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故都遗址

谭古城有许多古代历史的记载。杜《春秋十一年预注》:“谭在济南平陵县西南。”金城子崖在平岭西南两公里处。程琦:东平陵在济南以东75英里。春秋时期,谭国被齐欢所灭。古城在西南,对面是龙山镇。“这城崖与龙山镇隔着婺源河相对。《水经注》:“官路水发源于马耳山,向北流经博亭城西、西北,在平陵城与婺源水汇合。水从郯城南部的平泽流出,被称为吴的源头。北过郯城东,传说有布城。又北至东平陵县故城之西,故陵城也在,其后为嘉平、谭国。“婺源水自其源头流经十余里至何炬水,而古河边遗址平岭北有何炬,南有程子崖,可见郯城属程子崖。这些记载表明,郯城位于婺源水与官路水之间的平陵西南,与龙山镇相对。现在婺源水已经干涸,河道已经平整,但是从附近的整体地貌来看,原来河道的走向还是依稀可辨的。谭老城废墟如城墙,断壁残垣犹立卧叶平畴上。谭古城的具体位置,不仅见于大量的官方典籍和地方志,也见于当地人收集的谭家谱。古郯城最早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于1928年发现。1930至193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首次发掘,揭露面积15.600平方米。整个遗址南北长530米,东西宽430米,墙基12.113米,总面积20米。文化积淀一般在4米左右。从1989到1991,再次进行发掘,有了新的认识:“龙山文化人来此居住时就开始建城,但龙山文化城之前没有龙山文化的积淀。而且龙山文化主城采用堆砌法建造,夯击技术原始,而岳氏文化城采用板块式建造,两座城墙夯土结构差异很大。所以这次证明了30年代发现的黑陶文化遗址是岳氏文化城,而不是龙山文化城。龙山文化城是这次的新发现,同时修正了灰陶文化城的年代,确认是春秋城而不是商周城。“城子崖,2600多年前的古潭古城。根据姓氏编纂和姓氏谱,“谭郭子在济州平陵县西南二里。”这里指的是谭国的首都。古坦王国位于今山东省中部,南有泰山北缘,北有黄河南岸(古吉水),与济阳隔河相望,西有长清县西黄河右岸广利,东有长白山、邹平、临淄。周朝的谭国,东有齐,南有鲁,西有魏,西南有隋,北有燕国,隔清河(今黄河)。谭国器“掩清季之喉,为邓泰来之钥”。前面控制山脉,蜿蜒其南边界作为屏障;拥河之后,北方的黄河天险被称为战略要地。据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董作斌先生考证,“城子崖为古谭国之城,谭建国在殷末叶。“据徐悲文《平陵城雨》记载,城子崖在商代建立了一个国家——谭,并由原始社会的聚落发展为城堡、建城。顾《春秋大事表及各国姓氏及其存废表》和《城子崖考察报告》都认为谭至立的国家在商代。

城子崖是一个高出地面三至五米的长方形平台,外观像城墙。因此,村民称之为“城子崖”。城子垭位于龙山镇东部,略偏北,小清河支流巨野河以西,南距铁路平陵站0.5km,东北距平陵古城3.5km,北距商代早期谭国都城0.5km。旧庆忌公路从东到西穿过场地。它是婺源河边的一个凸起的平台。谭古城丰富的文化积淀,说明当时城内人口相当可观。从文化积淀的普遍性来说,几乎没有空白区域,有的房子建在城墙旁边,有的建在早期的城墙上,说明当时城市居住的人口非常拥挤。目前国内学者认为龙山时代居民人数为5000至10000人。到了谭国时期,人口发展已经不少于15000。从遗址的文化遗存面积,我们可以领略到龙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动人风采。遗址出土文物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多、构思之巧妙、艺术造诣之深,都为世人所称道。当时,谭城在周朝通往东方各国的周路上,说明在遥远的古代,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芒曾在这里放射。谭国都用了几千年。它是中国第一座从龙山、夏朝到春秋时期使用时间最长的早期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始于夏朝的城市。考古学家还发现,有30多个夏朝古城散落在周围,其中8个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都是伯夷执政的地方。到春秋时期,谭国境内已发现近百处古遗址,包括巡逻兵遗址、七郎园遗址、东涧溪遗址、侯家遗址、马鞍遗址、xi鹅庄遗址等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这些无疑对研究山东龙山文化、龙山时代城市的起源、外国人与商人的关系、谭国史等历史理论课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