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是哪里人?

石泉

石全,教授,原名刘石,安徽贵池人,08年6月出生于北京。

中文名:石泉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8 1月

职业:教师

研究生院:燕京大学研究所。

代表作:古代荆楚地理的新探索

简介

石全,教授,原名刘石,安徽贵池人,08年6月出生于北京。

经验

1954在武汉大学任教,1980升任教授,1986任历史地理学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第一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石全早在中学时就对历史地理产生了兴趣。65438年至0938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年夏,在徐中书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春秋时期吴氏入郢地名新解》。通过对《左传》中记载的20多个相关地名的考证和重新定位,对武氏入郢的路线和王逃亡的路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最终归于楚营。

1944年秋,石全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在陈寅恪教授的指导下成为硕士研究生。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陈教授的影响和指导,这对以后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硕士论文《甲午战争前后的晚清政局》由三联书店于90年代出版。因为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民主运动,石泉在1948年夏天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遭到搜查。在地下党和老师朋友的帮助下,他逃到了华北解放区。1949年2月,北平解放,参加接管。建国后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工作,2004年2月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1954。

成就

石泉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历史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在古代荆楚地区。在荆楚地区的历史地理学术领域,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指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城市、山脉、河流和湖泊都位于汉水中游,而不是通俗说法所说的长江沿岸。只是因为梁陈之间的南朝末年大动乱,行政区划的兴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原本在汉代的地名随着人口的流动被移到了河区,不为后人所观察。陈(周)、隋唐以后的地名,常应用于齐梁以前同名的城、山、河、湖,导致错误。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整个古代荆楚的地理面貌将焕然一新,先秦至六朝时期的荆楚地图需要重新绘制,古代荆楚地区发展水平的规律需要重新解释,这将有助于两湖平原农田水利建设、石油资源丰瘠的预测、湖北地震带的历史定位和历史地名学的发展。1956,《古郢都、江陵旧址考证》初稿写成。实证了楚杜英及其后继城市江陵和邻近的沮鹄、张耳下游都在汉水中游西岸翼城县以南,而不在长江附近和今江陵县以北的地区。这已经触及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古代荆楚地理传统的基本解释模式。此后,他对重要的山、河、城的位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论证和重新定位,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他对旧作进行了修改和充实,撰写了专著《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于1988+00年6月出版。全书约40万字,核心是最后一篇《楚营都、秦汉至齐梁江陵城旧址新探》(首次正式出版)。二是对齐梁以前古起源的新探讨,从春秋时期吴氏入郢之战看古荆楚地理,对古燕、古淮、古苏水、古翼城、古中鲁、古郡的新探讨——兼论楚都城遗址不是楚和汉翼城郡(首次全文发表)。书中序言仿顾颉刚《顾序》的写法,详细勾勒了他40多年来研究荆楚历史地理的全过程。反映本文学术工作和学术观点的全貌。此外,石全教授还对古代“云梦泽”地名的由来、地理面貌的变化及其最终消失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古代“云梦泽”在同一历史时期往往不止一处(但最著名的只有一处),不同历史时期最著名的云梦泽往往不在一处。历史上没有横跨大江南北的伟大云梦。这一新观点与自然地理学家基于野外钻探材料研究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这也是与古代杜英、江陵及相关地名考证系列研究相呼应的另一个中心课题。并探讨了封建后期农田的兴起和发展如何导致该地区农田水利的全面发展并引起相应的地理变化的课题,引导青年教师开拓这方面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