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货币制度是什么?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现有资料,中国的货币起源于商朝。商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社会分工。“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在同样程度上转化为货币”(《资本论》第一卷)。

起初有牲畜、布料、贝壳等。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在商代晚期,出现了象形的铜壳,这不仅是中国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币开始流行,有布币、刀币、环币等铜币。秦统一全国后,统一了货币制度,秦半两作为方孔铜钱使用。从此,方孔圈成了中国铜币的固定样式。从东汉到唐朝的700年间,中国的主要货币是五铢(铢是重量单位)。在这一时期,硬币的币值统一以重量命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开始铸造开元鲍彤,实行造钱制,延续了1300多年。重量不再作为货币名称,硬币的名称改为“元宝”和“鲍彤”,并附有年号、朝代或国名。清朝光绪年间,铜钱开始铸造,逐渐流传全国,成为货币主流。以上是中国古代铜币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除了铜以外,金、银、铁、钱和丝绸也被用作货币。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都以金银条的重量参与流通和使用,属于称重货币。南北朝时,梁武帝在四年(523年)铸造了中国最早的铁硬币。每当时局动荡,货币严重贬值的时候,粮食和丝绸自然会代替金属货币发挥货币的作用。比如王莽末年和南北朝时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用粮食和丝绸作为货币。此外,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唐代的“飞钱”具有纸币的一些特征。北宋的交子和尹倩以及南宋的蕙子是真正的纸币。元代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发行《中鲍彤钞》,禁止金银铜币流通,并规定公私都使用纸币。元代纸币制度在世界货币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古代形成了以铜币为主体,金、银、铁、纸币为辅的多元化货币体系,最终演变为现代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