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要求提交浏阳河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浏阳河古称“柳尾河”,因水清而得名。发源于风景秀丽的大围山,全长235公里,流域面积5960平方公里。它以每年30亿立方米的丰富“奶”,养活了长沙和省会浏阳的700万人,灌溉了数百万亩农田。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河流受到沿海小型造纸企业每年排放的506万吨废水的严重污染,水中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243倍。由于挖沙和淘金的破坏,河床变窄并被淹没。93公里处决堤860处,毁坏140公顷,16科、51属68种原始渔业资源被洗劫一空,储量超过1万吨,使浏阳成为全国258个重污染县(市)之一。
面对黑浪滚滚、景色不再美丽的母亲河,人们不禁潸然泪下:“(20世纪)60年代喝水淘米,70年代浇地洗衣服,80年代臭气熏天,90年代鱼虾绝迹。”数百万人的精神呼唤强烈震撼着决策者的心灵。浏阳市委、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惜牺牲6543.8亿元年产值和6543.8+0038万元税收,坚决关停污染河流的企业33家,削减污染负荷88%;取缔108潘船挖沙,推平河中无数沙丘;在上游修建水库,挖沙蓄洪;沿河两岸新植1334公顷护堤林,河堤加高加粗。治理后,浏阳河重现碧水蓝天。经国家环境监测部门检测,该河水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建设:浏阳河两岸进行了大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城初具规模。
浏阳河的整治,使浏阳河上游的株树桥水库向省会长沙的清洁饮用水供应工程全面启动。
长沙市生产生活日均需水量为654.38+0.38万立方米,但现有6家水厂总供水能力仅为654.38+0.04万立方米,短缺34万立方米,上游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水质。寻找合格水源成为振兴长沙经济的当务之急。
株树桥水库日供水能力达到92万立方米,水质达到1类饮用水标准。建成后将有效改善长沙市缺水和水质恶化的现状。
浏阳河上游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60平方公里,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AAA景区品牌,集山奇、水秀、林幽、石怪于一体,拥有南方草原六大景区106个景点。珍稀动植物3008种,有“世界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占地3333公顷的原始次生林遮挡阳光,富含负离子和臭氧,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空调”和“大氧吧”。
如今,浏阳市森林覆盖率达63%,林地面积达35万公顷,居湖南省首位,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利用浏阳河两岸水弯环绕的美丽风光,浏阳人民创造了道路依山、花草绿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风光。建成全国首条县(市)高等级公路,浏阳至长沙车程由2小时降至40分钟,28分钟可达黄花国际机场。
充分发展浏阳河的生态文化,为古城、古园林、古寺、古亭注入文化意识,增加钟灵的优雅,形成现代与传统、古朴与辉煌的生态景观。
觉醒篇: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经济发展绝不能牺牲环境。
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浏阳河污染治理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第一,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尽管浏阳每年关停污染企业、减税10多万元,但过去浏阳河几乎每两年就遭受一次重大灾害,每次损失超过5亿元。浏阳争取日本银行贷款97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达标,“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去年财政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21.6%,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双赢。
二是加强法治。浏阳河清浊之争是现代法治与传统人治的抗衡。浏阳依法销毁反弹污染企业氰化物池578个,拘留91人,确保关停到位。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GDP的绿色含量。大力培育低消耗、轻污染、高效率的产业,努力走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良性发展道路。浏阳在过去的四年里投资5亿元在世界上率先将传统烟花改造成无毒、低耗、安全、环保的烟花,浏阳花炮公司是世界花炮行业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去年产销23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5%,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花基地,吸引27个国家在柳州举办国际烟花安全质量论坛,缔结引领世界环保烟花新潮流的《浏阳宣言》,将浏阳确立为国际烟花协会永久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