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附近哪里好玩?我想出去跑步。
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远近。
著名的“台湾省村”有2300多人,其中约60%是台湾省高山族后裔,在这里生活了300多年。邓州台胞村台胞众多,历史悠久,在中国大陆独树一帜。
台湾省村: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省后,黄庭将军率十万大军叛逃清朝。在去北京的路上,他奉命沿路屯兵,最后五个营在邓州扎营。依那斯罗、迪莫道、安都斯切、安达依鲁等5名士兵在部队定居,并与当地汉族妇女结婚,分别改姓陈、周、蔡、黄、林。在三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五姓后裔繁衍壮大,但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没有改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台湾省村”
傅生宝塔
傅生寺塔位于邓州市十字街西南50米处。是七级八角仿阁楼砖塔。平面八角形,塔门朝南,高38.28米。塔身全部用青砖砌成,内外墙用白色砂浆勾缝,内部用红粘土粘结。塔身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其外廓刚柔并济,造型优美,具有明显的宋塔特征。这个地下宫殿是河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修复这座塔时发现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工作于1988年7月和8月进行。通过发展。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梳、佛骨、佛牙、佛舌等28件稀世珍宝,蜚声海内外,对古代科技史、美术史、宗教史、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穆斯林西寺
清真西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间,面积1,000余平方米,石碑8块,木匾21块,并非明代兵烧。清道光二年(1736)和道光四年(1825)重修。历经沧桑,有9座小教堂、满月楼、滚动条,是伊斯兰教寺庙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它们被用来观察月亮,阅读圣书和斋戒。整个建筑雕龙绘楼,八角形精致巧妙。朝拜殿、望月楼、卷帘门以钩形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宽敞庄严的感觉。现在由邓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管理。
积炭山山俱乐部
吉潭山陕会馆位于城东20公里的吉潭镇中学院内。它是邓外地商人的聚会场所。也用于拜神感灵、祈福消灾、信息交流、接待商人、停放物品。明清时期,邓州经济活跃,邓州修建的俱乐部多达15家。在这些俱乐部中,以吉潭的“杉杉俱乐部”最为精致。殿内有大殿、礼拜殿、戏楼、钟楼、鼓楼、春秋塔、石牌坊,雄伟壮观。汲滩镇靠近湍河,赵河在此入湍河,东邻新野上庄、王集乡。全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湍河从西边的后湾进入,赵贺河从北边的里洼进入,在后湾汇入湍河,向东向南,穿过刁地,进入新野县城。清代湍急河深,汲滩镇是邓州水路货运集散地,十分繁华,有“小汉口”之誉。所以当时山陕会馆的经济非常活跃,大量的商人聚集在这里。现存的山陕会馆,中线有三个滚棚,三个正厅。正殿两侧各有两间陪房,形成一个整体,都是砖结构。正房全出前后檐,倚山歇息。棚深8.7m,长11.6m,高7m。前面有一个平台,高0.5米,宽4米,长9.5米。正殿进深11.6米,高8米,陪房进深6.5米,长7.2米,高5米。卷棚与正殿之间有近2米的距离,屋檐相连,结构紧凑,高大雄伟,层次分明,保护良好。
化州学院
位于邓州古城东南角的华州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华州书院。该书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未能实施而被邓州人所知后,为培养人才而创办的。清六年(1046),应挚友滕之邀,在化州书院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龚凡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世人千古绝唱,化州书院名扬海内外。“一代名师传承百年香。”当年的龚凡,兴学重教,培养出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等人才,为未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乐极生悲”的精神流传千古,开创了未来的新篇章。古老的高等学府正踏着历史的脚步,随着改革的浪潮迎来新世纪的春天。邓州市委、市政府以弘扬龚凡"忧喜"精神为先导,以打造豫西南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发展邓州经济为基础,做出了恢复华州书院的决定。这是一项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德政工程,必将惠及今天,受到后人的青睐,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化州书院修复工程于2002年4月1日开工,目前整个工程已经完工并对外开放。项目占地面积8.4万平方米,包括冯春馆、冯春馆、图书馆楼、先圣寺、蓝秀馆、范文正公祠、名人馆、百花洲、碑林、碑廊、陶园、南门、化州园等建筑和景点。工程建设源于历史但高于历史,项目富有内涵和文化品位。
五里钟遗址
我的离墓,位于邓州市东南2公里处,属于城郊乡(现团河办事处)的一个行政村,又名“五离墓”、“五女墓”。相传为春秋时期的邓墓,是邓州市最早的墓葬。1957被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左《春秋传》;“鲁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即公元前705年),邓在山东离朝”。
离任期间,大力发展农业和桑业,鼓励冶铁铸造。“登势铸剑”一度名扬天下,并广泛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邓国曾崛起于民族之林,是邓国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君主。
我死后葬在邓州东南五里中村,距今两千零六年多。他的墓是邓州古墓中最早有名字的墓。因此被称为“邓州第一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