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林箐或石琳,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六经”之一。也是周代鲁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十三经中最长的一部,在《四库全书》中被列为经典。它涵盖的时期是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到公元前468年。
《春秋》记载事件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几乎每一句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义”。
后来出现了许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和阐述的书籍,称为《列传》。代表作有《左传》、《公羊传》和《谷亮传》,合称为春秋三大传。
后世影响:
其编年体例为“日月为次,年代为次”的史学三大体例之一,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效仿者甚多,尤以《子同治简》为最。
它的私人性质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在《二十六史》中,多达三分之一的人是私下学习的,这也可以说是其引导所致。
它的春秋笔法,无论多少后人刺破了依恋,但它本身的历史精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勇敢、率真、无私。中国历史的绵延与孔子赋予的坚韧息息相关。
扩展数据:
历史书风格
1.编年体是由史书编纂而成的一种体裁。按照在世皇帝的年号(即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
代表作:《字同治简》(宋代司马光主编,是我国现存编年体通史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和《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传》)。
《资同治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撰而成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是中国第一部有详细叙述的编年体史书和历史散文。
2.国式:以国家(诸侯国)为主记载,即以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本)春秋时期左丘明写的最早的书《国语》;比较好的是汉初刘向编的《战国策》(国史类书籍的代表作)。
3.传记——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叙述历史事实。即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记录历史,就是为人物建立传记,这就是名著《史记》。比如《三国志》和《史记》都是传记式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限的史书。这种文体起源于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固。他的著作《汉书》描述了西汉从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王莽帝皇四年(23年)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了《史记》是通史,其他二十四史都属于这种文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括几个朝代,仍属于断代史的范畴。受朝代限制的编年体和编年体史书,也属于断代史。现代人写的秦汉史、隋唐史也属于断代史的范畴。
5.编年史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书写历史的体裁。与编年体、传记体并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编年史正文的结尾,每一个主题,都为一篇专题文章,把零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集中叙述。兼具编年体和传记体的优点,笔记详细,易于阅读。它创立于南宋《元书·资治通鉴》。
百度百科-春秋
百度百科-年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