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是一位成语历史学家,他的才华不应该被完全否定。

秦始皇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杨迪做的,但他没有焚书坑儒。杨迪做了唐太宗做的大部分事情,但唐太宗没有打开运河。人们对秦始皇和唐太宗的功绩有很多肯定,但对杨迪来说,大多数是辱骂。

50年前,我怀疑对杨迪皇帝的评价是否正确。

50年前,1962年,我在北大五年制历史系四年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细分为断代史的时候,我选择了隋唐专业,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1964,我被他录取为研究生,继续读穗河。文革初期,他们的学业中断,后来被分配到内蒙古。无聊的时候,我仔细阅读隋书的合订本,把隋朝的史料抄到不同类别的11笔记本上。我当时就怀疑杨光对杨迪的评价,也就是我后来在《杨帝传》的序言中说:“几乎可以说,秦始皇所做的大部分都是他做的,但他并没有焚书坑儒;我们也可以说杨迪做了唐太宗做的大部分事情,但唐太宗没有开运河。但秦始皇和唐太宗都有“千古第一帝”的美誉,杨迪却成了世人唾骂的对象。”

当人们评论杨迪的成就时,他们应该比魏徵更现实。

1981年,宁宁老师组织丝绸之路考察张掖时,考察组要向200多个地委、学校汇报。宁老师安排我先发言,临时想到的题目是《张掖的谈话》,道出了我对过去评价的所有疑惑。登基14年后,杨迪在长安只住了10个月,一直在迁移。他想干什么?他列举了自己所做的一切,认为自己对国家大事有很高的想法,其中大部分都做得很好,在历史上有很大的成就。也就是说辽东最后打得太狠,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难,所以这是一个有很大历史罪过的人。宁先生在主持会议时声明,其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虽然他以前的历史决定论文章对杨迪皇帝开凿运河有积极的评价,但他显然对我在许多方面对杨迪皇帝的肯定有所保留。事实上,在当时,可能没有其他隋唐历史学家批准在杨迪的远征中为他说好话。会后,邓文宽嘲笑并总结了我对杨迪皇帝的评价:一个伟大的暴君。这个肯定不准确。

后来这篇演讲被改写成一篇名为《杨绛西游记》的论文,发表在1982出版的《丝绸之路探访古代中国》一书中。文章的结论是:“杨迪皇帝作为中国长期分裂后重建大一统时期的皇帝,也处于中世纪社会繁荣发展的起点,他的许多活动都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除了西游,北方还有开国大典和洛阳的修建,赤岛的修复,长城的修建,运河的开通,江南的传承等等。他以极大的勇气和强度疯狂工作了十几年,却没有晕倒。他的所作所为不无建设和发展统一国家的历史内容。他们中的许多人成功了,有些人做得很差。尤其是他残暴专制的君主性格,在做一些无可非议的事情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积累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最后招降辽东,挑起全国范围的农民战争。”

魏徵目睹了整个过程,这一点非常清楚。以隋为镜,是他劝谏唐太宗时常用的法宝。为了服务于当时的现实政治,魏徵在主持编纂《隋书》时,不可避免地强调了杨迪作为暴君的错误,有意无意地抹杀了这位野心勃勃的君主的一切历史功绩。一千多年来,魏徵的观点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今天,我们的评估

三年后,1984,我组织了一次对运河的探险。回来后,我对自己的观点更有信心了。在《参观古运河》一书中,我以《杨迪》为题对杨迪作了全面的评价。文章开头写道:“评价杨迪,最好先说说运河。”在1989年完成的《杨迪传》序言中,对杨迪和两个“历代皇帝”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比如杨迪和秦始皇的对比: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当杨迪是金朝的统帅时,他是同级的官员。然后被斩首五年。他从图片社拿到书,封了金库,身上没带钱。天下之大,人以为贵。第二年,他和杨立平平定了南方叛乱,巩固了统一。隋唐统一是西晋短暂统一后的又一次重要的国家统一。

秦始皇挖了个灵渠;杨迪从北到南挖掘了这条2000公里长的运河,这是中国古代最有价值和最伟大的工程。

类似的还有很多。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杨迪著书交友,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教为本”;秦始皇万历的七十个弟子为自己修复了一个占地数千亩的墓地。杨迪皇帝在去世前没有修缮陵墓。他葬在扬州,在唐磊只有几亩地。

于文雍、隋文帝、武则天都在中国由贵族政治向帝王官僚、由门阀社会向后门社会转变的历史关头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中,杨迪和武则天走得最远。但是后两个是史上最脏的。

总之,不应该完全否定杨迪皇帝。“如果能令人信服地给予适当的褒贬,为逝者讨回公道,就能证明历史是最无情的,因而也是最深情的。”历史学家永远不应该在历史审判的讲台上隐藏自己的罪恶或埋没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