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静安区愚园路的愚古村的历史吗?谁资助、设计、重建或经历了什么?

清同治元年(1862),英国殖民者为维护在华利益,帮助清政府打击太平军,由上海英租界赛马协会出资,强行修建了泥城浜(今西藏中路)至静安寺的赛马公路,命名涌泉路,又称静安寺路。起初,这是一条简陋的土路。清同治五年(1866),静安寺路铺碎石。第二年,路两边种上了悬铃木。1921,道路西至大西路(现延安西路),全长2927米(静安段)。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上海,将静安寺路改名为南京西路。

清光绪七年(1881),修复静安寺,农历四月初八,附近农民和工匠来寺设滩,设寺四座,形成早期庙会。庙会最终达到1963,历时83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月5日),英国商店设置有轨电车,从静安寺载客到外滩,交通便利,人口日益增多。20世纪初,随着租界的建立和市政建设的发展,洋人、买办、富商争相购买道路两旁的土地,修建私家园林、住宅和娱乐场所,开设店铺100多家,催化了静安寺从安静的马路到众多中国商业街的快速演变。

二三十年代是过去静安寺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商业界扩张的难得历史机遇。在此期间,公寓楼一片片地拔地而起。自东向西依次为东莱大厦(1927)、静安大厦(1931年)、德亿大厦(1930)、泰兴大厦(1933)、大华公寓(1932)。郭花园公馆(1926,现外办)、常德公寓(1935)、嘉道理公馆(1924,又名“大理石公馆”,现少年宫)、傻姑村(1927)等著名建筑。

娱乐设施继续蓬勃发展。1914西班牙商人雷穆斯在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742号)投资5万英镑修建夏峰电影院(现新华电影院)后,1917年,雷穆斯在卡德路(现石门二路)入口处修建了卡德大剧院。1930大华酒店(原大都会娱乐中心,现梅陇镇广场已拆除)开业。1939年,美商投资建设平安大剧院(现平安迷你影院)。20世纪30年代末,被誉为“远东最新艺术影院”的美琪大剧院建成。被誉为“远东第一乐府”的百乐门舞厅、新仙林舞厅、大都会舞厅、维也纳舞厅(现化工部纺织院、五五商业大厦)、夜总会舞厅(今春雷集团上海总部)等舞厅相继开业。

商业在各方面都很繁荣。沿街有很多店铺,比如德利车店(1922)、张争洗染店(1925)、凯司令食品店(1928)、汤姆逊皮鞋店(1930)。1932淞沪抗战爆发后,更有名店迁至静安寺路开店设分店。1933内有恒盛西服店、南靖理发店、1944九和堂药店、白玫瑰美发店,1936内有大熊猫开开百货、绿杨村酒楼、华懋大药房、屈臣氏大药房和思明、新华、金城银行,市场日趋繁荣,店铺遍布整条街。1937八·一三事变期间,侵华日军进攻上海,大量商人和难民涌入静安寺路,成为“孤岛”。雷允上、许中道大药房、泰昌食品店、梅陇镇酒家等大华、南海、上海三大商场都搬到这里开店。至此,静安寺路成为老上海“十里羊场”的西半部,蜚声海内外,是上海的组成部分。

1941年,侵华日军占领租界,静安寺路商业经营惨淡,繁华景象荡然无存。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英垄断资本回流上海,大量洋货倾销南京西路,异常繁荣。

1949上海解放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南京西路的商业经营面向百姓。一些以前卖高档毛料衣服的大店、名店为了生存,相继经营人人装、列宁装、中山装。其他行业也倾向于经营中低档商品。

“文革”期间,南京西路商业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店铺首当其冲遭到破坏。

80年代,南京西路商业街加快建设,面貌大为改观。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业网点四通八达。1992,南京西路上有457个营业网点,整条商业街一字排开,行业齐全。家电、电子音响、计算机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金融业、旅游业、证券业、信息业、房地产业相继崛起。商业种类从43种增加到86种,市场越来越繁荣。除华山饭店、静安饭店外,上海饭店(1983)、静安希尔顿酒店(1987)、派拉蒙酒店(1990)、上海国际贵都酒店(1992)相继建成。8家酒店拥有客房3719间,公寓500套,约占全市旅游酒店总数的20%。

上世纪90年代,静安区结合旧区改造,综合开发南京西路。开发范围以南京西路为主轴,东起成都北路,西至镇宁路,南至延安中路、威海路,北至北京西路,总面积1.8平方公里。南京西路综合开发项目58个,总投资245.42亿元,总建筑面积287.8万平方米。截至2001,已完成广电大厦、环球世界大厦、新时代上沙、梅陇小镇广场、中创大厦、招商局广场、南郑大厦、555商业大厦、上海嘉里商务中心、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等42个项目,建筑面积1.54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