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的基本原理
不同的带电粒子在同一电场中由于电荷不同或荷质比不同而电泳,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移动距离不同而相互分离。分离距离与施加的电场电压和电泳时间成比例。
在外加DC电源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在分散介质中向阴极或阳极定向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电泳。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胶体颗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硫化物等胶体颗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所以在电泳实验中,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移动,三氧化二砷胶粒向阳极移动。不同电荷的溶胶可以通过电泳分离。
扩展数据
app应用
电泳已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领域。在DC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相反符号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1807年,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费迪南德·弗雷德里克·雷乌斯首先发现了电泳,但直到1937年瑞典的提塞利乌斯建立了分离蛋白质的边界电泳,电泳技术才开始应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滤纸、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介质引入电泳后,电泳技术发展迅速。丰富多彩的电泳形式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百度百科-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