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历史
站台屏蔽门(又称屏蔽门,英文:Platform screen door(PSD)或Platform-edge door)是指环绕铁路站台和站台上列车装卸空间的玻璃幕墙。列车到站时,打开玻璃幕墙上的电动门,供乘客上下车。站台屏蔽门的主要用途是:安全原因,防止乘客误进入轨道,防止乘客从站台上掉下自杀或发生意外,节约能源,防止站台空调流失,保持站台温度。1983年,法国自动化快速交通系统里尔地铁公司(Lille Metro)及其制造商马特拉(Matra)专门向瑞士玻璃门制造商Kaba Gilgen AG订购了列车站台自动滑动门,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后来1987开通的重型铁路系统新加坡地铁也采用了玻璃屏蔽门。此后,欧洲和亚洲许多地区的铁路系统都采用了站台屏蔽门,这已成为当前铁路系统的安全标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60年代,列宁格勒的地铁系统就已经采用了类似于现在的站台屏蔽门的钢门。以前中国大陆和香港都有人在火车站跳轨自杀(就是从站台跳轨)或者发生掉轨事故。此外,火车站空调耗电量惊人。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中国内地和香港最近新建的大部分车站都安装了站台屏蔽门,而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地铁(现合并为港铁)是世界上第一个增加站台屏蔽门的铁路系统。中国内地和香港第一批设有屏蔽门的车站是前机场快线和东涌线。除机场三号站、新奥站、世博站等新建车站或站台外,均安装了Faiveley Trport制造的站台屏蔽门。自此,前港铁所有新建的地下车站,例如将军澳线的新车站和北角站的两个新月台,均安装了月台幕门,而纳百特公司的月台幕门亦在建造期间安装。1997前港铁公司(现已并入中港铁路有限公司)邀请月台幕门制造商研究在营运中的铁路系统增设月台幕门的可行性,并在彩虹站中央轨道建造两条半卡轨进行测试,测试后期拆除,以方便交通的转移。2000年6月,前MTRC宣布在现有的4条运营线路上增加65,438+03.5公里:观塘线(油塘站和调景岭站除外)、将军澳线鲗鱼涌站、荃湾线和港岛线30个地下站,***2960为世界上第一个投入运营的铁路系统Kaba Gilgen AG增加了站台屏蔽门。与此同时,向八达通乘客额外收取65,438+0港元的费用,以筹集2亿港元用于建造及维修月台幕门的开支。2001,原MTRC进行了在彩虹站中轨加装屏蔽门的研究,之后在各大车站加装了屏蔽门。该项目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6月165438+10月完成站台屏蔽门安装,2006年3月完成所有相关工程。目前有10个原港铁地面或高架车站(杏花村站、柴湾站、葵芳站、葵兴站、荃湾站、九龙湾站、牛头角站、观塘站)没有空调系统和月台幕门。前MTRC只在欣澳站和迪士尼站安装了月台闸门。港铁的另一个前身九广铁路,只有东铁(现东铁线)尖沙咀东站和西铁(西铁线)在建站时加了月台屏蔽门。他们使用的月台幕门与港铁将军澳线的类似,也是由Nabtesco公司制造。东铁尖沙咀东站的月台幕门是世界上最长的。东铁的其他车站和后来兴建的马铁(现在的马鞍山线)都没有月台幕门。原因包括站台上没有空调系统,为了方便起见,对马铁(马鞍山线)站站台进行了改造。九广铁路公司亦曾研究装设月台幕门,但部分车站月度及缝隙较大,月台幕门关闭后,乘客可能会被困在幕门与月台边缘之间的空间。因此,九广铁路公司研究了增设站台伸缩板的可能性(列车到站后,伸缩板会自动伸出,填补列车与站台之间的空隙),所以增设站台屏蔽门的设计还没有最终确定[1]。除了主要的铁路系统,其他铁路系统也使用西屋公司在中国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中的屏蔽门,该屏蔽门在机场1998启用时同时启用。【男子名】亨利
参考:zh。* * */wiki/% E6 % 9c % 88% E5 % 8f % B0 % E5 % B9 % 95% E9 % 96% 80
自2000年起,港铁向八达通乘客收取每程65,438+0美分的地铁站屏蔽门建设费用,屏蔽门建设费用将达20亿元,其中一半由港铁支付。地铁开通以来,发现站内空气大部分流失在管道中,不时有人掉下轨道。因此,公众经常要求地铁公司采取措施,防止掉下轨道。屏蔽门的操作与列车控制系统完全协调;列车员只需要操作门,帘门就会相应打开;由于列车驾驶室装有闭路电视监控站台情况,列车员甚至不需要离开车厢。照片参考:。yimg/iugc/rte/* * * iley _ 1 2008-07-19 21:29:07补充:地铁计划无限期向八达通乘客收取1美分,用于维修、保养、维护。自2000年以来,港铁已向八达通乘客收取65,438+0美分,用于建造地铁站的屏蔽门,建造屏蔽门将耗资20亿元,其中一个半由港铁支付。地铁要按时间算,40年一个周期。每程额外收费65,438+0美分,可以支付屏蔽门项目的一半费用。2008-07-19 21:29:23补充:公司代表在立法会铁路事务小组会议上表示,他们计划继续向八达通乘客收取每程1分的费用,以支持屏蔽门的维修和清洁工作。很多立法者批评地铁的做法,但当地铁提出增加屏蔽门的费用时,并没有提到要带乘客继续承担剩下的费用,而是要求政府跟上地铁。
参考:地理城市+论坛
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