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民族的百越历史

与“古越”相关的最早文字记载涉及“于越”,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前身,早在商代就已存在。虽然它没有参加武王的十字军东征,但它至少是周成王在北方的客人。当国家扩张到勾践(公元前500年)时,他试图向北扩张,曾沿江苏沿海北上至胶州湾。早期古越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主要是在贸易方面。越人用象牙、玳瑁、翡翠、犀牛角、桂花、香木等奢侈品换取北方的丝绸和手工艺品(钟伦娜2004)。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了强大的越国,历时八代160余年。与当时的中原各国结盟,视江淮地区为“霸主”(参见“勾践”一项;陈国强2000年)。有学者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描述,认为越族是于霞的后裔。但研究百越民族的中国学者宋树华认为:“勾践的祖父,他的丈夫,与夏少康的私生子无关,世系不清;夏少康在周经商已有60余代,他们之间的世系相差近1000年。很难相信越王勾践是夏少康的后代”(引自龚培华,nd)。此外,宋叔华还认为夏文化与越文化完全不同,因为:“夏人活动地区从未发现过'印陶文化',在'印陶'流行地区也从未发现过'二里头文化'”(引自龚培华nd)。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率军攻打越国,打败了越国,夺取了吴越的土地。此后,越南人民分散到南方,并分成许多分支。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文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称谓“百越”。战国后期,除百越之外,还有“杨越”之称,即扬州的越族。扬州包括淮南、长江下游、岭南东部,有时还包括整个岭南地区。因此,岳洋实际上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对越人的另一个统称(王栋2003,3;陈国强2000年)。

秦汉时期,相关史籍一般将中国南方各民族统称为“越族”,史称“北有胡,南有越”。由于历史的发展变化,最迟在汉初,百越民族已逐渐形成了几个强大而明显的部分,即“东瓯”(东海)、“闽越”、“南越”、“西瓯”、“洛越”。东瓯在浙江省南部的温州地区。福建、越南在今福建福州;南越就是现在的广东省,后来发展到广西和南方;Xi欧大概分布在今天的粤西、桂南及南部地区;罗(雉鸡)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这些部分都形成了当时该地区的政治中心,如闽越开国君主吴渚、东海开国君主齐尧、南越国王赵佗等,都曾在短时间内叱咤风云(陈国强2000)。

这些越族建立的政治中心,后来被汉武帝征服,改为汉朝的郡县。从此百越这个名字就从历史中消失了,越族的名字也很少见了(陈国强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