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为一、二级的标准是什么?

分级标准

文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丰富。

在4世纪的东周,陵墓守护着神灵。

丰富多彩。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文物研究,以不同种类的文物为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金石学、考古学、甲骨文学、敦煌学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物研究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物研究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学在中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研究起步较晚。70年代末,我和一些专家讨论过建立文物学的问题。在长期的文物考古专业工作,以及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我有机会接触各种文物,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向专家学者和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学习,所以我感到更加迫切的是应该建立文物科学来指导文物的研究、工作和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李晓东,出生于1936,山西芮城人。1961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长期从事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研究员。曾任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国家文物局巡视员、综合财务处处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文物》。

一级文物分级标准

(一)反映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及其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二)反映历代生产力发展、生产技术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三)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四)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著名起义领袖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五)反映历代中外关系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宗教、卫生、体育等方面交流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六)反映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和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七)反映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作家、艺术家等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特别是著名工匠的重要代表作品;

(八)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和宗教信仰的具有特殊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蓝釉描金莲花槌球瓶(5件)

(九)中国古籍中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善本;

(十)反映国际资本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和杰出领导人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十一)与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范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1840-1949);

(十二)与建国以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建设成就、重要领导人、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范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十三)与中国* * *产党和近代其他政党、组织、重要人物、爱国华侨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十四)其他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

二级文物分级标准

(一)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二)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者某个时代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三)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者对研究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四)反映某一考古文化类型和文化特征,能够说明某一历史问题的文物群体;

(五)具有一般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资料珍贵的文物;

(六)反映各地区、各民族的重要民间文物;

青铜器

(七)历代著名艺术家或著名工匠的重要作品;

(八)古籍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善本;

(9)反映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和著名英雄模范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1840-1949);

(十)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建设成就、重要领导人、著名烈士和著名英雄模范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十一)反映近代中国* * *生产党和其他党派、团体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爱国华侨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十二)其他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三级文物分级标准

(一)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物;

(二)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者某个时代,具有相对重要价值的文物;

(三)反映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对研究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的文物;

(四)反映某一考古文化类型和文化特征的具有相对重要价值的文物;

(五)具有相对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文物;

(6)某一历史时期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工艺水平,但被损毁的作品;

(七)古籍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善本;

(8)反映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范等具有相对重要价值的文物(1840-1949);

(九)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建设成就、重要领导人、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范等具有相对重要价值的文物;

(十)反映近代中国* * *生产党和其他党派、团体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爱国华侨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具有相对重要价值的文物;

(十一)其他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一般文物分级标准

(一)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

(二)具有一定价值的民族、民间文物;

(三)反映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

(4)有一定价值的旧图书资料;

(五)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生产和生活用具;

(六)具有一定价值的历代艺术品和工艺品;

(七)其他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五、博物馆、文物单位和其他有关文物收藏机构,可以利用本标准对其收藏的文物进行鉴定和分级。其他散落在社会上的文物,需要分级时,可以据此分级。

六、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解释。

附:一级文物分级标准示例

1.玉器和石器时代确切,质地优良,具有艺术工艺特色和特殊价值;有确切的发掘地点、铭文、题字、铭文或者其他重要特征,可以作为断代标准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能够代表一个文化类型、一个地区或者一项考古的杰出成就;能反映某一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代表作。

15-14世纪前商代的鼎等青铜器。

第二,陶器代表了考古学的一种文化类型,它的形状和装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以作为断代标准;造型优美、色彩鲜艳、价值特别重要的三色作品;紫砂器中,造型完美,是古今名家的代表作。

三、瓷器年代确切,有重大艺术或技术价值;在年代上或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以作为断代的标准;造型、装饰、釉色等。能体现时代风格和强烈的民族色彩;名瓷,文献记载的官窑民窑代表作品。

四、青铜造型、装饰精美,能代表一定时期的铸造技术水平;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以作为断代标准;碑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或书法艺术水平高的;在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在中国冶炼、铸造和锻造史上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铁制品;出土地点明确、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铁器文物;有铭文或错金错银、镶嵌等精湛工艺的古代器皿;历代名人使用的或与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铁质历史文物。

六、金银工艺水平高超,造型或装饰十分精美,具有特殊重要性;有确切日期和地点或名钱的金银制品可作为断代标准。

七、漆器代表了某一历史时期的典型工艺品种和特点;造型、纹饰、雕刻技艺优秀;著名工匠的杰作。

文物

8.造型优美,年代确切,或有铭文的雕塑,金属、玉、石、木、泥、陶、漆、牙骨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的质地,具有特殊重要性的。

九、石砖年代较早,有代表性的石雕;刻有年份或主人心意的雕像碑可作为断代标准;能直接反映社会生产生活、表情生动、造型优美的石雕;石雕技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或艺术价值的墓志铭;有精美文字或者装饰图案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的砖瓦。

十、书法绘画元代以前比较完整的字画;唐朝以前,有完整的文字书,有年款;宋代以前,典籍中有作者或年谱,书法水平高;宋元时期,有知名或不知名的风格,艺术水平较高;具有特殊价值的历代名人的手迹;明清以来特别重要的艺术流派或著名书画家的代表作。

十一、古言时代确切,质量好,遗存少;造型、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段、邹等四大名砚工艺水平高;有确切的发掘地点,或流传、制作精美、保存完好,可作为断代标准;历代重要历史人物使用过或碑文价值较高的;历代著名工匠的杰作。

十二、甲骨记载的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史料价值,龟甲和兽骨比较完整;刻出来的字精致或有特点,能起到断代的作用。

十三、官印、私印、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印章和符号;明清篆刻主要流派或主要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十四、钱币在中国钱币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十五、牛角年代确切,在雕刻艺术史上有重要价值;反映民族工艺特点和技术发展历史;各个时期著名工匠或艺术家的杰作,历史悠久的象牙制品。

十六、竹木雕刻的确切年代,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在竹木雕刻技术史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可以作为断代标准;制作精美,技术水平高;著名工匠或艺术家的杰作。

十七、家具元代以前(含元代)的木制家具和精美的随葬品;明清家具以黄华丽、紫檀木、鸡翅木、铁梨、乌木等名贵木材制成,造型美观,保存完好,工艺精良;明清时期制作精良的彩绘家具;明清及近代名人使用过的或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家具。

十八、珐琅年代确切,特色鲜明,造型、装饰、釉色和工艺水平高。

十九、织绣时代,起源准确;代表某一历史时期技术水平,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不同织绣品种的典型实物;色彩鲜艳,装饰精美,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一位著名刺绣工匠的杰作。

二十、古籍善本前的碑帖、书写、印刷;明清时期著名学者、藏书家撰写或整理的,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手稿、文稿;印刷本(包括印刷本、活字本、印刷精美的印刷本、彩色套印本)和在书籍内容、雕版水平、纸张、印刷、装帧等方面具有特色的手稿;明清时期有著名学者、藏书家对碑刻、跋进行校勘,其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资料价值。

二十一、拓片拓片为元代以前的拓片;明代整体拓片和稀有拓片;精炼版的初始扩展;原件重要而失传,拓片极少流传的清代或近代拓片;明清驿站的精细延伸;清代前后,有历代名家的重要题跋拓片。

二十二、兵器在兵器发展史上,可以代表一个历史阶段的军械水平;在重要的战斗或事件中使用;历代名人使用的价值极高的武器。

二十三、集邮品反映清朝、民国、解放区历史,存量稀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重要的邮票和集邮品。

二十四、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内容重要、具有特殊意义的公文、宣传材料或文件;传单、标语、海报、号外和好消息;徽章、勋章、奖章等。

25.档案文献在官方档案和民间文献如诏令、文告、封号、奏折、诏令、地图、人黄皮书、土地、人口、疆域等书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事迹中尤为重要。

26.名人遗物手稿、书信、碑文、题字等。具有特别重要价值和特别重要意义的已故中国* * *产党著名领导人、各民主党派著名领导人、著名爱国侨领和著名社会活动家的文章。

注:二、三级文物分级标准的例子可参照一级文物分级标准类比。

文物和古董的区别

一些藏家还存在如何正确认识文物与古董、古董与艺术品辩证关系的问题。

腰带钩(西汉),镀金青铜器

在模糊的认识中。“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对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价值的东西,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建筑物、碑刻和各种艺术品等。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遗留在中国人民地下、水域、领海的一切文物均属国家所有。同时,《文物保护法》也明确规定,集体所有或者个人所有的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文物”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礼乐法律制度的总称。到了唐朝,它的意思已经接近今天的意思了。从时间上来说,文物有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它涵盖了所有的历史时期。但文物是有一定等级的,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文物法》界定并规定了一、二、三级文物标准。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董、古玩、艺术品,应该是指那些由民间收藏,国家不禁止买卖的文物。公民合法所有的文物,法律允许依法交换或者转让、流通。

清朝以前,人们把珍贵的古物称为“骨”,所谓“骨”,是靠腐肉保存下来的。

陶器文物

意思是保存过去的精华。后来逐渐变成了古董和古董。其实“古董”、“古风”、“古风”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人们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了不同的称呼。从文物与古董或古董的比较来看,文物比古董或古董涵盖的时间更长,因为文物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是当代的,只要是优秀的文化产品,都可以纳入文物的范畴。古董和古董不是。现当代的东西不能叫古董和古董。由于许多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收藏家称之为艺术收藏品。一件古代艺术品,对文物部门来说是文物,因为它具有文化保护价值;对投资者来说是古董,因为有附加值;对于收藏者来说,它是古董艺术品,因为它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国家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对不属于国宝的文物鼓励“为民所宝”,允许人们依法流通,这为民间收藏的发展和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后来的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文物保护法规中都使用了“文物”一词。直到1982 NPC常务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才把“文物”一词及其内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范围实际上包括了所有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局限于古代,而是包括了近现代和当代。

世界各国对不同类型的文物都有自己常用的名称,但没有一个概括所有类型文物的通用名称。在欧洲,古董这个词在17世纪的英语和法语中使用。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ante,原意为古、前。另一方面,人们认为英语一词直接来源于法语。当它作为名词使用时,主要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物,后来逐渐发展为各个时代的艺术品,其含义接近于中国所谓的古物、古董。日语中的“有形的文化财富”与中国所指的文物相似,只是含义和范围不同。在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的一些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中,文物一般被称为“文化财产”或“文化遗产”,所指的内容并不相同。从《公约》列举的具体内容来看,前者指可移动文物,后者指不可移动文物。埃及使用的阿拉伯语ξζ1(单数)和ε γ 1(复数)与中国所说的文物基本相同。埃及在1983年颁布的《埃及文物保护法》规定,出现在埃及土地上或与其历史有关的任何东西,包括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体,都属于文物(ξζ1)。同时还规定,100年以内的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根据文化主管部门的建议,指定为文物。

世界上最初将文物的年限定为1830,源于美国的关税条例。条例规定1830之前制作的艺术品均可免税。后来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把这一年定为文物的年龄下限。后来美国在1966通过了新的关税条例,规定“所有100年前制作的文物”从提出免税进口申报之日起免税进口。因此,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惯例,文物是指一百年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实物。但是,有些国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其他规定。比如希腊把1450作为文物的年限。

其他相关性

文物审计标准

解释

1.为了加强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珍贵文物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本标准。

二、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开展文物出境审核工作,执行本标准。

三。本标准以1949为主标准线。1949(含1949)以前生产、制作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原则上禁止出境。其中,1911年(含1911年)以前生产制作的文物禁止出境。

四、民族文物以1966为主要标准线。1966(含1966)以前生产的少数民族代表性文物,一律禁止出境。

五、我国现有的外国文物和图书,同中国文物和图书一样,也是按本标准分类和执行的。

六、凡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或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文物,不论年限,一律禁止出境。

七、未列入本标准范围的文物,如经文物审核机构审核的进出境,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应禁止出境。

八、本标准所列文物属于不同审核类别的,按禁止出境的下限执行。

九、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并定期修订。

十、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其他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遗迹和遗物。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特定的物质遗存,其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它必须是不可重现的过去。目前各国对文物的称呼不一样,含义和范围也不一样,所以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文物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