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鼓乐的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江州鼓乐最早可追溯到初唐时期。619年(唐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领兵从龙门渡过黄河,屯兵白碧秦王堡,讨伐刘武周。在新绛县,至今仍有李世民驻白碧时使用的击鼓台。据说,当时的人们为了庆祝秦王在各种战斗中的胜利,创作了一首壮丽的音乐《秦王败仗》,表现了李世民军队的车轮声、马蹄声和马蹄声。《旧唐书·乐记》曰:“自破阵舞起,击鼓鸣,夹杂龟兹之乐,声振百里,撼山谷。”秦王李世民也以军民为歌颂他而创作的音乐《秦王破阵》为荣。李世民继位后,将此曲入宫,每逢大典,便奏此《乐言大曲》,以示灭隋建唐之功。清代《李智江州志》说:“两岁时,乡镇香火甚多,招粥贩甚方便。”民国出版的《新疆县志》也说:“每次比赛,都要上演好几天,演各种故事,如锣鼓喧天。”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州鼓乐一直是当地民间社火中的主要项目,也是祭祀仪式、庆典、婚礼、庙会中的主角。还积累了小秦王乱点兵、会说话、下坡滚核桃、虎爪打虎等300多个曲牌。新疆民间一直有“北岸棍,西岸鞭,石坡钹乐,八庄锣鼓撼天”“北庄鼓不如南庄鼓”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