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不同水域的河蟹?

长江、辽河、瓯江、闽江产的螃蟹质量最好。多年的增养殖实践表明,平均捕捞率可达50%,一般没有铁壳蟹和老人蟹。其次,人工繁殖的蟹类和从长江口附近水域捕捞的大眼幼体,在人工暂养过程中,由于盐度差异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温度、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水质条件和饵料生物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幼蟹性腺过早发育不成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存活和回捕率为3% ~ 4%,不如直接从长江捕捞的幼蟹。其次是辽河蟹,复捕率为10% ~ 15%。最差的是瓯江蟹,不适合在江苏、安徽等地养殖,回捕率只有0.3% ~ 3%。报道称,闽江蟹质量较差,不适合被引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1)根据车身颜色进行识别

幼长江蟹体色美丽,壳青灰色,有光泽,体质好,鲜活活跃,生命力强。渔民称之为“青蟹”,蒸熟后更红。而辽河蟹和瓯江蟹的体色较差,大多经过长期人工养殖。由于水质和泥沙的影响,它们的体色较深,甲壳比长江蟹颜色深,多为古铜色或锈迹斑斑,无光泽。渔民称之为“黑蟹”,蒸熟后呈淡红色。

(2)从规格的大小来看。

从长江捕捞的幼蟹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大小不规则。同网捕捞的幼蟹多在80 ~ 150g,小的很小,大小差别很大,大的很少,中间的很多。但前期平均每公斤只有80左右,有些小的只有3g。不同河段同时捕捞的幼蟹大小规格不同,上游较大,下游较小,同一河段同时捕捞的幼蟹大小规格也不同,前期拖网较大,后期拖网较小,这也是区分长江蟹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人工培育的幼蟹,已经从1斤的1.6万大眼幼体,长到了铜钱大小。在分级暂养中,个体大小基本一致,不会出现大小个体过分悬殊的情况。规格统一的基本都是人工培育的幼蟹。

(3)根据身体素质。

对于那些人工饲养2个月以上的幼蟹,由于管理、技术、水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池塘理化因素的限制,总会有一些幼蟹的附肢(足)上出现斑点或斑块。这种幼蟹虽然生命力较差,但由于代谢功能较弱,一般不会在低温下立即死亡。水温逐渐升高,就开始死亡。一般5月份是死亡高峰期,所有有明显杂色或斑块状斑点的幼蟹迟早都会死亡,这是不利的。此外,长江蟹比同规格的辽河、瓯江蟹分泌更多粘液,代谢功能强,生长速度快。人工暂养培育的幼蟹体质差,不如直接从长江捕捞的。

(4)从外部形态看。

辽河蟹、瓯江蟹等。,复眼两侧的1对侧齿相对较短,与复眼平齐。而长江蟹的1对侧齿比复眼略长。长江蟹最后一条腿的爪尖也比同一个体的其他蟹种略长。不注意的话很难分辨。对于那些临时养了很久,规格大的幼蟹来说,很多幼蟹都是秃的,不尖的。尤其是水泥池塘里的养殖更加明显,足以说明螃蟹不是从长江里抓来的。

(5)从性腺发育来说。

长江幼蟹雌性体重70克左右,腹部和肚脐一般呈弧形、尖形,足以说明它还在生长发育,这是性腺不成熟的表现。雌性大约1.5g,除了少数全足有绒毛外,一般螯足无绒毛,足无刚毛。但是,辽河蟹、瓯江蟹等。,出现早且明显,个体重约15g。大多数雌性的爪子上有更多的毛,脚上有少量的刚毛。雌蟹体重20g左右,腹脐多呈圆形,性腺基本成熟,尤其是2岁的幼蟹。当这些螃蟹的甲壳被掀开时,发现蟹黄是饱满的。

中国主要水系生产的河蟹形态比较见表2-2。

表2-2中国主要水系河蟹形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