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的学术造诣?

/view/2021.html

这里说的很详细。希望能帮到你_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深远的影响。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和实践持续了70多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始于1911年。10年后,他的著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问世,使他的书风出现在更广泛的受众面前。20世纪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从甲骨文入手,以字辩史,借史以鉴今,熟悉了汉字和书法的演变,建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回国抗战时,诗歌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书法书法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后,从事了更加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大方,见多识广,为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海内外各界朋友留下了无数关于墨宝的题词。他的书法作品如此之多,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其他人。

郭沫若在他的书房书里,把“回前,回平”作为写八字的关键。其书法风格既重视师法,又勇于创新,表现出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被世人誉为“郭式”。郭沫若擅长草书,笔法清爽洒脱,操作灵活,韵味无穷;他的楷书作品虽然保存的不多,但是特别的娴熟流畅,形神兼备。

作为继苏轼之后的又一位四川大学者,郭沫若的书法成就堪比东坡,对世人而言举足轻重。东坡的书法历来为书法界所重视,是宋代崇尚书法之风的代表。郭沫若的书法,出自宋四家,无论是用笔还是结构,都带有宋四家风味,但个性突出。苏东坡的书法曾被皇姑视为“石碎蟾”,但其横向走向在书法史上是有历史的,与皇姑的书法完全不同。正如秦孝侃先生所指出的:“汉唐有横、竖两种字。”黄横就没必要生病。“沙孟海先生用“斜紧结”和“横宽结”来总结。郭沫若的书法和东坡的书法属于横画宽结的范畴。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时,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同时,他与、常等人对江北汉墓进行了试掘,发现了带有字样的砖,为保护文物作出了贡献。由于他时任国民党政治部三馆主任兼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了一大批文艺、书法界的人士,为繁荣文艺做出了贡献,郭沫若的书法研究从他对甲骨、金文的研究就可以算出来,成果丰硕。到了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和高二适展开了一场关于兰亭真伪的大讨论,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研究的深入,带来了“文革”时期书法的发展。这些成就,尤其是兰亭后期的几篇论辩论文,无疑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教育。走过人生风风雨雨的郭沫若,在他的书法中,充分展现了他作为大学者、大文学家的风范:每一部作品,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短笺,用笔都十分肯定果断,毫不犹豫;写作内容多为自创诗词,无论旧体还是新体,都充满了时代气息;他对古典书法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深得苏东坡和颜真卿的神韵。郭沫若对书法的学习,不同于一般人在贫困年代专事一家,而是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个性。他不把自己当成祖先的奴隶,而是化他人为己用,这是独一无二的。

郭沫若,(1892 ~ 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凯珍,笔名郭、、梅肯等。四川乐山人。我在中小学时期,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初在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作品,倾向泛神论。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并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的诗歌和小说。1920年,田汉与宗白华书信集《散叶集》出版。1921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的艺术风格、大胆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人”的诗风。同年夏,他与程、、郁达夫一起发起创造社。1923大学毕业后弃医回上海编辑《创造周刊》等刊物。65438到0924,通过翻译川上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对马克思主义有了系统的了解。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参军参加北伐,后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这期间,他写了《漂泊三部曲》等小说和《六章》等散文,充满了主观抒情的个性。还出版过《星空》、《瓶子》、《千猫》、《复辟》等诗歌,写过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从1928开始,郭沫若在日本流亡生活了10年。在此期间,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撇下妻子独自潜回祖国筹备《王久日报》,并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兼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他创作了《唐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特色,这是他创作的又一伟大成就。这些戏剧用过去来比喻现在,紧密配合现实斗争。1944年撰写《沈嘉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教训。抗战胜利后,他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主要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组织领导,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工作。与此同时,他继续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包括历史剧《蔡文姬与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文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创作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许多作品,在许多方面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作品集为17卷《莫若文集》(1957 ~ 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为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部分,自1982开始出版。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语、俄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等多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