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衙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上,瓷都景德镇一直归浮梁县管辖。

浮梁县老县城(即浮梁古县雅景区)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浮梁县城所在地。它是浮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浮梁自古有“王献”之称,其郡部有五等,比一般郡部高2等(一般郡有七等)。政治地位高是因为经济地位重要,原因是当地灿烂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中国古代的三大国际贸易是瓷器、茶叶和丝绸。)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琵琶行》中叹道:“谁以金钱为先,不注意如何离开她,一个月前已去浮梁买茶”。

据《新唐书》关于粮食的记载,“浮梁每年产茶七百万包,税十五万”(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朝廷茶税的八分之三,居全国之首)。

据浮梁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归饶州府管辖,后改称“新平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溪水泛滥,人多砍树为梁”,亦名“浮梁郡”,沿用至今。公元1916县位于景德镇,仍为县属镇。1960年撤县并市,并入景德镇市。1989恢复县制,新县城建在史静以北的大市口,距市区6公里。全县面积2867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8镇9乡。

“常忆浮梁风景好,红栏杆外有千柳。”浮梁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福东高岭村是世界著名的通用制瓷原料高岭土的故乡;宋代红塔(又称西塔)和清代县衙的古韵犹存;寿安的朱仙洞、红原的抱石、瑶里雄伟的高山瀑布、胡翔的玉田水库和金竹山的朱槿山寨也很迷人。

浮梁优越的自然条件创造了绚丽的古代文化,尤其是陶瓷文化。“新平冶陶始于汉代”,生产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响如磬”而闻名海内外。浮梁县制茶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浮梁成为南方茶叶的集散地。8年前,唐元和说“每年茶叶产量700万包,税收1.5万”。《敦煌变文选·茶酒论》载:“浮梁漳州,万国来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了一首诗“商贾重利轻离别,一月前去浮梁买茶”。宋代“浮梁饶池仙芝茶为好茶,视为贡茶。”在现代,“福鸿”功夫茶享誉海内外。烟台村蒋子富经营的“天香”功夫茶荣获“1915国际巴拿马世界和平博览会”金奖。4月30日,1991,由县茶厂首次成功仿制的历史贡茶——“福耀仙芝”绿茶,获得杭州国际茶文化节最高荣誉——“文化名茶”奖。6月1994,1日,在“1994中国国际饮料及技术展览会”上,浮梁县“瑶里雅玉”茶荣获金奖。

发达的区域经济,清雅的时尚,人民的情怀,让浮梁人才辈出,一代又一代人。秦汉时期有长沙王吴锐,唐代有以“杀伐果断,严于律己”著称的兵部尚书薛中佐,有才华有见识的,有《尚书》留下的尚书李春年,有朱在《宋光宗手记》中说的“商界(字号)最盛,绍兴升迁,公私得益”,还有与苏东坡交情极深的宝觉禅师。明代的戴虎、戴珊,清代的邓孟琴、邓传安、、蒋子富,近代的吴、黄、热索纳怀、朱、胡普金、曾水竹等著名革命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