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鼎城古城介绍

鼎城古城是独具海南风情的古镇,也是当地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之一。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文化的绵延轨迹。下面介绍一下鼎城古城。

鼎城是海南省定安县的县政府。它矗立在色彩斑斓的南渡江上,魅力四射。鼎城自古建有防御体系,是坚固高耸的城墙。

阳光灿烂,河水奔涌,沿河古城墙挥发着古韵之美。悠闲地走一步,领略鼎城古城的魅力。

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鼎城古城的北门,古拙的石板路,腐朽的城墙,蔓延的藤草!

从正面望去,巍峨雄伟,厚重坚实。大门是一座砖砌拱门,是通往鼎城公馆河码头的大门。作为一个安全的,防砖石的通道,自然是坚固可靠的。

北门原来的门楼后来改成了定安粮食局大楼,有点让人意外。当时也许是有了这个建筑,北门才得以安全保存,令人唏嘘。

鼎城北门在古代是连接定县和琼山的交通要道,是南渡江上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行人很多。

北门城洞高3米,宽2.8米,深25米。

城洞幽深古雅,石板磨损光滑。

据《定安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元朝建立的南建州改为定安县;洪武三年(1370),次年县令迁至丁洋(今定城)。

鼎城古城墙的规模有多大?据光绪《定安县志》记载,定安老城始建于明代成化二年(1466),开工于成化八年(1472),建成于成化十四年(1478)。周长593英尺,高度1英尺4英尺,厚度1英尺6英尺,有1192个桩。起初只开了东、西、南三个城门,所有的城门都建在城楼上。城外挖有护城河360余条,深1丈,宽1丈5尺。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徐希被任命为知县,副使胡永成命其打开北门,但北门因经常发生骚乱而关闭。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县董兴佐答应人民倡议重开北门,并捐资修建北门塔。

定安古城,俗称定安古城,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只有西门和北门。城墙西北和西南仅1000米左右,是海南唯一完好的郡墙。2009年5月8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 10 7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有比较完整的城楼,现在被民俗文化室使用。

城门上方有一块“西门”石碑,其中西门洞高2.4米,宽2.95米,深9米。

城门洞上固定门臼和门闩的洞将永远保留。

粗糙的墙壁、光滑的石板和风雨的侵蚀使古拙变得优雅。

脚下光滑坚实的黑色石板,蕴含着500多年的风风雨雨。每跨越一点,就能翻过历史的一页,让你沐浴在沧桑的痕迹中。这就是鼎城古城的魅力。

穿过城门就是城中古街,也是鼎城西门街。走在鼎城古道上,就像打开了过去的画卷。

西门街是定安县古定城总店的驻地街道,也是定安县衙门所在地。

街道两旁有一些完好的骑楼建筑。

古老的拱廊街上洋溢着浓厚的文化生活气息。

城池已不在,城门斑驳,城墙外汹涌的南渡江像一首永不沉淀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