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日耳曼时期的考古证据表明,人类大约在70万年前就踏上了德国的土地。从此推测,大约50万年前,人类开始向这里迁徙。由于缺乏文献记载,德国人的早期历史不是很清楚。罗马帝国最早记录了日耳曼部落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国人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落是对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所有部落的统称。现代人种学家不清楚这个名称的含义。人们认为,早期的欧洲居民克尔滕首先用这个名字来称呼新移民。朱利叶斯·凯撒在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这个名字来指代居住在莱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国)的部落。后来,“日耳曼种族”的概念逐渐传入罗马世界。日耳曼部落是指曾经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丹麦)及其邻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文化和宗教都相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公元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气候恶化,这一带的居民开始向南方迁徙。到公元前450年,它们分布在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以北,东至维斯瓦河的威奇塞尔。公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开始了另一波民族运动,开始与罗马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公元前后,许多日耳曼部落已经定居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这些部落与试图征服这一地区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日耳曼部落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击败了当时强大的罗马帝国。在这场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支罗马军团。从那以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将他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到莱茵河对岸。日耳曼部落虽然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信仰作为族群的指标,但由于分散,个体差异也可以相当大。因此,当4世纪开始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时,并不是整个血缘关系的民族群体的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历史学家将这些流动的日耳曼部落大致分为三类:西日耳曼、东日耳曼和北日耳曼。西日耳曼是指公元前1世纪生活在西部莱茵河、东部威悉河、南部多瑙河、北部北海的这些民族。从407年开始的时期,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跨过莱茵河,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德意志人联合了罗马帝国的下层阶级,推翻了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376年至568年,分散在罗马帝国之外的“蛮族”部落强行迁移到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德意志人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部落权贵、军事首领和亲兵渴望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给生产力带来压力,为了发展畜牧业经济,普通德国人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地方。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和帝国的衰落无力抵御外敌入侵,从而使得蛮族的武装迁徙深入帝国腹地。自509年起,法兰克人被分为三个部落:萨利安、里普瑞安和凯蒂(查提或〔黑森〕)。428 ~ 480年间,撒冷法兰克人占领了皇家河以北的高卢大部分地区。里普利安和凯蒂人仍然留在德国东北部和高卢。撒利亚人在其国王克洛维斯(481/482 ~ 511)的统治下信仰天主教。克洛维斯将其统治扩展到其他法兰克人,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他的梅谭家王朝(以他的祖父梅谭家命名)的继承人统治着法兰克人的土地,直到8世纪被卡罗琳家族取代。卡罗琳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在位)配合教皇恢复西罗马帝国,将天主教传播到德国中部和北部。他的帝国在9世纪中叶解体了。德国建国后的5世纪末,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延续了几个世纪,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琳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扩展到今天法国和德国的大部分地区,史称查理曼帝国。查理曼死后,帝国很快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根据《凡尔登条约》被分为三部分,西部,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立国之本。东部,即莱茵河右岸的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部分成为后来法德斗争的根源。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被选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建立了撒克逊王朝。撒克逊王朝位于今天的荷兰、西德、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来说,德国的历史开始了。2近代德国\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统治的国家,中世纪演变为公国、附庸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的政治联盟。它的帝国国家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因为它自称是奉天的载体,德国人认为它追溯到罗马帝国。查理曼死后,西罗马帝国的皇帝头衔一直由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的卡洛琳君主轮流担任。然而,887年胖查理被废黜后,卡罗琳帝国崩溃,再也没有统一。从胖查理开始,罗马皇帝的头衔拥有者大多是由教皇加冕的意大利国王。意大利国王的实际统治极其有限,仅限于意大利东北部,那些国王几乎都是意大利当地的贵族。最后一个地方国王是贝伦格尔一世,900年左右,东法兰克王国地方势力崛起,形成萨克森、法兰克尼亚、施瓦本、巴伐利亚四个公国。911年加洛林家族最后一位国王艺鹭去世时,东法兰克的贵族并没有选择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家族作为路易的继承人,而是推选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为新国王。临终前,康拉德任命宿敌捕鸟者亨利为继任者。919年,萨克森公爵的亨利在众多公爵中被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亨利死后,他的儿子奥托继承他成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962年,东法兰克和奥托王朝的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为皇帝。973年,他成为罗马的守护者和皇帝,也是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1157年,这个帝国被授予“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开始第一次使用“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1512年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圣旨使用“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到1806年都是作为正式名称使用。五月,拿破仑宣布自己为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联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联盟。1805年,盟军入侵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另一支盟军进攻拿破仑控制的意大利。拿破仑从他的故土跨过莱茵河。65438年2月2日,在奥斯特里茨,法、俄、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打了一场“黄三之战”。法军不仅守住了巴伐利亚,还入侵了神圣罗马帝国摩拉维亚,同时将盟军赶出了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击败了俄军援军。65438+2月65438+6月,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建立了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联邦,以巩固在德国的盟友。1806,12年7月,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神圣罗马帝国原有的16个成员国签署了《莱茵-本达克特条约》,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加入邦联。与此同时,拿破仑向弗朗茨二世皇帝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头衔。最后,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头衔,只保留了奥地利皇帝。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了。德国人在讨论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与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和希特勒统治时期(1933-1945)有联系。改革马丁·路德发表了95篇反对出售赎罪券的论文,后来他在1517发起了德国的改革。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于1519年即位。他不仅在土耳其与奥斯曼帝国作战,还卷入了与法国和教皇的长期战争。他在帝国中的地位被削弱了,他无法阻止宗教改革。从1522年到1526年,路德的学说在帝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流传。改革是由君主进行的。皇帝的弟弟费迪南不能容忍路德派,支持新教的领主曾经示威。14世纪,农民因生活贫困而爆发。在宗教改革时期,从1524到1526,甚至发展成了德国农民战争。1525年,在门泽尔的领导下,弗兰肯豪斯的地主制度被废除了。三十年战争由于德国是1618年至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主战场,其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战争结束后,各诸侯国的内部分裂变得不可逆转,间接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黎塞留的法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为未来德法战争埋下了隐患。普鲁士的崛起1701年1月18、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弗里德里希·威廉之子)因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在哥尼斯堡加冕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从此,普鲁士成为普鲁士国王。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加入反法联盟,但被法军击败,被迫同意法国于1795年吞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00年再次参加抗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被拿破仑击败,被迫逃往柯尼希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尼曼河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波兰大部分领土(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兰,第一次瓜分波兰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支付赔款130万法郎。1806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斯坦开始进行改革,包括让公民参政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怀;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重组中央政府机构等。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于1809年在柏林成立,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改革普鲁士军队。从此,普鲁士的爱国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的军队从俄国溃败,普鲁士于次年再次加入抗法联盟,并于1817年3月对法国宣战,10年10月24日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的联合部队由布吕歇尔和根内塞瑙指挥。蒲军在滑铁卢再次打败了法国。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的领土从梅尔迈尔河延伸到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中唯一有德语居民的强国,也是欧洲列强之一。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1815年德意志联邦成立,其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自己领导德国统一,后来普鲁士逐渐取得了领导权。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德意志各州均加入该同盟。1848革命1848巴黎的二月革命推动了德国城邦的三月革命。奥地利发生巷战。3月13日,梅特涅下台,逃往英国。斐迪南一世于1848年4月批准了新宪法,允许人民组建武装部队。匈牙利、意大利和斯拉夫地区爆发了起义,但很快被镇压下去。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迫于民众压力修改了宪法,承认人们有集会和言论自由。至于小城邦,巴登试图通过任命自由主义者组建政府来避免革命。但是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升级,是萨克森和巴登成为激进民主革命的中心。5月初,所有城邦举行选举,选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代表。但是只有六个城邦举行了直接选举。国会中有保守的保皇派、自由派和共和党。工人农民根本没有代表。08年5月18日,临时政府成立,由临时国家元首领导。诸侯也承认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自己的军队、警察和公务员,有名无实。法兰克福的国民议会未来需要划定德国的国界。起初,有人提出了伟大的德国计划。但后来决定采用小德意志方案,建立一个不包括奥地利的德国。1849年3月28日,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终于通过了彼得教堂的章程。根据宪法,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建立统一的联邦,以帝国议会为立法机关,世袭皇帝为中央政府领导人。这部宪法是魏玛宪法和德国基本法的基础。投票权得到进一步确认。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于4月2日退位后,所有的城邦都从法兰克福撤回了自己的代表。德累斯顿和巴登曾有一场推动宪法的革命,但最终被镇压了。一些代表拒绝被召回,并在斯图加特举行了进一步的会议。最近一次革命发生在7月23日的Rastad。宪法永远无效。由于政治迫害,许多人逃到了美国。德意志统一1871普鲁士腓特烈·威廉四世去世,威廉一世即位。1862年,因为军事改革所需的预算和税收问题,他与国民议会发生冲突。他打算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撤回了自己的生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队改革,并表示如果他被任命为首相,他将不惜一切代价迫使军队改革和新的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出任首相,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复了北部靠近丹麦边境的许多领土。普鲁士1866击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合并了几个州组成了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多个州脱离法国控制。到1871,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又称“德意志第二帝国”。3近代德国一战期间,在战争爆发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曾制定了一个以速战速决为特点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周内击败法兰西,然后调兵东线进攻俄国。相应的,法国也制定了十七计划,与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收复普法战争后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然而,战争的发展出乎这些军事家的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都不可行。1965438+200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收购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国人向比利时宣战。到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将比利时境内的法军驱逐回法国。8月21日,德军分五路进攻法国北部,法军失陷,被迫撤退。9月3日,德军已向巴黎挺进,法国政府被迫退守波尔多。9月5-12日,在巴黎郊区的马恩河前线,德军与英法联军之间爆发了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坚守安娜河前线,战斗开始演变为阵地战。紧接着,双方向着大海爆发了机动战,英法联军被击溃。德军成功夺取了法国东北部的大片领土,却始终无法切断英法之间的运输线。后来双方爆发了佛兰德之战,但双方都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战果。于是,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1915年春,英法联军发起了两轮攻势,香巴尼和阿尔道伊斯,德军主力集中在东线。但由于战术陈旧,缺乏强大火力掩护,德军成功抵抗,伤亡惨重。当年4月,德军反攻,首次使用毒气,双方损失更加严重。结果在1915的西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德军也死伤610000人,但战争依然僵持不下。1916年2月,东线压力稍减,德军主力再次转战西线,在凡尔登与法军爆发了一场战役。结果,经过7个多月的激战,德军仍未能攻占凡尔登。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当年7月初与德军爆发了索姆河战役,战况更加惨烈。虽然英军在这场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坦克,但在双方伤亡约1.2万人后,战争仍无重大突破,一直持续到当年的165438+10月,西线再次陷入僵局,但盟军开始在战争中占据主动。1965438+2007年2月3日,由于德国使用无限制潜艇战,多艘美国舰船被击沉,美国与德国断交。2月24日,美国驻英国大使佩奇收到被破解的齐默尔曼电报,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向美国宣战,德国将帮助把美国西南部归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于4月6日对德国宣战。1965438+2008年8月至9月,德军又损失了15000人,2000多门大炮,13000多挺机枪。军事失败的消息不断,加剧了德国国内的矛盾。9月,兴登堡元帅在德国议会提议“结束战争”。但德军统帅部仍不愿放弃,打算用剩余的海军舰艇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的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为不想死,在基尔港叛变,很快蔓延到整个海军和全国。165438+10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也发生了革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不得不退位,逃往荷兰。165438+10月11,德国人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凡尔赛条约》把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德国身上,从而对德国实施了极其严厉的经济和军事制裁。德国失去了65,438+03%的领土和65,438+02%的人口,并被解除了武装。德军被控制在65438+万人以下,不允许拥有空军。然而,德国虽然最终在一战中战败,但其生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工业体系依然完好,故土也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了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却完全忽略了战败国的利益。此外,条约前所未有的苛刻性和掠夺性导致了德国货币的疯狂贬值,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条约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和厌恶,从而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各种政治势力、各种政治理念在德国相互争斗,尤为激烈。在各种因素的配合下,在希特勒纳粹党的领导下,德国终于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魏玛共和国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为了在德国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和民主的政权而努力的。然而,魏玛政府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受困于经济问题和自身魏玛宪法的内在缺陷。魏玛共和国在最初的几年里,要应对左右派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随着德国与战时敌国关系逐渐缓和,赔偿债务放宽,情况有所好转。由于总理兼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斯特雷泽曼,盟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这种繁荣一直持续到1930的大萧条。此后的经济衰退,1923的过度通货膨胀的记忆,以及凡尔赛条约苛刻条款导致的民族主义对立,从内外两方面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上升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问题,并承诺让失业者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很多问题归咎于所谓的犹太人阴谋,甚至声称一战的失败是内部勾结造成的。二战期间,一战巨额赔款让魏玛共和国民主共和国政府吃不消。之后的大萧条和失业等社会问题(如左派和士兵工人暴动)的未能解决,使得很多德国人转而支持右翼,希特勒的纳粹党就是极右翼之一。希特勒承诺降低失业率,进行经济、文化和军事改革。65438-0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1933年10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在国内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通过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全国的劳改营、集中营实行法西斯独裁。希特勒靠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上台后开始疯狂压迫犹太人。1933年2月27日,在议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声称自己是国会第二大党(也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逮捕了* * *,动员冲锋队占领了全国所有的* * *党部,并禁止* * *成员参加3月初的议会选举。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1933 1年9月,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次使用“第三帝国”来称呼他统治下的德国,这个国家已经“千年了”。1933 65438+2月1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国。。8月1934日,1通过了德国元首法,加强了法西斯专政。1934年8月2日保罗·冯·兴登堡死后,希特勒控制了德国,废除了总统制,成为德国的首脑,并派出100000名间谍监视国内的批评家和持不同政见者。希特勒将国民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当时德国的整体经济因为纳粹党的战争经济计划得到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许多政治对手,尤其是共产主义者和一些社会主义者,被送进了集中营。据估计,在最初的纳粹统治期间,数以千计的政治受害者死亡或失踪。1935,16年3月,希特勒突破凡尔赛条约的封锁,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50万人的军队。次年,他宣布实施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国家。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驱入莱茵河非武装区,7月参加西班牙内战。165438+10月25日,德国和日本缔结《国际反共公约》。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表示“德国取得苏台德地区后没有领土要求”,并在英法绥靖政策的驱使下签署了《慕尼黑协定》。5438年6月+10月,德国毁约,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在柏林缔结钢铁联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7月1939,10,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式宣布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格罗斯-德意志帝国”。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战进攻波兰,二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1940年,打败英法联军,占领法国。然后它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二战结束时,根据希特勒的遗嘱,北方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任总理。但是戈培尔在希特勒自杀后立即自杀,不久邓尼茨向盟军投降。1944年6月6日,美英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德意志第三帝国”结束。冷战期间,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根据战时英、美、法、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的秘密协议,决定将德国分为四部分,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组成盟军控制委员会(ACC)这一最高管理单位,管理德国事务。但由于观念上的差异,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逐渐疏远了以苏联为主的共产主义阵营。1948年3月,美、英、法三国在伦敦召开会议,初步决定将三国管辖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西德政权。对此,苏联做出反制,先是退出ACC,随后又宣布成立东德政权的计划。而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索,发生在西方当代德国(联邦德国)的一个历史时期,1948年6月20日。根据柏林/波恩法案,1994年3月,柏林再次成为德国首都,联邦政府的整合直到1999年才完成;另一方面,波恩获得了联邦城市的地位。目前,包括国防部和农业部在内的6个联邦行政部门都设在波恩,波恩是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2005年6月,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