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的历史

五星红旗作为中国的象征,与我们的主权和尊严紧密相连。每天早上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已经成为广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尤其是每年的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内外都有无数虔诚而热切的目光,直指随着旭日缓缓升起的国旗。

今年国庆前夕,记者走访了一些特殊的“国旗人”。因为某种机缘或者个人的坚持,他们的事业和生活与我们的国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讲述那些生动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叫做国旗精神的力量,正从他们的心中流淌出来,注入我们心中的温暖。其实国庆看升旗,不就是为了找这个动力吗?

20岁的吴梦(音译)今天有一项重要任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5个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五星红旗。

虽然年轻,但吴梦已经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国旗班服务了四年,是目前国旗班中“年龄最大”的旗手。他站得笔直,步伐稳健,动作有力,是承担国庆这样重大节日升旗任务的最佳人选。

但要达到“最好”的一天并不容易。

吴梦说,他刚入伍时,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去征兵,条件相当苛刻。一个旅只选了四个人。当吴梦还沉浸在入选的喜悦中时,艰苦的特训迎面而来。站军姿是基本功的第一课。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脚掌上的神经长期受到压迫,他经常站着会头晕。

一气呵成收旗的动作被戏称为“砍旗杆”,因为这个动作需要右手连续快速地“砍”旗杆,以保证在大风天气下旗面不会被吹走,在13到15的“砍”的动作中完全收齐。“不能让大家看出我们的动作是无声的,”吴梦憨厚地笑着说。“所以当我们砍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砍,慢慢地,有节奏地,以鼓励人民。”

训练刚开始,吴猛和国旗班的战友们在旗杆上“割”血,手指在旗面上磨出了一条条血痕。伤口往往是一层又坏又疼的。“我们当时训练用的旗子,真的是用血染的。”吴孟笑了笑,说道。

升国旗时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升旗手将国旗斜上方抛出的那一刻。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用力拉伸、展开国旗,也是一项“功夫活”。要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发力的方向要准确。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臂力。为了练撒旗,吴猛和国旗班的战友们经常用10斤、20斤的哑铃片进行连续训练,一波就是整整半天。他们刚开始练的时候,到了吃饭的时候,因为训练手都在抖,拿不住筷子。

这些困难都克服了之后,还有心理素质。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广场,升旗手的淡定功夫也不一般。经过多年的磨砺,这些现在对吴梦来说都不在话下。

吴梦说,升完国旗这些年,他见证了来看升旗的人逐年增多,等待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有些人甚至彻夜未眠,等着看升旗。每次撒旗,他都能瞥见一抹闪光,心中都会充满自豪和感动。

“每次升旗,不管广场上有多少人,都会立刻安静下来。有一次,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来看升旗。国歌一响,还在玩的小朋友都沉默了,非常可爱。有时候,人们会在国旗升到顶端的那一刻自发鼓掌。场面特别感人。”吴梦说,看到人们越来越爱看国旗,越来越爱国旗,他觉得训练时受的苦都不算什么。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刻。

彭广汉:五星红旗曾经起死回生。

这一年,白发苍苍的彭广汉已经86岁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第六小组负责研究起草国旗、国徽、国歌、历法和首都,彭光汉当时是第六小组的书记。他记得国旗图案的公开征集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短短几天,他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992个国旗图案。

经过两次筛选,38套国旗图案成功入选,曾设计的“红色五星红旗”名列第32位..但在当时的原始设计中,最大的星星也包含了镰刀和斧头的图案。当时有人觉得太像当时苏联的国旗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我们的国旗图案必须是独立的。结果,这样的模式被拒绝。

于是,大家要求彭光汉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对几个方案都不满意,就问彭光汉:你一直在搞这个事,看看有没有好的方案。彭光汉接着说了“红色五星红旗”的计划。

毛主席经过考虑,仍然认为“红色五星红旗”设计得很好,提出代表意义可以改为“我国人民在* * *生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这个方法得到了代表们的认可。最终,去掉镰刀斧头图案的“红色五星旗”被选中,改名为“五星红旗”后,成为中国人民的国旗。

胡:电工为广场升国旗26年。

开国大典后的二十多年里,天安门广场上一直没有“专业升旗手”。升降国旗的任务一直由北京供电局负责。前两年,供电局工人陈洪年承担了这项工作;在1951之后的26年里,负责为广场升降国旗的,是年轻的电工胡·。

1951 9月30日晚,胡突然接到通知,从第二天起负责升国旗,这让当时只有21岁的胡非常激动。那天晚上他下了夜班,已经3点多了,所以他干脆没有回家,睡在了天安门管理处。

胡说,当时国旗没有国歌伴奏,也没有人观看。此外,国旗不是每天都升起的。只有在节假日和重要的外国元首到访时,他才会被通知升旗。他总是在前一天从天安门管理处拿到旗子,第二天把它绑在自行车上,从家里骑半个小时到天安门广场。

升旗后照常上班。当时升降国旗的时间完全是他估算的。不像现在,天文台精确计算出了让国旗和太阳同时升起和落下的时间。

直到5月1976,驻京部队才接过了广场升降国旗的任务,胡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在广场升国旗时间最长的人。

纪如训:郭波收藏的国旗有故事。

季如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旗历史文物研究者。在他和他的同事们保存和研究的文物中,有近100面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国旗。比如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亲自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兰在1949、10、1升起的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美籍华人王赣骏带入太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南极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西藏中学师生用1999红领巾组成的国旗,是藏品中最大的国旗。

纪如勋感叹,他们收藏的每一面国旗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反映着时代的印记。虽然有些国旗破损,但它的经历可能更不寻常。比如郭波收藏的第一面南极升起的五星红旗,长122厘米,宽145厘米,比标准尺寸少了47厘米。原来,这面国旗虽然是用结实的亚麻布做的,但在猛烈的极限风下被“吃”了47厘米。

韩步新:国旗为什么这么红?

韩步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国旗颜色与国旗升降装置标准》起草人之一。他和同事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国旗红是一种什么样的红?

韩步新说,新中国成立时颁布了一部《国旗法指令》,一般规定“五星红旗的旗面为红色,五角星为黄色,旗杆套为白色”。由于没有详细的标准化标准,不同厂家甚至不同批次生产的国旗颜色差异很大。有必要对国旗的颜色制定一个统一而详细的标准。

专家首先调查了国旗在各地的使用情况,发现采样的国旗红差别如此之大,从橙色到紫色都有。然后他们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这些样本,选出了30多种候选颜色。接下来,专家们开始大规模调查人们的意见。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各行各业对国旗颜色的喜好,他们还特意邀请了各少数民族的人士参与这项工作。经过对这些筛选结果的统计,专家们得出了棉、涤、丝三种面料的红色效果最好,作为五角黄的评价和选择的背景。专家经过筛选,最终得出三种面料的红、黄最佳色度值作为国旗的首选标准色度,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制定了国旗颜色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具有法律权威。

李玉坤:普通人大写信制定国旗法。

14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颁布实施。在国旗这项规定的背后,一位名叫李玉坤的全国人大代表功不可没。

1988年,李玉坤访美,恰逢美国国庆节。他看到到处都挂着美国国旗,无论是在街道上、商店里还是喇叭里。而他回老家的时候,就发生在我们的国庆节。这么盛大的节日,整条街上没有一面中国人民的旗帜和国旗。

1988 10 10月6日,深受触动的李玉坤致信NPC常委,建议尽快制定升挂国旗的具体办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唤起人们的国家观念。

两个月后,李玉坤收到了回信,信中还附上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求领导制定国旗法的报告。上面写着:“李玉坤代表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悬挂国旗的法律依据,急需制定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议国务院法制局会同全国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升挂国旗的法律或办法”。此后不久,国旗法草案被提上日程。199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发布第28号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并于同年6月28日实施。

赵新峰:国旗班老班长退旗。

自从1989年春天在天安门国旗班参军以来,赵新峰的命运就与这面鲜艳的红旗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退役后,他仍然没有离开国旗。

1991 4月15日,41根伴随着祖国的故国旗杆光荣“退役”,赵新峰和两名战友最后一次为它降半旗;1991 4月16日,天安门广场新国旗旗杆启用,赵新峰亲自按下按钮,为其升起第一颗红星和红旗。1991 5月1日,“天安门国旗班”扩编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由原来的3人升旗仪式变为36人升旗仪式,更加雄伟壮观。赵新峰也成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国旗班的第一任班长。

2001年,退休的赵新峰创办了北京新丰旗文化传播中心,成为全国首家专门从事旗帜教育和旗帜文化传播的机构。他还创建了中国国旗网,并准备建立中国国旗基金会和中国国旗博物馆。赵新峰说:“弘扬国旗精神将是我一生的事业。

自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