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雕版印刷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也有一些不便之处:印一本书要刻一次板,费时费力,也无法快速大量地印出书来。一旦书没有再版,雕刻得再好的木板也完全没用了。到了11世纪中叶(宋仁宗清朝),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印刷技术。公元1041-1048,布衣毕升,用泥土做人物,把泥土做成一个方形的长筒,一面刻上人物,然后用火硬化,制成陶瓷,每个人物作为一个印章。排版时,准备一个铁板,把香、蜡、纸灰等混合物放松。放在铁板上,铁板周围有一个铁架子。铁架上放满了要印的字,是一个盘子。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融化,与活字块融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压在活字上,使文字光滑。你可以打印。这样打印两三份效率不高。如果多份,几十份甚至上千份,效率会很高。为了提高效率,经常使用两块铁板,一块用来印刷,一块用来排版。打印完一张,另一张又重新排列,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词,如“之”、“也”等,每种印20多册,以便一版有重复时使用。不准备的生僻字,临时刻上,立即用草木火焚烧。把从印版上拆下来的所有字,和同一个字一起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便检索。毕升起初用木头做活字,但发现木纹密度不一样,遇水容易膨胀变形,用粘合剂固结后也不容易下来,于是改做粘土。这是活字印刷的最早发明。这种粘土类型称为粘土类型。毕升发明的书和今天的印刷方法相比,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的三个主要步骤——制作活字、排版、印刷——已经具备。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孟茜笔谈》中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没有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普及。他创造的粘土活字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流传下来了。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发现的出版物《佛说观无量寿经》经鉴定为北宋(1100—1103)傅园至崇宁时期的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最早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