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鼓楼的历史沿革

鼓楼南侧正面挂有匾额,楷书古渔阳三个遒劲的大字,为清代康熙年间冀州人张超所书。背面工匠用类似字体写着《冀东之钥》,落款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化州华军。城台四周有婴儿床,城台中间开有拱形门道。整体建筑古朴典雅,体现了蓟县古城的特色。是一座反映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上镌刻的“古渔阳”二字,充分概括了蓟县的古代史。天津蓟县在春秋时期曾经建过一个没有码头的国家。秦代没有端郡。汉高祖元年,项羽立韩光为辽东王,定都于此。隋朝大业初,改名渔阳。

蓟县原是土城。明朝洪武四年(1371),土城用砖石包裹,周围有13级台阶。城北有座小山挡住了,没有门。城的东、南、西三面都有门,门上建筑,城的四角建筑角楼。鼓楼建在市中心。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兵入侵冀州,拆城烧鼓楼。在清朝顺治、康熙、道光年间,它像明代一样重建了几次,但由于地震、火灾或年久失修,又几次被毁。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蓟县城的了望塔已经全部倒塌,城墙也被拆除。城里的鼓楼也破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