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公元1到200年发生了什么?

我不知道你想了解那方面的什么,我就直接介绍一下吧——中国在东汉末年,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分,互相争斗。南匈奴投降汉朝,派使臣做诸侯,“永保北虏”。东汉政府让他迁都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并按照西汉以汉治呼韩邪的老例,以诸侯之礼赐与金,并赐与、牛羊等帮助,使之成为阻止北匈奴不断南下掠夺的屏障。而北匈奴则背着西域诸国,在河西诸郡屡犯。

永平十六年(73)二月,汉明帝以耿秉为徐校尉,窦固为校尉,讨伐匈奴。四军分别离开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段吉兰关)、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以东)、酒泉。前三条路都白走了。窦顾俊从酒泉到天山,打败北匈奴呼延王和左王,斩首剩余兵卒,追到普雷海(今新疆巴尔昆湖),留守伊吾鹿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带班超假司马去西域,投降西域诸国。

永平十七年(74)十一月,窦固、耿秉、骑兵司令刘璋率14000骑出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小方城)进入西域。在普雷海击败白山后,转而进攻北匈奴所属的车驾,车驾王投降。东汉时,吴、姬、义和团进驻西域,对西域的控制逐渐恢复。

建国元年(76年),在北匈奴的支持下,西域各国纷纷造反,攻杀了所有禁卫,围攻吴、姬。由于明成祖驾崩,中原大旱,东汉社会动荡,所有西域都由吴和姬镇守。第二年三月,停止在伊吾鲁驻军,彻底放弃西域,但仍支持南匈奴进攻北匈奴。在南匈奴和草原民族丁玲、鲜卑的不断进攻下,北匈奴的73个集团相继南归汉朝,实力大为削弱。

漳河元年(87年),漠北东部崛起的鲜卑打败北方匈奴,杀上位,保住可汗。再加上草原蝗灾导致北匈奴大乱,***58部队20万人入塞投降汉。次年,南匈奴单于上书汉朝,请求择机出兵攻打北匈奴。当时东汉王朝年纪轻轻就有了皇帝,身在朝廷的窦太侯采纳了西征将军耿丙“伐夷为国好,听徐之言为宜”的意见,决定出兵北匈奴。历史的机缘落在窦太后的哥哥窦宪身上。

窦宪(?-92),字杜波,东汉河西世家,东汉开国功臣都荣的曾孙,张帝窦皇后之弟。窦宪做了很多枉法的事,是因为他妹妹被张皇帝宠坏了,他又是官员又是武士中郎将。一般的王子、公主、外戚、英雄都不怕他。后来低价买了沁水公主的花园。这件事被张知道后,非常生气。在窦皇后的求情下,免于有罪,但张皇帝再也没有重用窦宪。

窦宪,男,性子急,报复心强。张皇帝死后,十岁的何棣即位,窦太后来到朝廷。下诏曰:“吾乃钟贤,弟袁,有才有能。我忠孝,得先帝指示,亲自领遗诏。”“今天,我支持两个宫殿,留在周围。”此后,窦宪一直是个仆人,“守着办公室的秘密,给人清高的生活”。他势力强大,目中无人,违法乱纪,完全忘记了祖父窦穆和父亲窦勋因枉法被杀的教训。韩勇在明帝审理其父窦训一案时,窦宪派人将韩勇的儿子杀死,并取其首级到其父坟前祭奠。乡长常陆进京吊唁,因为他经常私下去宫里见太后。窦固担心这对他的权力不利,于是派人暗杀了他。结果太后对猴子做了调查,发现窦宪是幕后黑手,杀宗室是死罪,窦太后要给窦宪赔罪。窦宪非常害怕。为了免死,他抓住朝廷对外军事行动的机会,请来匈奴赎罪。于是窦太后拜窦宪为骑战车将军,以吴金的耿丙为副手,派北军五派,李阳营,应永,边原郡骑士12,胡强丙进攻匈奴。

鸡罗山战役

永元元年(89)六月,一支适应漠北作战的骑兵部队,由汉军精骑8000人,南匈奴精骑3万人,羌胡精骑8000人,辎重65438+3000辆组成,分三路出发。其中窦宪、耿秉各骑汉军四千,骑塞与王世子各一万余,骑南匈奴左谷(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口),骑南屯图河(今内蒙古包头北),骑八千余,骑左安国湾(今)袁边邑。

窦宪离开要塞后一直在寻找北匈奴的主力。得知北单于王庭驻扎在凝山(今蒙古古莲茶陵)后,立即派遣副将潘燕、司马耿奎、耿坦,带领左的主公、右呼延王骑一万余匹精马,分三路出击,将北匈奴大军主力围困在凝山,单于北逃。窦宪军阀追击,分兵渡过安侯河(今蒙古二浑河),灭名王以下六万五千四百三十八+0.3万人,获马牛羊骆驼一百余万,降服八十一北匈奴二十余万人,西迁。窦宪,耿邓兵杨希嫣山(今蒙古杭隘山)人,据西汉名将霍去病旧例,刻石赞功,缅怀汉,令汉守备班固,题词:

但永元元年秋七月,有窦宪将军,坐车骑马。他聪明伶俐,登上了皇族。他在山脚下被接受了,但他很清楚,很快乐。耿秉正与吴金一起,述职巡视皇室,管理北方军队。鹰派是个杀虎人,是第六师,是南可汗、东吴桓、西戎边强的王公群臣,有三万勇士。荣源轻武,长枢纽四分,云遮路,有三千余次。乐毅八珍,申,玄甲药日,诸气降天。隋高玲阙,下了鸡鹿,过了盐卤,失了大漠,斩了虞雯击鼓,一个个血尸染了鳄鱼。然后四校渡河,星宿流昏迷,万里抑郁,野彻底败。于是域毁单区,转一转,测测地图,看其山川。然后过了卓之恶,过了安侯,取了,落在聂一带,晚年烧了龙庭。高高在上,文字的愤怒,祖先的神秘精神;以确保继承人,恢复和扩大领土,并动摇了伟人的声音。所谓一劳永逸,暂支而永宁也。于是封山出石,昭明去德。它的文字说:

硕朝太傅王石,征缺子孙,抑凶虐,断绝海外,以保地界,封神山建龙塔,惜皇命。

打完鸡罗山战役,窦宪领兵回婺源。同时出兵司马武、梁讽刺金帛留给北单于,并向北匈奴单于宣明、,降兵一万余人。北单于派其弟尤向汉朝进贡。窦宪以为可汗没有亲自来,就把弟弟送了回去。当年九月,朝廷立窦宪为将军,封他为舞阳侯,食邑两万户。窦宪辞去侯爵,被大将军封爵,窦宪凯旋回京,受到朝廷重赏。

金尾山之战

永元二年(90年)五月,窦宪派副校颜勇带二千余骑,夺回伊吾鹿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切断北匈奴与西域的联系。皇帝颁布了一项文书,任命窦宪为冠军侯,他的弟弟都嘟为正式侯。独斗仙未封。七月,窦宪率汉军入凉州。九月,北匈奴发函投降。窦宪派班固率军出寨迎击北单于,又秘密派韩将军率南匈奴骑8000兵出吉鲁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以西),到达卓歇山,兵分两路。左路绕道西海至何云以西(今蒙古吉尔吉斯湖西南),右路沿匈奴河(今蒙古朝拜达里格斯河)北上,过甘薇河(今蒙古扎布河),出河。

永元三年(91)二月,北丹在金尾山(今阿尔泰山)重新建立朝廷户口。窦宪派右军长耿逵、司马任尚、等。要率八百骑,离开居延要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五千余里,然后在金威山的军队中破北可汗,杀五千余人,俘虏多人,北可汗以数倍的速度骑走。其弟左王离国自立,带兵至普雷海(今新疆八廓湖),遣使至,请求依附韩。窦宪让他做可汗,并把中郎将任尚作为他在伊拉克的护卫,封为南可汗。留在漠北的65438+万北方匈奴人,后来都依附于鲜卑,鲜卑越来越强大。

金尾山之战,汉军针对北匈奴的特点,以远程进攻、先围后灭、穷追猛打的方式取得胜利,结束了持续数百年的中匈战争。自头曼汗建立政权以来,匈奴已在沙漠的北部和南部活动了300年。经此一战,匈奴对汉朝北方的威胁彻底解除。

汉军击败北匈奴后,西域五十余国归汉,汉重新建立西域都护府,保护丝绸之路,维护西域各民族友好关系。

骄傲的结局

窦宪灭北匈奴后,在朝廷获得了极大的名望和权力,党羽遍布全国。“窦父子同位,满庭。”弟弟都嘟特别进步,窦靖则是金主,窦宣是光鲁迅。窦宪以耿逵、任尚为爪牙,邓蝶、郭璜为心腹,班固、傅一典为文章。秘书处和服从命令有很多方法。尚书的仆人枪杀了智寿和乐惠,并相继自杀。于是,朝臣大惊,望风而动。不仅窦宪自己邀功,胡作非为,就连都史的家奴也欺侮他人,为非作歹,“侵墓小人,夺财货,篡夺罪人,轻忽妇女”。使“商贾受阻,如避寇阚。怕怯懦,就不敢打。”窦太后知道后,没有严惩,还怂恿窦宪兄弟嚣张违法。

永元四年(93),窦宪的女婿和他的父亲、安侯邓蝶、邓蝶的弟弟、步兵校尉以及他们的母亲袁密谋杀害河帝。何棣知道后,与被废黜的清河太子刘王和宦官郑忠合谋杀害了郭巨等人。因为窦宪领兵出征,他们决定等到窦宪回来。且说窦宪、邓引兵回京,随帝往,令守城南、五郡,关城门。邓蝶、、和都被囚禁和杀害了。他收回窦宪将军的印信,改为冠军侯。而皇帝因为窦太后的缘故,不想落个如此的外戚骂名,就让窦宪、都嘟、窦靖、窦宣全都回去封地。回到封地后,窦宪等人被迫自杀,受牵连的人也解除了官职,回到家中。

对于这样一个功勋卓著、大于国家的悲剧人物,叶凡在《后汉书·都荣传》中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论之,魏卿、霍去病,得天独厚的资源强汉,长年为匈奴效力,国家花费太多,却未能取胜,被世人传为善人。为什么不以自己的名义死去?”窦宪率边杂之师,一举而空,连其追表录,饮马比钹之歌,铭负,荐至清宫。过去的成就很多,但后人不提的,其实都在章末。是以下,君子之极恶。老公的二儿子三儿子正好是房间,不重新找房,选房。当他被青春之病奴役的时候,窦将军想怪的日子是铺天盖地的,想的时候没有早晨。享受荣誉有什么意义?东方朔说“用之则虎,不用则鼠”,你信。有了这种说法,如果一个读书人有煨尘埃的勇气,怎么支持!"

匈奴民族的最终归宿

窦宪死后,已投降汉朝可汗的北匈奴,率兵北逃,被汉军追击。永元六年(94),汉北匈奴军队15,20万人。他们认为南方的匈奴是可汗,他们反叛长城。元朝四年(117),鲜卑被破,全军归附鲜卑。第二年,他又在每次会议上倒向韩。再加上呼延王等北匈奴残余势力还在普雷海和秦海(今新疆博斯腾湖)之间活动,势弱,惧怕东方鲜卑,不敢回乡。后来到了东汉时期,因为西域道路阻隔远近,开支巨大,多国反叛,就停止了对西域的保护,迎来了定居田地的官员。北匈奴残余势力趁机控制了西域一些国家,屡遭东汉政府打击。北匈奴残余逃往西部的乌孙、康居,开始了200多年的西迁。200多年后,从元嘉元年(151)开始,这个北匈奴就再也找不到中国的史籍了,它出现在欧洲的史籍里。公元374年,巴兰巴汗率领匈奴征服了顿河沿岸的阿兰人,随后又继续征服了从第聂伯河以西到第聂伯河以东的东哥特人和从第聂伯河以西到喀尔巴阡山的西哥特人。匈奴继续西进,把当时的日耳曼蛮族赶出了森林,为以后日耳曼民族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也拉开了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持续200多年的民族大迁徙的序幕。公元453年,在匈牙利平原建立强大帝国的匈奴单于阿提拉突然驾崩,帝国很快解体,匈奴人逐渐融入当地民族,不复存在。

事实上,被汉朝吞并的南匈奴,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民族政府,参与了东汉对北匈奴和鲜卑的战争,为保卫东汉北方边郡做出了贡献。虽然时有叛乱,但都被东汉平定了。灵钟平五年(188),于夫罗可汗率众参加黄巾起义,后参与中原军阀混战,被曹操降服。乘西晋八王之乱,匈奴人刘渊于公元304年建国,316年灭西晋,中国进入南北朝。随着进入中原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匈奴逐渐由劫掠转为农耕。再加上对中原的文化认同,到隋唐统一中国时,匈奴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华民族,不再有单独的匈奴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