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锻造的历史
夏朝
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发现的约5000年前的青铜刀,以及其他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的早期青铜器和铜渣,预示着中国冶金工业的诞生。
商周时期青铜冶炼和铸造的繁荣
商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①铸造世界罕见的青铜文物。如商代精美的四羊尊,重875?东周曾侯乙墓出土的司母戊铜鼎公斤、大型成套钟音调准确。②掌握了先进的古代铸造技术。铸造工艺包括模型铸造、分型铸造、镶嵌铸造和失蜡法。制作模型的材料有石质模型、粘土模型、陶瓷模型和铁质模型;铸造花纹结构包括单面花纹、双面花纹、复合花纹、层叠铸造花纹等。③总结了最早的青铜合金——考公基“六气”的比重、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规律。④与世界其他地区“纯铜-砷铜-青铜”的发展过程不同,我国没有砷铜阶段。?
东周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冶铁业的发展
春秋末期,提高了冶铁炉的温度,获得了含碳量大于3.5%的生铁,可以在较低的温度(1200℃)下熔化铸造,通过加热退火消除脆性,从而获得了球墨铸铁装置。这项发明比欧洲早大约2000年。战国中期,铁被广泛用于农具、手工工具和武器,逐渐形成了冶铁中心。
秦汉时期,冶铁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秦汉铁器与东周相比,具有品种多、质量好、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涵盖了兵器、工具、家用电器等各个方面。材料的质量包括炼铁、不同硬度的钢和铸铁等。生产工艺采用铸造、锻造、软化、渗碳、淬火等技术。特别是用生铁反复加热、锻造、淬火的炼钢工艺已有上百种,使钢的质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魏晋南北朝冶金工业最大的特点是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钢铁生产技术体系,并将部分产品标准化、系列化。
唐宋元时期冶金业的繁荣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多方面促进了冶金工业的繁荣。首先,工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铁制工具。据记载,元代颍州地区每年运输铁654.38亿斤,供应市场的铸造农具20万件。其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猛增,铜、铅、锡的消费量与日俱增。宋代一些地区也实行铁钱。此外,宗教的繁荣以及艺术和建筑装饰的发展也消耗了更多的金属。一些大型铸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冶炼和铸造的新水平。唐吴泽在洛阳铸造了一尊青铜舒天,高105尺,铁山围下高170尺。铸造九州鼎,高14尺至18尺,用铜56万余斤。五代沧州铸造的铁狮子重65438+万斤。宋代太原晋祠铸造了四个铁人,正定铸造的铜佛高73尺。元代用65438+6000斤铸铁龟,青铜殿长2.7米,宽2.5米。还有一些极为精美的铸件,如唐代的十二生肖仪铸、北宋的水转天仪铸等。这一时期金工精美,镶嵌铜镜的技术达到顶峰,金银饰品和镀金器皿为世人所称道。
明清时期冶金工业的发展
明清以来,冶金工业的规模已远远超过前代,发展了铸造、锻造、有色金属生产加工技术,并向欧洲出口白铜和锌,这些在当时还是独一无二的产品。但是,与欧洲兴起的资本主义现代冶金工业相比,清朝的冶金工业已经日益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