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脱贫的典型材料有哪些?
曾德,简阳德胜集团董事长,简阳市商会副会长。曾德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带领德胜集团成立帮扶工作组,在建阳市新兴乡铜马岭村、龙飞乡方嘉村开展扶贫工作。
在贫困村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持续开展电商培训,邀请简阳市领导带货直播,安排公司销售实体到贫困村销售农产品。
曾德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增加收入。他还协助市政府完成了永宁桑葚、新市福胶等24个“四川扶贫”商标的注册,并帮助创建了“四川扶贫”公益商标。
为帮助方嘉村和铜马岭村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德德胜集团联合知名品牌企业,积极帮助两村建设生态农家乐,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开展乡村绿色生态游,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曾德始终坚持教育帮扶、科技扶贫。针对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他在简阳市曹驰镇秀才沟小学建了希望小学,每年资助贫困大学生10。针对部分贫困户缺乏种植养殖技术的情况,他联系大型种植养殖企业驻村考察,指导村民推广应用新技术。
针对快递物流因交通不便无法进村的问题,曾德要求德胜物流配送中心承担村镇“最后一公里配送”。他还引导村民改变原来单一的种植方式,创新推出“盆栽采摘有机蔬菜”,搬进超市,摆上宴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曾德还组织了多场专场招聘会,为贫困户提供业务员、保洁工、司机、信息工等岗位,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努力实现“造血式”扶贫。
开展公益性岗位安置,为因疫情无法回到岗位的农民工(含贫困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开发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对老年人等弱势劳动力实施“有保障”扶贫。
曾德把帮助企业联系贫困村、贫困户的责任压了下去。针对两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情况,他积极推动两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改造。
在过去的四年里,德胜集团捐赠了20多万元,提供了约300个就业岗位,并帮助贫困户销售了超过65438万斤农产品。
2.约翰·杨
简阳市扶贫移民服务中心副主任John young先后获得“简阳市扶贫先进个人”、“简阳市“五有作为好干部”等称号。
扶贫机构重组之初,约翰·扬是第一个志愿加入扶贫队伍的人。作为综合部部长,她充分发挥扶贫机构承上启下、协调各方、协调组织的作用。
自担任市扶贫安置服务中心项目科长、副主任以来,约翰·扬还挑起了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重担。
面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难、遗留问题多的压力和挑战,她从管理制度入手,组织协调各行业部门、各镇(街道)有序稳妥推进扶贫资金项目工作。
在没有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约翰·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率先修改完善了实施细则和工作指引,建立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有效模式,为简阳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约翰·扬还研究了创新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她牵头研究建立了“扶贫项目绿色通道”、扶贫项目倒排进度推进制度、项目监管常态化制度、扶贫资金项目发现问题跟踪整改制度,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
约翰·扬主动探索扶贫长效机制。她探索了多种扶贫资金投入模式,构建了利益联结机制,在扶贫资金项目规范管理、产业扶贫、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扶贫是一场攻坚战,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无法持续的。”带着这份激情,约翰·杨一直在为摆脱贫困而奋斗。
在与贫困决战之年,她没有停下脚步。她以简阳市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围绕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问题,有效对接乡村振兴,继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3.刘海川
成都市简阳市雷佳镇石岩寺村驻村干部刘海川,是石岩寺村人民心中的“草莓书记”、“扶贫好青年”。2018年6月到村以来,刘海川一直在石岩寺村的致富脱贫路上忙碌着。
“要想富,先修路”,两年来,刘海川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0多万元,新建村通硬化路32.8公里,实现“户户通”,新建水库101座,泵站1座,牵头建设农业示范园。
扶贫的关键是增加收入。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刘海川率先建设石岩寺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大棚优质草莓。他着眼行业长远发展,打造了“十堰草莓”特色品牌,建立了产品营销体系,一举成为“盒马鲜生”的供应商。
草莓种植户多为贫困户,买不起草莓苗和化肥。刘海川先后借款8万元,从母亲手术费中挤出3万元,凑钱借给他们买草莓苗和化肥。
按照“分类精准帮扶”的工作思路,刘海川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发了“家庭养殖”项目,为村里普通农户推广了“尹红李”标准化种植,成功打造了“十堰土鸡”和“十堰尹红”两个特色农产品品牌;
石岩寺村“一莓一鸡一梅”的品牌矩阵已经形成,村里的“土特产”成了城里的“抢手货”。
扶贫要扶智。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有梦想,刘海川利用寒假抓紧工期,把原本漏雨破旧的农村小学改造成了一所拥有塑胶操场、电脑教室和图书馆的现代化小学。
他还设立专项奖学金,开设村干部小班授课,建立公益游学机制,开展“走出农村看世界”公益游学活动,让孩子们看到农村以外的世界。
在刘海川的带领下,石岩寺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7%,由贫困村转变为全镇工业强村。
曾获简阳市“乡村振兴青年模范”、成都市“荣成先锋党员示范典型”、新华社“感动中国网2020”等称号。
4.刘建国
成都市东新区董加耕镇核桃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国说。刘建国自幼丧母,在家乡长辈的照顾下长大。为了回报家乡,他带着小事业回到核桃村,关键时刻被任命为核桃村党支部书记。
核桃村是省级贫困村,历史遗留问题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扶贫工作极其繁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刘建国奋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繁重的工作一度让他晕倒住院两次,独生女的婚礼也没有亲自组织。
针对核桃村耕地少、村民观念落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实际情况,刘建国千方百计鼓励贫困户勤劳致富,在有限的耕地上最大限度地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带领大家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脱贫致富。
刘建国邀请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村两委干部反复商议后,最终决定在核桃村发展韭菜产业。面对村民的担忧和反对,他耐心地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带领村民到全国最大的韭菜基地实地考察。
村民们通过了解市场、技术、选育优良品种,逐渐消除了疑虑。还与贫困户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刘建国坚持一户不落,把贫困户增收和贫困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核桃村成立了集体合作社,采取“农业经纪人+村集体+贫困户”的合作经营模式;
建立贫困户劳动所得、利益共享、股份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用土地入股,享受合作社分红,帮助贫困户多渠道、长期、稳定增收。
刘建国还创新思路,建冰柜存放农副产品,建彩钢大棚种植金针菇,建钢管大棚种植绿色大棚蔬菜,建20千瓦光伏发电帮助村里集体增收,为村民就近就业创造了条件...
在刘建国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核桃村顺利通过扶贫评估验收,实现脱贫摘帽,先后获得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和成都市“三美示范村”等荣誉。刘建国还获得了“新乡贤”、“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等多项称号。
5.吴·
吴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根据组织安排,吴来到简阳市市中镇民强村驻村扶贫工作。
他利用好广安市前锋区分管扶贫和农业工作的副区长积累的经验,以及成都大学的资源,全力帮助民强村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民强村村民致富。
吴在民强村率先开展“订单农业”项目,即在扶贫办和成都大学后勤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民强村与成都大学签订相关协议,根据成都大学的需求下单。民强村的农副产品全部直供成都大学食堂和扶贫产品窗口。
“订单农业”项目稳定了民强村的农产品销售。在产业专业化方面,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散养鸡(蛋)、黑土豆、黑玉米、生猪等特色农副产品,试点发展“标准”民宿经济,促进了民强村“一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零的突破。
他督促成都大学积极加强和创新民强村党建引领脱贫攻坚,配合学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民强村党日活动,组织学院教工支部与民强村党总支结对子,通过“以购代捐”帮助民强村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他还组织学校很多部门到村里支教,对小学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在村里进行法制宣传。此外,他还积极联系学校师生到村里实施乡风民俗墙绘工程,举办田园诗歌文化节,助力乡村振兴。
他还发挥专业优势,成立社会实践小组,对民强村的房屋结构、道路桥梁、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等进行调查分析,提交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整改意见,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吴在民强村脱贫攻坚战中任劳任怨,迎难而上,在群众心中树立了人民教师和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连续两年被简阳市授予扶贫先进个人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