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文化——广元少数民族景点推荐
1、千佛崖2、黄泽寺3、观音岩(盘龙)4、鹤鸣山(剑阁)5、寻乐树岩(苍溪)6、佛子岩(旺苍)。
一、千佛崖
位于广元以北4公里,嘉陵江东岸,金牛古蜀路上,历史悠久,雕刻技艺精湛。石窟始于北魏晚期,盛于唐代,止于清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一座长388米、高45米、950余尊、7000余尊的佛教石雕艺术宝库。
整个摩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为南北两部分。南段洞穴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卧佛洞、多宝佛洞、连佛洞、施主洞、龙佛洞、如意轮观音洞、独佛洞。北段有三个佛龛:三世佛龛、无忧花树洞、弥勒佛龛、三体佛龛、节日僧龛、菩提佛龛、极乐天人龛、地藏王龛、鲁迅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洞、清代藏佛洞。
位于千佛崖中央的大云洞最大,共有234尊,左右壁雕有148莲花观音像,洞中央还有一尊弥勒佛像。据说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唐朝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包括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在内的12名僧人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了《大云经》。《大云经》说武则天生为弥勒佛,应该是皇帝而不是唐力。武则天看了喜出望外。她写了一篇序言,颁布于世,并下令各邦修建大云寺,收藏《大云经》。因为武则天出生在利州,当地百姓在千佛崖上建了一个大云洞,在后面的龛里雕了这尊弥勒佛和两个圣人,李治和武则天。按照中国的传统,男左女右,而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神龛男高女低,体现了设计师的巧妙构思。
千佛崖、佛龛层层分布,密如蜂窝,是四川最宏伟的洞穴群。1961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剑门蜀道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蜀道金牛路广元段核心遗产地。2012,被确立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始于北魏
千佛崖摩崖造像最早发掘于北魏晚期。南朝田健四年正月,北魏二年(505),驻守汉中的司马道迁居北魏,魏派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兼军事统帅。他的部队全部进入剑阁,一切都很成功。凉州十四郡,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皆入魏。
此后30年间,北魏大将傅和皇家高僧元法僧先后担任益州刺史。
他们在此驻扎的同时,也带来了北魏皇室在云冈、龙门开凿石窟的传统和崇佛的氛围。此外,南北朝时期,金牛路开始逐渐改为嘉陵江。千佛崖位于嘉陵江东岸,有适合开凿石窟的大型崖壁。于是,千佛崖第一寺——白堂寺开始修建,石窟造像逐渐兴盛。
盛唐
唐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辉煌..千佛崖石窟造像异常活跃,密如蜂窝,有的崖壁多达十三层。千佛崖的摩崖造像虽然体积不大,但大多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庄严的释迦牟尼、三世佛、弥勒佛、阿弥陀佛、多宝佛,有儒雅的菩萨,有虔诚追随佛陀的弟子,有形态各异的人形龙,自由飞翔,雄伟有力,拜佛的雕塑家身材修长,体态柔和,雕刻技艺娴熟。唐朝以后,五代和清朝只挖了少数佛龛,多为装饰性的装饰。
二、黄泽寺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西嘉陵江畔的黄泽庵,是中国唯一供奉武则天的女皇帝。1961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它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黄泽寺有一些建筑,如大门,泽天寺,第二寺,大佛塔,小南海,吕祖亭,五佛亭,吴氏家庙,钟鼓楼等、皇后别墅、宋墓浮雕墙等一些景点都是新建的。
黄泽寺不仅是中国唯一一座供奉武则天的寺庙,还藏有北魏至明清时期发掘的黄泽寺6个洞窟、465,438+0龛和65,438+0,203尊摩崖造像及其历史碑刻,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甚至被专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历史和文化
黄泽寺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原名瓮寺,为四川主要寺庙,相传为纪念李冰而建。唐朝贞观年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_,立州统帅时,武侯就出生在这里。五洲政权建立后,他捐资修建了当时已经初具规模的四川主庙。后来为了皇恩和家乡,改名为黄泽庵。据明代陈红恩撰写的《黄泽寺碑》一书记载,黄泽寺为武侯所建,清代张邦申撰写的《云栈》中,也有说武侯主政,在此建黄泽寺。
也有人说,相传武则天死为神,百姓建庙后给她取名黄泽,希望她在天之灵得到乡里保佑,所以一直供奉在庙里。
后蜀二十二年(959),当地政府对该寺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形成了继唐太祖泽之后的新武士寺。当时,临江的黄泽寺有泽天门、天后洗更衣楼、岳楼(戏楼)、弥勒佛殿、铁观音殿等建筑。此后建筑屡遭破坏,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建筑。黄泽寺有65,438+0,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建筑包括大门、第二寺庙、泽天寺、大佛塔、吕祖亭和五佛亭。寺庙紧临悬崖,俯瞰江面,雕梁画栋,气势非凡,颇为秀丽雄伟。
三、剑阁鹤鸣山
鹤鸣山位于四川省剑阁县普安镇东部,古称东山。相传汉代张道陵过鹤时,鹤常在山中歌唱。相传隐士的后裔李隐居于此,与鹤为伴,下棋悟道,下山时听鹤歌唱,故名鹤鸣山。
何铭山陡峭,风景优美。从山脚到山顶有数千级石阶。建于清代的文峰塔耸立于其顶,山脊苍松掩映,山间翠柏葱郁。以初唐重修的重阳阁为中心,众多文物古迹连成一线,一直是登高一睹胜迹的地方。
1956年8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鹤鸣山石刻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5日,国务院公布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和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唐朝的三大奇观。
唐代三绝李商隐在建州重阳亭题词。
重阳阁建于唐八年(公元854年)九月,由建州刺史江钰监造。因为姜瑜打算凭借李商隐的名气,把当时的政绩搞得漂漂亮亮,给后人留名,所以请了子洲的官员李商隐为重阳阁题词。一千多年来,古迹被亭台保护,亭台被古迹所知。亭子虽遭破坏,但唐碑一直保存至今。据重修的重阳阁碑文记载,九月建于东山之上,坐北朝南。是重阳节登高看风景的地方,故名重阳。北宋,至平年间,亭子倒塌。历经宋、明、清、民国初年,或修或崩,时而升时而降。现存重阳阁为唐式建筑,占地18.5平方米,高4.4米,灰脊屋顶。宋代,亭后中墙刻有古重阳亭四个大字。字迹刻得很深,苍劲有力。李商隐的唐碑《建州重阳亭铭》,高1.88米,宽0.85米,是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唐代三绝《盛唐颂》摩崖石刻
《大唐颂》及其序,是中唐诗人袁捷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八月所作。《颂扬苏衡平定安史之乱,开创盛唐局面的丰功伟绩》这个题目,其实是委婉而讽刺的,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唐代上层统治集团的贪婪腐败和争权夺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的政治态度。碑文出自中国书法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手。闻松称赞颜真卿的书法云:水部胸中星辰之字,大师所写龙蛇之字。千百年来,为历代文人书法家所推崇。摩崖石刻高313cm,宽384cm,自左至右竖刻20行***229字,端庄瑰丽。该碑文是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在湖南祁阳巫溪的石崖上刻下的,南宋邵熙年间(1195)隆庆府(今剑阁县)也曾在此刻下。现在碑文完整,颜字风格犹存。
唐代摩崖道教造像三绝
重阳阁右侧摩崖上的唐代道教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好的道教摩崖造像,被列入世界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篇章。现存的五个龛像,完整的两个龛像,都是神仙佛的像。天尊是道教中最尊贵的神。其中一尊雕像高1.8米,头戴莲花冠,手持北约,手持器物站在莲花台上,皮肤丰满,面容庄严,地方特色浓厚。雕塑家用一般简洁的线条雕刻人物和衣服,形象逼真。他用工整精致的刀工雕刻头、手、眉、眼,体现了长生不老的意境和教义。壁龛两侧各有两组浅浮雕,分别是公务员、战士、保护者、恶魔、供养者等。无论谁手持大象,戴头盔,穿裙子,踩妖,都手持剑、叉、链、宝瓶、器,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其中两个是登封亭右龛的雕像。大象高192 cm,完整纤细,接近传统人体造型艺术站七、坐五、坐三、卧八的头身比例。据对石刻的考察,它是唐武宗礼闫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艺术品。龛下还雕有狮子、独角兽等吉祥之物。
鹤鸣山石雕
鹤鸣山还有石刻,如明郑德十四世刻的崖碑、建州重修重阳亭、郑德毛音刻的重阳亭诗词跋、清同治十年刻的重修崖碑、光绪二十六年刻的重修重阳亭碑等。
四、盘龙观音岩
观音岩石窟位于广元市盘龙镇新民村,嘉陵江西岸,分南北两个雕塑区,长约300米。
观音岩造像多制作于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至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之间,造像129龛,380余身,仅观音为最多。观音岩石窟虽小,但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所以最终成为新的国安。
65438-0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苍溪寻找乐书岩。
寻乐树岩,位于广元市苍溪县城西16公里的董卿镇,当地人称之为贾家洞。是我国罕见的清代洞穴书法艺术宝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书岩共分三层,面积479平方公里,全部由悬崖石壁人工挖掘而成。据文献记载,石窟最初是为了躲避兵荒马乱而开凿的。最初,这里只有两个石窟。当地著名儒生贾汝珍回到家乡看到这个石窟,决定投资扩建。当他空闲时,他总是在这里,他和文学交朋友,喜欢他的书,发现了乐书岩石,因此他的名字。
景点描述
寻找乐书岩,那里矗立着一座7米多高的巨大石墙,特别坚固。打开厚度为10 cm的木门,进入。是一个狭长的院落,最右边是一口废弃的井,最左边是观澜(厕所)。石墙附近有一个土台,上面种着花草树木,对面的崖壁上刻着大字。站在院子里抬头望去,可以看到被绿树和藤蔓覆盖的悬崖上,有四五个用木板砌成的洞。最右边洞的两个石窟是最早开凿的。根据文献记载,这个洞是为了避免清军和安百里教派的混乱而挖的。当时进出这里需要绳梯等工具。
观澜附近还有一个门。门楣上方是“斗大”二字:找到乐书岩。门上画着五颜六色的画,麒麟,凤凰,祥云都在周围。从这个门进入,它是乐书七大石窟中最大的一个,被称为大雄宝殿。正殿高3米多,占地近200平方米,可容纳100多人。厅内有石桌、石凳,石墙中间有三个洞窟的彩绘塑像。左右两面墙上刻有大大小小的文字,内容多为四书五经。据文物部门考证,顶楼最早,一楼正殿最晚。洞内石刻始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最后一个字刻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
大殿右侧的石墙上有一个宽大的木梯。从这里可以通过挖好的一条隧道直接到三级石窟。这里叫惠安洞,四壁都是书法作品,字体琳琅满目,就像一个书法展厅。在窗户对面的石墙上,有李甲秀题写的四个大字,李甲秀是四川著名的儒家学者,曾教过道光。人物轮廓分明,半圆柱形的刻笔轨迹可以藏拳头。洞下有石刻和书法作品,临摹郑板桥和苏东坡的手迹。字体飘逸灵动,气度不凡。
回到岸边,洞穴右侧通过一道木门通往第二个石室,这是整个洞穴最精致的地方,主要包括石雕和绘画。在画的右边,有一条蜿蜒的长城,非常逼真。
历史渊源
据村民间的口口相传和文史记载,道光年间苍溪当地著名儒者贾汝珍(又名贾)看中了兵士为避乱而挖的窑洞。有五个新的石室与原来的石室相连,面积逐渐扩大到350多平方米。建成后,贾在正殿设义学,在石室外设祝桥斋,聘请县内外著名儒生考证、印刷、重印四书五经,并加印《小学笔记》,质量上乘,发行川外自用。
学校和出版社吸引了许多学者参观,贾非常好客,邀请好读者留下他们的优秀作品刻在房间的墙上。据文物部门统计,洞内外160平方米的石壁上,共刻有凯、兴、李、篆的石刻及书法作品152幅,计19600余字。字是70厘米见方,一个个像核桃。书法家(篆刻家)包括郭尚贤、徐攀、李甲秀、林春元等清代著名书法家21人。
六、旺苍佛像摩崖造像
佛子岩摩崖造像位于旺苍县普集镇佛子岩村东南150米处的悬崖上,基本发掘于盛唐时期。
悬崖大致呈东北和西南走向。崖前有一条小溪清江,从普济流经木门。在悬崖的上北侧,刻着四个楷书大字:天竺飞。
佛子岩造像长1.20米,现编为39龛,现存220尊。第四窟有天宝六年(747)造像铭文,为盛唐作品,清咸丰元年(1,851)装饰。这里最具代表性的雕像是第六窟佛塔,它在50年代规模很大,有700多尊雕像。上世纪70年代,那里的雕像被人为轰炸损坏,导致雕像区山体崩塌,碎片满地。后来,由于地震、山体滑坡等原因,许多佛龛遭到破坏。目前,仍有许多破碎的龛影散落在崖前的森林中,其中一些还保存完好。
佛像多次被盗,201986年5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5月被列为四川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