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省亲月

贾元春的结局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有人说,是因为高鹗先生续写《红楼梦》的时候出了问题,是因为他的思想偏离了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的思想。在最后四十本书的续集中,贾元春的结局被直接改写为简单的死亡。但事实上,读过《红楼梦》整部原著的读者应该知道,续集书的情节在最近四十年里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不是说贾元春不可能病死,而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贾元春的结局应该不是死亡,而是隐藏了别的东西。

在金陵十二钗中,贾元春排名第三,是整个《红楼梦》的关键人物。尤其是贾元春对贾家与皇族的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她是促进贾家与皇族关系的核心人物。书中提到的“袁菲的母性”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事件。通过这一事件,可以从侧面直观地凸显贾家族由盛转衰的变化。另一方面,袁菲省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贾元春的逐渐衰落,也暗示了袁春的悲剧结局。

与此同时,贾元春的崛起是死亡的迹象。贾元春和贾宝玉既是兄弟又是母亲。两人都是贾政和王夫人所生。由于某种政治目的,贾元春早年被贾府送入宫中,被选为女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贾元春的出生似乎是上天注定的政治礼物。不然贾府也不用把大观园里最尊贵的小姐小小年纪就送进宫了。贾府的这一举动,与贾府当时面临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因为贾府发展到贾政这一代,基本上就没什么前途了。

小小年纪就被送进皇宫做女史的贾元春,能够成为一个贤惠的公主。看清朝的背景,不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别,只是这种可能性太小了。所以曹雪芹先生之所以构造这样的情节,是有一种“先抑后扬”的味道。如果贾府将来要倾家荡产,那么他首先要把贾府捧得高,然后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这是当时皇室的一个计划。

在第二篇《冷子兴在郭蓉赋中的发言》中,已经指出了贾元春的处境。当时,贾元春因其孝顺而被选入宫中,成为女史。后来,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贾元春就被选进了丰藻宫。这时,贾元春的地位也上升了。能够顺利进入凤藻宫,在当时,贾元春已经从女史被封为贤妃,从女史到嫔妃地位的飞跃,恐怕整个清朝的后宫佳丽都没有这么福气了。

只是现在说是福还有点早。随着被封为贤妃,随之而来的是众所周知的袁省亲。因为地位的上升,整个贾府都沉浸在一片欢庆之中,连最懂人情世故的贾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见当时贾府已经陷入了多么危险的境地!贾元春回乡省亲那天,正好赶上传统节日元宵节,贾家不惜重金修建大观园,因为贾家省亲是莫大的荣幸。

当时大观园迎接贾元春的场面可谓天上地下,仅此一家!这时候可以联系曹雪芹先生写这个情节的历史背景,就是康熙皇帝南巡,曹家接掌康熙皇帝的盛况。曹雪芹先生基本上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融入到了《红楼梦》的描写中,但就是袁菲的省亲情节,在我看来,这是与曹家实境最突出的联系。雍正上台后,曹家的下场不就是“兔子死了,狗煮了”的一幕吗?

在袁菲省亲之时,贾府达到了鼎盛,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假象。其实贾府当时有多少财力,恐怕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说“贾府是从林黛玉手里拿钱建大观园”也难辞其咎,因为当时贾府的财力确实是一天不如一天,可谓“超出珍宝,在其中”。贾形容贾当时的家庭不是一等家庭,而是二等家庭,也就是中产阶级家庭。事实上,它已经暗示了贾家的衰落。

贾元春的地位不断上升,最终赢得了贤惠公主的地位。随着贾元春在宫中地位的上升,这一时期贾府的地位不升反降。充其量也就是袁菲省亲的那一天,让贾府富贵体面。那时候,或许只有皇室里的几个人知道贾府离日落不远了。因为在贾元春做完省亲,踏出贾府,踏入宫门之后,她的死就已经注定了,贾府家族的衰落也就决定了。

如果说贾元春的因病死亡不可信,那么贾元春字里行间的描述确实是因病死亡,但似乎与前八十回的伏笔并不相符。因为我不是专门的红学研究者,所以我只是表达我个人对贾元春真正死因的猜测。高鹗先生续写的后面几章同样精彩,文笔极佳,但无论怎么看,都赶不上前八十章的情节和作者的情感思考。

贾元春之死的故事以“公主因误会而死”为题,对贾元春死因的具体描述是:

“当圣家隆重肥胖,行动不便,日常生活劳累,有时会发生痰病。因为前天回宫,偶尔着凉,勾起旧病。”

幸运的是,袁春能在死前见到她的家人。听说袁春快要死了,贾母和王夫人乘马车赶到宫里。经皇帝允许,他们在袁春死前见到了她。一个是她的祖母,另一个是她自己的母亲。尽管贾元春当时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她能够在死前见到她的亲属,但贾元春的情况已经不尽人意。

“当我看到袁菲被痰呛着时,我说不出话来。当我看到贾母时,我只哭了,但没有眼泪。”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贾元春当时感到难受,因为他在哭泣,但他没有留下半滴眼泪。贾元春死前不能说话。如果他真的生病死了,这病岂不是太奇怪了?这种举动也让我怀疑,贾元春是不是在试图解释只有哭泣没有眼泪的形状背后的某种东西?

再看这里。在最后40集里,贾元春死时43岁,但是你可以回溯到前80集关于贾元春的年龄。我们再来看贾宝玉被打的年龄,因为只有这个情节更能反映贾元春的真实年龄。贾宝玉被打时十三岁,大嫂李纨才二十多岁。连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也不到五十岁。贾元春去世时是43岁。她怎么能被信任?

贾宝玉结婚不久,贾元春就去世了。当时,贾宝玉19岁结婚,贾元春是贾宝玉的妹妹。所以无论如何,贾元春死时不可能是四十三岁,只会比四十三岁年轻很多,最多不超过三十岁。如果真的按照后四十回的续集去理解前八十回的情节,那整个《红楼梦》就全乱了。这是一个疑点。不可否认,年龄上的巨大差异也反映了贾元春死亡的奇怪之处。

还有最充分的证据证明贾元春之死的离奇。整部《红楼梦》的主旋律就是政治二字。如果贾元春只是死于疾病,那显然是跑题了。在曹雪芹先生的《贾元春》中,虽然曹先生给她的笔墨不多,但却是影响贾命运发展的关键人物。所以,只要贾元春每次出现,曹公的描写就很到位,而且有很多隐含的意思。

难道说,这样一个由左宗棠特别塑造的女性角色的结局,就应该这样被撇在一边吗?不可能,贾元春的死将是政治性的。他死于疾病,而不是被陷害和感染。毕竟前八十章,有很多暗示。贾府与宫院的政治斗争没完没了。贾元春的死与政治密切相关。真的很难让大家相信他是病死的。

既然各种线索都指出贾元春不是简单的病死,那么贾元春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呢?是谁陷害她致死的?既然我在上面已经明确指出贾元春的死与政治密切相关,那么贾元春的真正死因就是政治所迫。也许杀害贾元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站在利益立场上的政治团体。这里所谓的政治集团,就是站在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对立面的皇族集团。贾家的存在,四大家族的存在,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棘手的存在。

我们自古以来就讲究“不断强化皇权,划分相对权力”,从而达到强化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的根本目的。就像雍正帝在康熙帝死后抄了曹雪芹的家一样,如果雍正帝允许曹操继续存在,怎么给满清的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曹家所欠的资产和曹家的自然行为,促使雍正绝不容忍曹家的存在。贾对皇室的威胁,也反映出朝廷以后不会容忍贾的存在。

梁郎说,自从贾府的衰落尘埃落定,贾元春就不再有利用价值了,这对以皇帝为首的皇族集团来说是事实,对贾府来说也是事实。即使贾元春的地位是高贵的,她也很难独自将贾府从整条河的夕阳中拯救出来。这当然不难救,但却根本救不了。

虽然回贾家的场面宏大,但其中的零碎画面和文字,早已暗示了和贾家的悲剧结局,如“酒席散尽”“月满水满溢”等,也有“人生极悲”“树倒猢狲散”“爬高落重”等,种种征兆。

看到贾府最后的破败,其实回过头来看贾元春的死,我觉得贾元春在贾府没落之前死,是一种解脱。毕竟她没有亲眼看到贾府最后的破败。但当他面对贾母和王夫人的时候,他说不出一句话来,流下一滴眼泪,却在心里默默地对贾府的人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我真的无法扭转贾府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