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的历史演变

1.肺痿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将肺痿列为专文,对肺痿的症状、特点、病因、病机、辨证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证及上气病脉治》:“口中若数一寸,则人咳嗽,但口中有浊涎沫。老师说:是肺麻痹的病。”

2.唐孙思邈《钱进方耀魏飞门》将肺痿分为上焦热、肺虚寒两型,认为“肺痿虽分寒热,但无实热之例”,并提出虚热肺痿用麦门冬汤、炙甘草汤、生姜甘草汤。

4.王堂陶《外治秘方:咳门》指出久咳不愈,痰热熏肺,阴伤可进一步发展为肺痿。

5.张清鲁豫的《张仪彤魏飞》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七个方面:“缓症、生津、润肺燥、降逆、化痰、止浊、益气……祛风热”。目的是“疏通肺部的小管”,“清肺”。

6.沈清金奥《杂病之源,肺病之源》补充了肺痿的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