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园亭的历史
据记载,校园亭原名张宗为亭(大概意思是“有翅膀的亭子”),是昔日名园何明园中最大的方形亭子。早在乾隆初年就有了。乾隆十二年(1747),清朝皇帝高宗曾经登上张宗为亭欣赏周围的风景,并写了一首题为“张宗为亭”的诗,以欣赏这一地区的美景。他在《诗话》中说:“出至西轩,可坐于亭中,近纳兰翠,远至野青,恰似香山来清轩之景。”诗歌是:
不管有没有飞向亭子的山峰,从这里往南走是很自然的。
做一个散漫的人是一种美的展现,因石而异。
茶鼎烟飞云半野,棋毽子声混千珠。
发消息搜索歌手,不认邪岩路。
后来,这一带成了惠王的悦鹤园。咸丰十年(1860),何明园被英法联军破坏,园内大部分建筑受损。然而,张宗为馆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清朝末年,醇亲王奕譞曾赋诗描绘何明园林的荒芜景象,但古亭得以保存。诗云:
鹤去园救失浪,翼阁访罗燕。
百年台球厅繁华满溢,曲径散漫,鸟语喧哗。
20世纪20年代,明和园遗址成为燕京大学校址的一部分。1926年,焰炟迁入后,对张宗为馆进行了整修,馆内绘有燕园十二派场景,将燕园的代表景点集中在一个馆上。校园亭的名字也由此而来。1984年,北大对校园亭进行了一些修缮。如今的校园亭子焕然一新,是北大最优雅最漂亮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