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的历史演变
自清初以来,静安寺屡被废。雍正年间,方丈福安胜诉了寺院土地一案,维护了静安寺的土地,并做了笔记。清乾隆六年(1741),礼部侍郎麦欢出资重修正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地人孙思旺提出捐款重修寺庙。上海路(长白)圣保还在寺前修建了涌泉阁,并在寺东修建了一个感恩院供僧人居住,还捐了24亩地供香火。。大海和尚曾经用寺庙里被火烧过的宋代银杏树的树干雕刻了十八罗汉和一尊韦陀像。咸丰同治之际,静安寺被太平天国摧毁,只剩下一个大方丈殿。
鹤峰方丈在李朝官、姚希和浙江富商胡雪岩的支持下,于光绪六年(1880)重修静安寺。次年四月初,第八殿落成,按佛教仪轨举行盛大的佛教沐浴节。四人云集,交通繁忙,商贾发言,成为奇观。从此形成了著名的一年一度的静安庙会。“三月三日去龙华(看桃花),四月八日去静安(逛庙会)”已成为上海的民俗。
静安寺旧“静安八景”论。古寺前的泉水被誉为“天下第六泉”。太平天国时期,静安寺被士兵破坏,同治年间(1862 ~ 1874),只剩下1殿。光绪初年,大殿倒塌。光绪三年(1877),方丈鹤峰和尚捐资重修山门和佛寺,但因捐资未果而被迫停工,致使佛像戴笠枯萎受雨数年。之后,李朝觐、唐景行等人合力劝募,市井士绅、徽商胡雪岩等捐资,于光绪六年三月动工,次年四月初八竣工。鹤峰和尚等人将此事记录在碑上。此后,静安寺多次修缮。光绪九年(1883),李朝官题写碑文,住持鹤峰立碑。大雄宝殿前壁至今还保存着重修静安寺的碑文。光绪二十年(1894),住持在正殿左右两侧又造了两栋,对全寺进行了再次修缮,从而恢复了静安寺的旧貌。光绪二十五年,公共租界向西延伸至静安寺,租界当局强制静安寺迁走祖坟,并拆除大雄宝殿西侧的房屋进行修路。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南翔建成一座“静安南翔塔”。静安寺的祖先都葬在院子里,祠堂是为祭祖牌位而建的。塔院旁边有座修道院,有专人管理。直到民国时期,仍有73间房屋,64亩土地。1912至于1916,静安寺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佛教活动的重要寺庙之一。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国佛教总会成立,会址设在静安寺,著名爱国诗人吉禅(八指禅)任会长。次年,为保护国家寺庙财产,他进京请愿未果,不幸病逝于北京法源寺。上海和全国佛教界在静安寺举行追悼大会。太虚大师在会上提出了“教学论、教学制、教学产”的理论,在全国佛教界影响很大。1913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在静安寺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叶开、熊希龄当选为总统,青海当选为副总统,袁鹰当选为参议院议长。
1919年,在庙前修了一条路修建通衢,命名为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上海城西一带越来越繁华,香火鼎盛,拜佛的游客络绎不绝。寺庙空间不够申请。1920年,高僧常贵与上海士绅姚文东等人在东兴修建了三座寺庙,寺庙主体结构基本形成。
静安寺建过几次。民国10 (1921)年,上海以西一带日渐繁华,静安寺香火鼎盛,寺庙不够用。和尚常贵和士绅董姚文东等。于是,他从寺庙里筹集资金,在大雄宝殿东边的空地上建起了三座寺庙,将寺庙的面积扩大到了5亩。民国34年,惠晶安寺两侧店铺林立,山门被遮。该监住持吴德、米甲在原山门东端另建一座新山门,邓散木题写标题:静安古寺。次年,印度1阿育王式石建筑在新山门前建成,称为“梵天楼”,被视为佛寺的标志,涌泉清淤,整寺翻新,焕然一新。
1930-1940年,直发和文志相继成为住持,在任期间毫无建树,而寺庙财产纠纷不断,留下诸多后患。1941年,吴德大师继任方丈,革除弊端,转向佛学教育,重视佛学研究。他举办了数十场佛学讲座,并分别邀请了应慈、元瀛、智风、丁、赵朴初、江、大德等高僧讲学。同时成立静安寺守护协会,与监狱Miga一起整顿寺务。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住持吴德和监舍米甲的主持下,在原山门东侧新建仿唐山门,并由邓散木(铁翁)题写“靖安古寺”。在新山门前,天下第六泉井田边上,竖立着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的梵天建筑,成为静安寺的标志。工程完工后,四月初八,举行佛诞及静安佛学院开学典礼。开幕式上,太虚大师亲自主持剪彩仪式,点香拜佛,充满了喜悦和敬仰。一万多名僧尼与会,成为当时上海佛教界的一件大事。
这期间,静安寺还在寺庙后门到华山路开办了静安小学。在南翔建立靖安乡村实验学校。学校有宋驰、白胜、赵朴初、毛晓彤、顾恒(暨南大学农学教授)五位主任,由大同法师主持。两所学校的经费由静安寺承担。解放战争1947年春,住持吴德、主管密迦委托周孝廉、Xi亚夫两位律师联名上书上海市佛教协会,提出将静安寺由剃度儿孙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请市佛教协会主持遴选继任静安寺方丈的人选。与此同时,静安寺的和尚们也同意了吴德和米嘉的提议,还致函上海市佛教协会,要求改革和选拔人才。因此,上海市佛教协会尊重住持大师和全寺僧人的意愿,于是在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山上长老、护法和全寺僧人开会,一致决定将寺院改为永久十方丛林,并推选宋大师为改制后首任住持,兼任静安佛学院院长。宋驰大师接手时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静安寺已划定为十方丛林。以后的方丈选举,要由佛教协会联合本市所有山的代表和本寺的民众选举,以示大公作恶。第二,要把静安寺作为佛教文化事业的中心,逐步降低赏赐,以期成为一个纯粹的宣扬佛法的道场。第三,寺内经济要开放,尽可能举办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实现佛陀拯救世界、造福生命的宗旨。四、本人专心于内部研究,不善于对外关系,严重违背公众的嘱托。除了庙里的行政计划,如果需要我主持,其他的事务都由监所领导负责。一切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娱乐,不过还好,不累。”与会者一致通过了该决议。宋驰大师成为住持后,百胜被任命为监,四大法度得以实施,寺庙事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静安佛学院创建于1946年春,聘请太虚法师为首任院长。后来赤松法师继任院长,白胜为副院长。余梅是教学主任,他先后担任过督学。师资力量有一段时间很有名:金陵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本光大师,讲授佛教概论、比较宗教学、认识论等课程。、道元大师讲授《圣贤之教》,杜欢大师讲授佛学研究,林子庆教授讲印度佛教史,关德东教授和陈玉先教授先后讲汉语,秀琦大师讲授美术。学成出家后,读者近百人。学风严谨,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太虚大师、北平中国佛学院院长周树嘉、法方大师、能海大师、薛嵩大师、暨南大学牟润孙教授、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倪清源教授等。在我们医院讲课。第二年,和尚自己创办了《学僧天地》杂志。除了在我院发表学僧的文章外,为杂志撰稿的知名人士还有南洋慈航法师、佛学家达行、法尊、艾汀、南汀、薛嵩、颜佩、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季羡林、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等。由于经费困难,只出版了6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响。1948年初,静安佛学院更名为静安书院。
1948年初,静安寺沿街拨出一栋楼房,建立佛教平民诊所,由宋大师任主任,白胜任副主任,秀琦、乐观任事务主任,费忠华、郑宝玉、李广友任内外科主任,李根源任牙科主任。面对贫病交加的人,给诊断给药,以慈悲心济贫救世。为了筹集医疗基金,它是由宋驰大师发起的,呼吁国内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捐赠他们的作品,并举行慈善展览。当时张大千、、、白蕉、、马、、、、沈等30多位名家捐赠字画200余件,沪上各大报纸均在一定篇幅报道了静安寺佛民诊所的盛况。这个慈善机构赢得了公众的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两次拨款维修静安寺,并成立了修复委员会,由袁鹰、、魏芳、、赵朴初等14人组成,袁鹰任主任。
市人民政府将静安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51、1954两次拨款共计2万余元用于静安古寺的修复。1953年4月,方丈宋大师复活了唐代以来失传已久的中国唯一一座密宗坛,继位了五代以来失传已久的东密。开幕式于当年5月20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祭坛位于法堂之上。中间的主坛,称为“大坛”,是修法时的主坛,供奉着毗卢真纳如来、阿拉卡拉纳萨、哀然王铭三尊塑像。左谭称“莫居坛”为修法时燃烧部分乳香作为祭品的坛,供普贤延寿金刚,后挂“金刚界大曼陀罗”。右坛名为“圣天坛”,供于如意轮观音菩萨,后为“胎藏界大曼陀罗”。东西两面墙上分别有八幅承袭神道的创始人画像,分别是龙梦、龙志、金刚志、不空、吴山、一航、慧果、空海。东屋有孔雀和阿明王,两面墙上挂着金刚秘籍和新禅门祖法制度。西边有一个房间,左边献给大黑天,右边献给伟大的母亲。十二天挂在两面墙上:东墙是月天、地天、毗沙门天、风天、水天、罗刹;西墙是舜天、梵天、伊舍日、因陀罗日、火日、燃烧的摩天大楼。此后,在宋驰大师的主持下,该寺每天都在修习密法,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修法会,传授密法,开导弟子。每逢香火期佛诞,全寺开放,香客游客一时火爆。1966文革期间,寺庙受到严重冲击,佛像被毁,文物等器物被洗劫一空,僧人被赶走,整个寺庙变成了工厂。后来到了春秋两季,举行了传授秘法的会议,并在农历正月初一和四月初八(佛诞)对外开放,许多游客前去瞻仰、祭奠佛祖。文革期间(1966)“文革”开始,静安古寺受到严重冲击。方丈宋大师遭到迫害,所有佛像和器皿被毁,僧人被迫回归世俗,寺庙被占。1972,大雄宝殿被大火烧毁,古寺荒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1983年,国务院确定静安古寺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1984成立了静安古寺修复委员会,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贾劲松主持,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修复。那一年,市人民政府又拨了30万元专项资金。到1990,靖安古寺修复工程基本完成。全面修复后,1998年,为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静安寺站建设,再次对静安寺进行重建。现在是上海中心区佛教开放场所之一。1983年,静安寺被国务院列为中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认真贯彻,静安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静安寺修复委员会。会长甄禅大师任主任,副会长贾劲松任副主任。在广泛征求佛教界和相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按原样恢复。僧侣们也陆续回到寺庙,一批幸存的古代文物也被归还。1985静安寺恢复开放后,甘泉法师成为住持。近代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全寺僧人共同努力,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从节俭做起,从零开始,自食其力,香火兴盛,法事复兴。1985年,静安寺神也神也秘坛修复期间,高野山神也神也第二次代表团访问静安寺。团长仲井真彰、副团长敬次元、秘书长钱有龙赠送了一些秘密祭坛器具,使信雅坛得以迅速修复。同时设立“宋驰大师纪念室”,陈列宋驰大师生前照片、作品、书画作品、生活用品等。1987年,度欢大师成为方丈。1988年新建大雄宝殿,由赵朴初居士题写。
1988年3月桓大师圆寂后,同年6月,真禅大师兼任静安寺住持。李国庆夫妇向童渊堂捐赠了一尊汉白玉观音菩萨像。次年,新加坡居士刘耕虞等人捐资从缅甸带回一尊3.6米高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供奉于大雄宝殿。1994、新建的三层僧寮、上客堂、文物楼、寺务所办公室相继竣工。2000年10月,为纪念持嵩法师诞辰一百周年暨持嵩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香港和台湾的佛教界人士,以及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教师、学者、专家和佛法修行者近千人参加研讨会,盛况空前。政策实施十年来,静安寺的开发修复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此外,位于宝山区罗店镇的玉殿,建于明年间,1988更名为梵宫,为静安寺下院,由静安寺原监所大法师住持。静安寺在自行修缮的情况下,仍拨款支持梵宫的修建和开放。1993年,梵宫改名为“宝山静殿”,规模更大。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前往拜佛,并为敬老院题词:“老有所养,是大同理想。报恩众生,法老王是最好的。尊重你的父母和老师。美在梵蒂冈宫,不太安全。”
1995年底,慧明大师被转移到静安寺作为监所。1996年初,成立了以吴德大师为首的新的寺务委员会,在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此期间,慧明法师作为日本佛教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中国-中韩佛教友好研讨会首尔会议,出席了尼泊尔蓝毗尼阿育王发现一百周年庆典,以及中国援建的“中国寺”奠基仪式。他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Swasheng Yangbu寺参观时,邀请他回佛祖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