1930年,1元和一个大洋有什么关系,比如在大染坊?

1930年的中国,银元还是主要货币,一美元就是一个银元,一个大洋。电视剧《大染坊》讲述了民国的面貌。这是30年代的上海。一个大染厂的普通上班族,一个月两块钱。

根据国家货币条例1914,一块大洋含纯银六角四分,约23.9克纯银。按照现在的银价,大概值120元。

根据孟天培和甘博的《北京二十五年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一大洋可以买60斤大米,大约是现在的150-180元。

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了《银本位货币铸造条例》,确定每枚银元总重量为26.1g,含银89%,纯银23.49448g。同月,“中山开国纪念币”用于铸造银币。因背面有帆船图案,故又称“船洋”。

扩展数据:

银元俗称“洋钱”、“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国家的主要货币。

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 -1620),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造“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台湾省、福建等地也有复制银币,称为银饼。

光绪十六年(1890),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杨龙),许多省份纷纷效仿。民国建立银本位货币体系后,银元也作为主要货币。银元是现代钱币收藏中的重要货币之一。

百度百科-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