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铁路局的历史沿革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看到了铁路带来的积极一面,不再像20年前那样反对修建铁路。
1896年,盛宣怀受命监管铁路总公司。当年165438+10月,盛宣怀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上海设立铁路总公司,并在天津和汉口设立两个分公司。
次年,65438+10月9日,铁路在上海正式开通。总公司计划修建鲁汉、苏沪、粤汉等铁路。首先,筹集300万两白银修建胡松铁路。
1904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铁路总局,撤销上海铁路总公司。
沪宁铁路管理局
铁路发展初期,管理模式一般是一条铁路线一个铁路局。沪宁铁路初建时,根据清政府铁路总公司与英国中英银行公司签订的《沪宁铁路借款合同》的规定,成立了筑路交通管理处,称为沪宁铁路总局,办公室设在上海。
综合管理办公室由2名中国成员和3名英国成员组成。处理事务采用会议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规则。重大问题由英方说了算,中国处于无权地位。经过多次交涉,清政府任命1人代表总政行使主权。沪宁铁路建成通车后,沪宁铁路综合管理处改为沪宁铁路管理处,负责沪宁干线,总面积311.04公里。上海至吴淞堡的淞沪支线16.09 km。该局办公地点设在上海北站,包括沪宁线37个车站和淞沪支线4个车站。
京沪杭甬铁路管理局
民国初年,商业铁路陆续收归国有。最初,沪杭甬铁路分别被称为胡加铁路和永嘉铁路,1914。沪嘉沪宁铁路改名为沪杭甬铁路,其他行政部门称为沪杭甬铁路局。总局设在上海,与沪宁路共同设立两个总务室,主任兼任。
1916 12、沪杭甬铁路与沪宁铁路连接工程竣工,两路直接通车。京沪杭甬铁路局管辖宁沪杭甬铁路及其支线。根据当时铁路筹建专章的规定,京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管辖的事务在同一管辖范围内时,应称京沪铁路管理局或沪杭甬铁路管理局。
1937年8月,日军入侵上海,京沪沪杭甬铁路地区相继沦陷。日据后成立华中铁路有限公司,直至日本投降1945年8月。
镜湖区铁路管理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交通部下令成立华中铁路管理委员会。并于1945 10接管日伪“华中铁路株式会社”管辖的铁路。国民政府交通部为了便于恢复交通,便于接受,按照日伪政府的原定计划,分区域接受。在接待上,按照日伪政权划分各区,分别接待。验收告一段落后,铁路局按照交通部制定的铁路分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在原有干线基础上合并了所有相邻线路。1946年3月,交通部令其更名为京沪铁路局。
京沪铁路局管辖的线路有:京沪(沪宁)、沪杭甬干线,以及淞沪、虬江码头、日晖港等支线,全长1103.15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