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船灯的历史是怎样的?

官庄船灯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解散的“潘子云”平奏班。戏班里有一对夫妇开始一边赶船一边表演平弹,受到村民们的喜爱,逐渐流传开来。官庄船灯造型独特,船体为狮灯或凤船,上部为亭阁。它以两船四人表演的形式进行。每只船上有两个表演者,分别是萧声和共工,肖丹和师娘。

用来跳“船灯”的“船”一般是用竹子和木头制成的。灯座长约7尺,高约5尺,外面用彩纸布条装饰,扎成花鸟虫鱼。“船灯”舞蹈主要反映了年轻的客家男女的爱情故事。一般是三个人表演,一个躲在船舱里掌舵,一个船夫在船头,一个船女在船尾。一男一女在船头船尾表演,通过三人一系列高度默契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在河上航行”的艺术效果。小船一路划上海滩,下海滩,在礁石上,拉船划水,来回呼应,谈笑风生,常常让人捧腹大笑,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船灯的曲调很流行,常以《八板头》、《渔父乐》为主曲,穿插《十二月古人》等几十首小曲。弹唱都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