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故事大部分是虚构的,《白鹿原》这部小说有什么史料价值?

首先,《白鹿原》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方式:真正的历史不是历史年表的罗列,而是现实中人的命运,人的悲欢离合;历史转折中的人物,或者宏大历史场景中的具体人物,构成了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彼得·盖伊在《给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中写道:“在一个伟大的小说家手中,完美的小说可能会创造真正的历史。”《白鹿原》对故事发展的历史背景有着严谨的考察和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白鹿原》是一部微观史学——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所展现的历史是真实的、真实的。

其次,《白鹿原》提供了另一种历史视角:一个地方社会的历史,可能有它自己的历史路线,有它自己的命运轨迹。清末民初,关中社会也处于时代的转折时期。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干旱、饥荒和瘟疫...《白鹿原》是关中人对这段历史的自我叙事,可能与之前的叙事有所不同,但对于关中白鹿原的农民来说,却是真实而具体的历史体验。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这种民间的自我叙述,有时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真实历史。

德国学者阿尔曼斯认为,讲述是为了记忆。记忆有三种动机:合法化、非罪化和致敬。合法化往往是出于各种需要,以顺应胜利者的历史;去合法化恰恰是为了记住被胜利者忽略的历史;致敬是为了固化过去的一些重要记忆。当人们讲述历史的时候,他们已经决定了什么需要或者应该进入人们的记忆。当实际表现可以用现有的历史结论解释,或者不需要过多解释的时候,民间自我诉说的声音就会微弱。如果现实无法用现有结论解释,民间自说自话的声音就会起来。

陈提取了一个典型的关中村落,如白鹿村,这在关中随处可见。每个村庄似乎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脸,它记忆中的故事口耳相传。为什么人们要继续这些故事,它的意义是什么?这并不妨碍我们追问:在管仲的自我历史中,一些对管仲特别重要的史实可能被忽略了。

真正的历史不仅仅是史书上记载的革命、战争和饥荒,还有人们是如何经历这些革命、战争和饥荒的。这是小说《白鹿原》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