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于南北朝史的教材很少?

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科普知识不多,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缺乏对通俗民间故事和小说言情的渲染,普通大众了解较少。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于东周历史,五霸七侠,百家争鸣的故事。秦汉时期流传着许多秦煌汉武、刘翔宇帮的故事和成语。《三国演义》影响最广。有《隋唐演义》,讲的是唐朝,还有唐明帝和杨贵妃的故事。在宋代,有杨家将,包公戏剧和东坡故事,以及国王猫和岳说。明代民间故事较多,如朱元璋与朱迪、郑德、严嵩、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崇焕、李自成等。清代,孝庄出嫁,顺治出家,康熙除鳌拜,雍正猝死,乾隆下江南,嘉庆除小沈阳,同治访窑,光绪变法,慈禧垂帘听政。。。大家太熟悉了,民间广为流传,包括公刘案,施公案,铁牙铜牙的纪晓岚,更不用说那么多清宫剧了。但有关晋南北朝的通俗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却很少流传。

2.题主说的重点其实是很多关于某个时间的历史八卦(很多都不符合正史)。说到历史故事和人物,很多会说话的人可以说个没完没了,但是说到严谨的历史科学,大多数人其实是不熟悉的。以大家最熟悉的三国为例。大家比较熟悉的其实是曹孙柳斗智斗勇的历史故事(不一定准确)。如果真要讨论三国历史,涉及到当时的法规制度、文化特点、社会状况,大多数人对很多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都是模糊的,因为没有历史故事,也没有三国演义。

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历史转型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它是连接秦汉和隋唐的纽带,一直是历史研究的热点。从事魏晋南北朝研究的人相当多,成就了一大批大牛,国内有陈寅恪、、唐、,日本有内藤湖南、宫崎石鼎、谷川道雄、川本赵方等众多明星。但由于这一时期变化剧烈,错综复杂,史料庞杂(史书、出土文献众多),研究起来也十分困难。到目前为止,许多重要问题(如社会性质、民族关系、领土扩张、法律法规等。)在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至今仍有不同看法。连历史学家自己都没搞清楚,更何况普通大众?这段历史真的太复杂了。

4.五胡及北朝十六国都是胡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西晋短暂统一,给后人带来的失败教训多于成功经验。这一时期变化很大,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流传后世的文化传统。所以后世的引用率自然没有那么高,大部分人对这段历史不清楚,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广为流传。我们伟大的领袖自称精通历史(这里应该是“呵呵”),喜欢随意评论,利用历史。但如果做统计的话,他对晋南北朝历史的评论(所以要排除三国,三国是魏晋南北朝的一部分,但熟悉度高的,是个例外)其实是很少的(相对于其他时期)(当然他对其他时期的评论也很浅薄),这也说明了他在治国上能直接吸收的养分并不多。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史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并没有被轻视,课本中的空间划分是公允的。但由于这段历史过于复杂,在民间流传不广,一般的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很少发挥好,同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所以这段历史显得冷淡了很多。

至于语文课本,由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也处于过渡时期,除了陶渊明,其他语文课本只有《木兰诗》、《陈情表》、《兰亭序》。主要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和宫体诗比内容更受欢迎,这一点后来被否定了,所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少见。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这部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