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导是做什么的?
孙导,男,1979年6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师从美学家叶朗先生。现为中国戏剧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教师,讲授中西美学、文化介绍、论文写作等课程。他还是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的副主任,并主持了一系列的一般性讲座。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包括《中国美学通史·先秦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中文名:孙导
出生地:山东省青岛市
出生日期:1979 65438+10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中国先秦美学通史卷
个人简介
2012至今,中国戏剧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讲师,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学术领域有:中国美学、美学基础理论、价值观与信仰、跨文化传播、审美教育学等。,旨在探讨中西文化的比较与融合以及传统思维与价值观的当代转型。
学习和工作经历介绍
2013起,中国戏剧学院跨文化传播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组织并主持每周一次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大讲堂”。《百家讲坛》立足于美学、艺术、文化交流、文化管理等领域,旨在拓宽观众的学术文化视野,加强学术与实践的跨学科交流与互动,促进文化研究与传播。
2065 438+2002年9月,中国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教师。讲座:西方哲学、中国文化史、东方文化研究、中西美学与文化、毕业论文写作等。
2011-201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兼行政和学术工作。行政:在中心主任的指导下,负责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的活动组织、网站建设、媒体推广等工作。学术方面:承担学术研究,维护学术交流平台。
2009-2011,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共同导师:王德胜教授),课题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人文基础”,研究先秦时期儒道经典的人文内涵及其对中国艺术观念的影响。2011年8月,博士后出站。
北京大学,2003-2009。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为美学。2005年师从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学习美学原理和中国美学。2009年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博士论文题目:《温柏·李逸:君子人格与秩序重建》,探讨礼乐文化作为美育在塑造君子人格、重建社会秩序中的意义。在北大学习期间,我和其他同窗一起学习了中医理论、太极拳、儒道经典,并组织参加了相关读书会。
我在老家青岛读小学中学,1997到2001在青岛大学读书,文学学士。
学术工作和成就
2018 11,《不同文化核心中的差异与交流》一文,社科学报1631,2011,第6版。
2018年7月,文章《为什么虚构的作品还需要“真实”》,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7版。
2018年4月《青年审美文化复兴传统艺术》一文,《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版。
2018年3月论文《美感与信仰的百年互惠关系——论“以美育代宗教”的隐性预设》,《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2018,第25-29页。
2018年2月论文《形、神与气象:心的类型论及其当代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2018,pp.151-159。
2018年10月论文《自拍、弹幕与支持:美学理论在“带宽革命”中的新问题》《美与时代(下)》,第1期,2018,46-49页。
2017 12,《生生不息:叶朗的中国美学研究之路》,艺术观察,2017,第12期,132-133。
2017年7月,活动受邀参加意大利马切拉塔歌剧节系列文化活动,在马塞拉塔大学人文学院为师生进行中国歌剧和中国文化的英文讲座,在马切拉塔歌剧节开幕式和小型研讨会上作为对话嘉宾与意大利学者对话“戏剧艺术与文化交流”,最后采访马切拉塔孔子学院中国志愿者。
2017年6月论文《感受形象:为美的社会性找回灵魂》,《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第3期,2017,第59-65页。
2016年7月《国产奇幻电影开始提倡人性反思》一文,《人民论坛》第7期,2016,第132-134页。
2016年7月论文《美,中西哲学在深处相遇——张世英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第7期,2016,第75-84页。
2065,438+06,论文《张世英“万物一体”论的美学意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7期,2065,438+06,第60-65页。
2016年2月《大众文艺价值的发掘与赞美——以《火中涅槃》等三部影视作品为例》一文,《人民日报》2016年2月26日第24版。
2014 12,《美,意义建构价值观》一文,《人民日报》,2014 12 5,第24版。
2014年8月,《价值整合的文化标准》讲座,人民论坛读书会(第25期)。
2014年6月《历史题材意义的回归》一文,《人民日报》2014年6月3日13版。
2014 1,专著《中国美学通史先秦卷》、《中国美学通史清代卷》(第三作者)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孙涛参与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美学通史”(06JJD760003)的成果。
2013,11,组织并主持中国戏剧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文化交流与传播大讲堂”系列讲座。
2013 1月,论文《一位睿智的当代绅士——叶朗先生简介》,传记文学2013第1期。
2012至今,为《北京社会科学年鉴》撰写北京美学研究发展报告。
2012年6月,与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峰教授共同主持第一期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Uehiro基金会美学暑期学校,组织来自北京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4名博士生、硕士生和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的安乐哲、唐克基教授,围绕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席勒美育书信》、《中国的《中庸》和《庄子》展开研讨会。
2065438年6月至2002年6月,以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身份赴法国巴黎,与杜晓真教授、卢秉安女士合作整理法裔艺术家熊秉明先生手稿,期间参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2011年8月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协调组织美学与艺术沙龙,学术网站改版。协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人叶朗研究“国家文化战略”子课题内容:基于新时代环境的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与对外文化战略。
2011年2月论文《文》、《武》、《象》与中国艺术的人文探源》,《船山学刊》第2期,2011。
2065 438+00 6月5438+00:论文《艺术研究中如何“与历史讨论?”,文艺研究,第2期,2010。
2010年8月:负责2018世界美学大会的宣传工作,撰写新闻稿和学术总结,为光明日报相关栏目撰写会议报道,协助组织新闻发布会、学术采访和议程报道。论文《提升人生境界与“大美育”》,文学争鸣,2010,16。
201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哲学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国际年会,发表论文《遗忘与审美体验:道家认识论的艺术维度》。
2010 1月论文与叶朗合作撰写《开放、吸纳与对话:中国美学与文艺60年》,收录于《北大视野:新中国60年学术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438年6月+2009年10月,通过博士答辩,提交学位论文《温柏·李逸:君子人格与秩序重建》,保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室。
2007年秋,担任叶朗教授公共选修课《美学原理》的助教,协助超星数字图书馆课程视频采集。
2007年夏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党派界)赴湖南调研文化产业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情况。邀请孙涛作为研究员陪同来湘,协助CPPCC工作人员撰写调研报告和大会发言,分析流行艺术、流行文化(涉及剧场演出、动漫、影视、旅游等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提升“软实力”的角度进行文化产业运作。
2006年,他与彭峰教授合作翻译了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的《生活是美学:审美体验与生活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关于波普艺术和身体内省的部分章节。
散文随笔
2019,1月,看到年货节“人伦”的变化,社科学报,1643,2019,1,第6版。
2018年2月,《艺考:大学教师人才基础教育》,《南方周末》,2018,14年2月。
2018 1月,“贾迎春的人生为什么苦?”,南方周末,2018 1.4天。
2017,12,《人近中年,不追风》,《南方周末》,2017,12,14。
may 2065 438+07“为什么说‘人不如天’?”,社科学报,5月17,2011。
2065438+2007年3月,“做人”还是“为自己”?南方周末,3月28日,2017。
2017年3月,文艺引导要尊重市场和民意,人民论坛网,2017年3月20日。
2017 1月,为什么相信善恶有报?“,南方周末,2017 65438+10月12。
2016 11月,离理想的学术普及还有多远?读书,2016 11。
2016 11月,《国产电影的三观与瓶颈》,南方周末,2016 1月17日。
2016,10《君子不是工具》:做一个自由职业者,南方周末,2016,10。
2016,10,《评电影:越想描写灵魂》,人民日报,2016,10,11。
2065438+2006年9月“中产阶级,烦恼从何而来?”南方周末,9月30日,2016。
2016九月,诗不必远,南方周末,2016九月22日。
9月2016,不要误解中庸之道,南方周末,9月2016,16。
2016年9月大学生活勇敢做自己南方周末2016年9月8日。
2016年8月,《物质追求》与生存忧虑》,《南方周末》,2016 18年8月。
2016年5月“多管闲事”的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社科学报,第6版,2016年5月26日。
2015年4月《艺考不要被功利绑架》,《人民日报》2015年4月24日。
2014 13,职业道德中的义利之辨,中国青年报,2014 13。
社会工作的一部分
2005-2013,北京大学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参与《北京大学中医学》(城市出版社,2009年)修订和《未命名医学词》(北京大学内部学报,2011)编辑。
2005年在北大附中文化公选课担任志愿者(一学期),为高三学生讲解中国思想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