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

张硕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

摘要:本文以20世纪以来的张硕研究文献为基础,从文学史意义、生平与官历交谊、思想、诗文、传说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张硕百年来的研究历程。

[关键词]一百年;张说;研究;做评论

摘要:张越是初唐之交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摘要:本文以20世纪以来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从文学史意义、生平仕宦、思想、诗歌、散文、传说等方面对张越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100年;张越;研究;回顾

?开元宗辰?张说,初唐之交,掌管文学已有30年?【1】,既是朝中重臣,又是文坛领袖。然而,对张硕的研究与其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逐渐进入文学研究领域。目前唯一的研究专著是《张硕年谱》[2],研究论文约60篇。本文将全面梳理百年来这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主要成就与不足,展望张硕可以拓展的研究空间。

论文学史的意义和地位

陈子展的《张硕一千二百年禁忌》是20世纪评论张硕的开山之作。文章明确指出:在唐朝隋朝,张说他的政治地位足以提升他在文学上的地位,比开元还重要。所以他可以一会儿掌握神坛,一会儿打开气氛。?[3]可惜从此音信全无。二十五年来,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凸显,许多学者也开始了解张在初唐之交文坛上的作用。在《论初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一书中,葛认为是介于四大家、和盛唐诗人之间的过渡人物,勾勒出盛唐文学的轮廓。奇怪的感觉是新的?、?自然的壮丽?风格和?通用名是不是丰富美好,而且是中性的?结合主旨的理想艺术风格[4]。徐总的《唐诗繁荣的人文视野》将张硕置于文化史中,认为唐诗的繁荣除了政治社会背景和文学史本身的规律外,还有张九龄崇高的审美形象和众多优秀诗人的推动,这是主观因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邓晓军《重新发现盛唐诗歌的人文意义》指出,以张硕为代表的盛唐人,把唐诗提高到了与六艺经典同等的高度[6]。这些新观点对于确定张的文学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对张在整个文学史地位的认识仍值得审视和探讨,研究相对薄弱,视野相对狭窄。为了评价张硕的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乔向中《唐代文学史》涉及了张硕的生平、文学成就、诗歌、传说和版本。你看呢?盛唐文学的开创者?[7]是目前文学史上对它最详细的评论。其他专章介绍的文学史还有《中国文学史》[8]、张《中国文学史》[9]、聂士樵《唐代文学史》[10]、王永宽、白本松《河南文学史》[11]等。,而更多的文学史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张硕的事情。这种状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初唐张硕繁荣的文学的转型意义得到学术界的正式确认。学者们对张硕意义的讨论一时难以激起研究热潮,但对张硕文学史地位的评价却逐渐呈现出升温趋势。深入了解张硕在文学思想、文化活动、诗文创作成就等方面对唐代文学发展的杰出贡献,并分析其研究不被重视的原因,将是今后张硕文学史意义研究的突破口。

生活、官历和朋友研究

《张硕年谱》是通过对张硕生平和官历的多次考证而发明的,对这位作曲家的文学史地位、籍贯、生平、交游和作品年代都有较为准确的阐述。它体例完备,言简意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傅玄聪还通过校勘《唐代人才传》[12],对张的生平、事业、文学进行了梳理。海外汉学也对张的生平和诗歌进行考证和评价,如日本学者吉川[13]的《张传与文学》、美国学者克罗尔[14]的《张死于日本考》、宇文索安(斯蒂芬?欧文)《张硕与向盛唐的过渡》[15]等。,或多或少涉及到张硕生活和事业的一些细节。通过这些努力,关于张生平和仕宦史的一些问题基本得到了澄清,如籍贯归属问题,这是比较明确的;然而,要了解张的仕途,诸如家世、仕历等似是而非的问题仍有待澄清。开元之治?然后呢。盛唐时期的天气?地层的确切贡献。

对于张的政治文化意义,学术界也有所评价。曾志安的《论张硕推动盛唐诗歌到来的曲折过程》论述了张硕在贬谪生涯中吸取教训和经验,积极迎合玄宗追求一时的政治理念,逐步实现了对现有官僚结构的突破,为盛唐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6],突破了传统观念,颇具创新性。王维提出来的?官僚与文学之争?学者所关注的,杜晓勤?官僚与文学之争?张在开元初年对初唐诗歌的影响指出?文学?派,比起姚崇和宋静?官方管理?学派实际上处于劣势,对文学的影响是促进了以张硕为核心的贬谪诗人的形成;但据说开元九年后对文坛的积极影响和对诗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会在开元十五年后逐渐显现[17]。作为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张硕吸引了很多关注(包括负面的,比如他倡导的禅宗?泰山?称谓的由来等。),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与文献相关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张在国史修纂和大型图书编撰中的文化意义、作为文人的文学治道观、三次军旅生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劝诱后进对盛唐文学的推动意义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在对张硕的朋友和同时代作家的比较研究中,方鼎的张硕、张九龄集团和开元诗风证明了什么?两个?他是开元政界和文坛的双重领袖,博采众家之长,考察他们诗歌的渊源和创作倾向,认为张耳集团代表了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18]。张硕和苏祥一起被称为?许岩很慷慨?他们的散文充满了盛唐的浑厚风格和恢弘大气,开启了新一代的由平行到发散、由明到拔的恢弘之风。许岩很慷慨?“关于苏和张的关系?赚大钱?起源和进化?许岩?详细研究了散文的共性和个性,指出它们在唐代文学从骈文到骈文的发展史上的开拓性贡献[19]。然而纵观整个研究史,对张与其他学者交往的研究却很少。事实上,张说他在初唐时期曾与许多学者共事,如杨炯、李傕、崔融、沈全起、宋、、卢藏永、、王琬、李咏、何、孙逖、孟浩然、、方毅、高力士等。然而,对张硕这一代表初唐文化转型的学者群体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关于张硕在朱颖学士群体、嵇先学士群体和湘粤贬谪诗人群体中的地位和意义等重要问题,很少有人论述。如果能从以张硕为中心的诗人交往和诗人群体的角度来把握初唐文人交往,将有利于全面了解初唐盛行的风尚和文化背景。

意识形态研究

唐朝的宗教文化政策是怎样的?三教并行?。张的主导思想是儒学,葛的“盛唐?文如?《儒学的形成与复古思潮的起源》认为,张硕是以礼乐仁学扭转初唐之交学术风气的关键人物,是儒学复兴过程中的领军人物[20]。张的佛禅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张海沙指出,张不仅与僧人交往密切,而且参与翻译经书,深受空智说的影响。这些禅宗思想促使张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崇尚自然、平淡无饰的观点,对其创作从初唐向盛唐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21]。一般来说,在唐朝?三教和解?对张硕儒释道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十分突出其思想的主导性和偏颇性。张硕三教融合及其对文化建设的影响、道家思想的表达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印记仍未得到足够重视,仍需更深入的考察。

在文学思想方面,作为盛唐气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说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表现的多种艺术。他的文学思想对初唐文学风格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杨完整地概括了的文学思想,而他的著作?完美?《张硕文学思想概论》认为张硕具有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强调?优雅?、?念叨气质?,加上对吗?性格的力量?、?味道?、?文采?、?旋律?更具体的要求构成了张硕传统儒家诗教的思想体系[22]。虽然已有部分论文对张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总结,但仍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从而肯定张文学思想在初唐文学史上的意义。在更为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考察中,横向比较张与、苏炜等当代思想杰出作家的异同,有助于重构张在中国传统思想史和文学理论史上的地位。在初唐向盛唐过渡的时期,史家、四杰以及初唐的陈子昂已经在理论和创作上做了准备,但就整个文坛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创作风尚和队伍。事实上,张硕承担这一任务是为了使整个社会有一个高度繁荣的文学。张说,他以四大家和的诗文理论为基础,整合诗歌发展的方向和主张,进而组织强大的创作团队,改变了个人单打独斗改变文风的局面,转向群体创作的繁荣,以共同的审美时尚推动诗风的转变,这应该是今后张说思想研究的方向。

诗歌研究

闻一多可以说是20世纪上半叶研究张硕的第一人。他把张硕的诗放在初唐和盛唐之间。张硕不仅继承了初唐的风格,而且作品整体均衡,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受,代表了盛唐的新调。他以为他是?试帖诗的典型创始人?,对唐诗影响很大[23]。但是,从那以后,就没有继承了。学术界往往普遍认为张硕写的诗较多,充满了粉饰太平、歌颂美德的基调。常与初唐的官宦诗、赋诗相提并论,对张硕诗歌的艺术价值没有客观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张硕诗歌的研究已经从多个维度展开。徐总的《论张硕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理想》将张硕的诗歌艺术创作置于唐诗的历史背景中,认为其诗歌创作实践是以时代主题为基础的,其多样化的表现是以多种艺术范式和时代类型的融合为特征的,并提到其对诗歌境界的构建是对新的艺术理想和境界的展示和提升[24];从文化阐释的角度,指出张在诗歌的主题、形式、语境、力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开创盛唐诗风做了全面的准备[25]。也有一些论文从风格、境界、气象、神韵、体裁等方面研究张硕的诗歌。张硕的诗歌体现了融合魏晋齐梁诗风的倾向,是初唐进入盛唐新起点的标志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在主题深化、立意立意、文体类型、表现风格等方面都是多元化的,这是非常可喜的。同时,对于张硕诗歌的发展历程、诗歌风格的多样性、诗学的渊源与影响、时代主题的表现性以及对诗歌价值的评价等问题,鲜有学者涉及,值得进一步梳理和挖掘。

就题材而言,学术界更关注张硕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山水诗。如葛的《初唐山水诗演变的两次转变:兼论、张九龄在盛唐山水诗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开元初年的山水诗虽然复兴了齐梁的诗风,但并没有重蹈覆辙。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的正确引导,采用了达和两种不同的风格,提拔了和齐梁。张更大的贡献在于他以一代文宗的身份指引了诗歌的发展方向[26],总结了张在山水诗发展上的努力。张硕贬谪越州是诗风的转变,人称江山之助,对研究的深入很有帮助。然而,人们对其山水诗的意义似乎并无共识,对张硕在罗京、蜀道、荆州、岭南等其他地区的诗歌也没有深入研究。张说,其他题材,如送别诗、边塞诗、感伤诗、史诗、感伤诗等,都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对张说诗歌艺术的研究,如体裁、格律、修辞等,也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目前涉及地域、音乐题材的研究论文为数不多,是对张硕诗歌多方面阐释的尝试,丰富了研究领域,但大多流于表面,成果不多,这可能是今后张硕诗歌研究突破的重点,张硕诗歌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散文、骈文和传说研究

张说他的文章有250多篇,但对他的文章的研究却很薄弱。一方面在于散文研究方法论上的单调,另一方面在于对张说文的价值认识不足。初唐时骈文盛行于世,张说把一些表现手法改成骈文,在实用散文变成散文的过程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如王太格的《散文创作论》?新变化?认为张硕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文体,文章风格以骈文传达散漫的风格,而于宏丽的风格则是充满雄浑的风格。《语法技巧》开创了用传记手法写墓志铭的先河[27],颇具建设性,但关于它的论述却极其单薄。而对于张硕的散文呢?赚大钱?了解的比较深入,比如萧瑞峰的《论?赚大钱?张硕的散文着眼于时代特征,以张硕的《李越松雅》和《墓志铭》两种文章为研究对象,指出其散文具有创作手法多样、风格平行、气势雄浑的特点,肯定了张硕在文体革新过程中率先大量创作?钢笔?准应用文的重要作用[28]。张墓志铭失传已久。他力图摆脱传统碑文虚假、程式化的弊端,以新的创作手法和构图结构的变化,开创了墓志创作的新局面。但令人费解的是,学者们很少耕耘这片沃土,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也很少。目前张说文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整体把握,往往不能深入。很少有研究者通过细读张硕文的作品来把握他的创作心态,仅凭一两篇作品的阅读印象就得出结论,而且往往使用简单的印象主义的批评术语,缺乏对他的散文和韵文创作的真正深入的分析。张硕在唐代文章史上起了转折点的作用。研究张硕文章的整体创作,探讨他以骈文和散文诗为主的艺术创作,以及他在于宏丽雄浑豪放的风格,是很有帮助的。

传奇研究是张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早在20世纪50年代,王运喜就提出张硕可能是《校园客传》的作者,认为这可能填补盛唐无传奇的空白[29],但猜测大于现实。张硕传说研究之后,仍有一些视野更为广阔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文献的缺乏,学术界对张硕是否写了传说以及他写了哪些传说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这限制了张硕传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版本和系年考证

在年代和考证方面,陈祖炎的《张硕陶敏年谱》和傅玄聪的《唐五代文学年谱》[30]对张硕的大部分著作进行了断代,必须经过仔细考证才能读懂,但仍有一些疏漏和错误;朱在整理《张硕文集》的过程中,回顾了诗歌被重印、错收的几个原因,确定了以他人名义重印的作品28篇,以名义错收的作品24篇,印象非常深刻[31]。在版本方面,万满详细可信地介绍了《张硕志》的版本,颇有创见[32];朱研究了《张说志集》在宋代的流传,介绍了宋刻本的记述和影歌本的发现[33],材料翔实,考证精细,极具参考价值。

张是初唐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是唐诗由初创走向繁荣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文学专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展现了盛唐雄浑大度的精神风貌。但是,张说,目前对唐诗的研究总体上还比较冷淡,原因有三:第一,目前流行的唐诗分期研究方法忽视了过渡阶段作家的作品;其次,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印象主义的批评而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张硕的文学侧重于歌颂美德;第三,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坚力量,张说自己会受到历史经学家的批判,而崇尚禅宗则被认为助长了玄宗骄奢淫逸的统治风格。可喜的是,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文学研究方法的丰富、文献资料的新发掘和新整理,新时期张硕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涵盖了文学理论、美学思想、诗歌创作、诗文创作、传奇创作、文化政策的制定及其文化活动、学者的支持以及对盛唐文坛的影响。但是,在研究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研究领域狭窄,热点过于集中于其政治地位和山水诗。这与张的文学史地位是不相称的。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比如仍然没有学术专著和注释书)。此外,学术界对张硕的研究一直不够重视,一方面,没有专门研究张硕的学者。目前,很难扭转张硕在文学研究史上地位低下的现实,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学术界呼吁对张硕进行更全面和综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少。旧唐书(卷97) [Z]。北京:中华书局,1975。p3057 .

[2]陈祖炎。张说年表[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4。

[3]陈子展。张说,这是1200年的禁忌[J]。现代文学:卷1,19301216。

[4]葛·小银。论初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1995(2):p 191208。

[5]许总。唐诗繁荣的人文视野[J].中州学报,2002 (2): P9195。

[6]邓晓军。重新发现盛唐诗歌的人文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4(5):p 101103。

[7]乔向忠,陈铁民。唐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p246261 .

[8]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复印,1918。p3839 .

[9]张·,罗·。中国文学史(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p4346 .

[10]聂石桥。唐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299301,p407410 .

[11]王永宽,白本松。河南文学史(古卷)[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p340343 .

[12]傅玄言。唐才子教科书(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p130139 .

[13][日本]吉川。张说传记与文学[一]。吉川全集(卷11) [M]。东京:朱墨书房,1975。

[14][美]克罗尔。张说中考死日[J]。中国文学:散文、文章、评论,1980(2).

[15][美]宇文索安//史提芬·欧文。初唐诗歌[m]。北京:书店,2004年。p293322 .

曾安智。论张硕推动盛唐诗歌到来的曲折历程[J].文学遗产,2006 (1): P5765。

杜晓勤。?官僚与文学之争?对初唐诗歌的影响[J]。文世哲,1997 (4): P 6064。

方鼎。张硕、张九龄集团与开元诗风[J].文学评论,2002 (2): p 153159。

[19]王泰格。开?许岩很慷慨?[J]的缩写.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6): p4145。

[20]葛小银。唐生?文如?复古思潮的形成和起源[J].文学遗产,1998 (6): P3044。

[21]张海沙。初唐佛教禅宗与诗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p106118 .

[22]杨·。?完美?追求:论张硕的文学思想[J].郑州大学学报,1999 (2): P1520。

[23]闻一多。说唐诗【一】。郑林川。闻一多论古典文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p114120 .

[24]许总。论张硕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理想[J].辽宁大学学报,1997 (5): P3640。

[25]杜晓勤。初唐诗歌的文化阐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p266309 .

[26]葛小银。初唐山水诗演变中的两次转变——兼论张硕、张九龄在盛唐山水诗发展中的作用[J]。江海日报,1991(6):p 146154。

[27]王泰格。论张硕的散文创作?新变化?[J]的缩写.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4): P 120123。

[28]萧瑞峰,杨·。开?赚大钱?张硕散文[J]。清华大学学报,2003 (6): p1722。

[29]王运喜。?黑客传?[n]的作者问题。光明日报195832(5)。

[30]陶敏和傅玄聪。唐五代文学年谱:初唐卷[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p193664 .

[31]朱。张硕诗文再现与误读考辨[J]。文教资料,2000(3):p 115131。

[32]万满。唐集叙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2。p3942 .

[33]朱·。《张硕宋蜀刻本集》流传考论[J].文学,2002 (2): P8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