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古城纪实

《涿州县志》记载“涿城建于颛顼”。原为土城,明景泰初年(1450)砌砖。墙高40英尺,底座宽两倍。每一面都有自己的门,门有自己的建筑:南面写着“迎恩”,北面写着“同济”,东面写着“庆忌”。城里有个夹子,像男人的腰带。中间有个检票口,叫“通惠”。其上有左钟右鼓三座塔,用于醒神夜警,明嘉靖乙巳由知州何忠修。清康熙六年(1667),周知年间,李逊重建涿州城。它的四周环境、高度、厚薄依旧,东、西、南的名称也一样,只是北门由“同济”改为“公基”。

在涿州古城,南边的范阳路,北边的鼓楼(即通惠楼)是南街,大约3李龙。鼓楼北街穿过鼓楼底的门洞,与北街相望的是涿州八景第一景——通惠灯市。涿州在古代是帝都九省的御道,所以涿州古城云雾缭绕,交通日夜不息。每逢聚会日都是人山人海,尤其是节日。街道两旁有宾馆、饭店、旅店、布店、茶店等商业。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因此,清朝乾隆皇帝路过这里时,在“宫吉门”(俗称北门)上方悬挂了“日界无双,天下第一州多难”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