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生活习俗
女子日常发型是中间等分,太阳穴“落水”,发辫扎在后面,用黑布或黑丝线将发辫包好,再将发辫从左至右置于头顶,形似图形砧板,故俗称“砧板髻”。平日里,京族妇女最爱戴锥形尖太阳花帽来遮阳挡雨。京族女性也有戴耳环的习惯。女孩子六七岁就要打耳洞,时机也很讲究。都是在端午节的早上做的,因为民间相信端午节有“龙王水”,此时打耳洞最“吉利”。女孩到了十四岁,开始分头梳头,打结“砧板髻”,戴耳环,标志着成年的开始。生产习惯
拉网作业
拉网是京族群体经营的大型渔业生产方式之一。大拖网有八到九英尺高,65,438+020英尺长。整个网体由六块网布组成,网眼大而稀疏。净长100尺,略呈桃叶状,两端高七尺,中间高一尺多。运营时,前者需要30-40人,后者需要20-30人。作业程序大致如下:(1)勘查海域,观察鱼情,选择作业地点;(2)在发现鱼的地方,用竹筏或小船慢慢放下渔网,从滩边向海面形成一个大半月形包围圈;(3)网员分成两组,每人拿着网的一端,一起把网拉到沙滩上;(4)在拉的过程中,两组边拉边慢慢靠拢,直到网里全是鱼。一次拉网行动结束。这种作业男女皆可,不受季节限制。只要风平浪静,随时都可以进行。但这种拉网作业仅限于浅海,作业相对落后,所以产量不是很高。
各种各样的渔网
在渔猎作业中,有各种刺网(包括固定刺网、流动刺网、旋转刺网)、插网(也叫门网或摇橹网)、鲨鱼网、虾网、水母网、鲎网、乌贼网等具有特殊渔猎对象的网具。至于挖沙虫,耙蜗牛,挖泥丁,捉螃蟹,打牡蛎,都是小海里比较简单的操作。
塞网有稀疏和密集两种。网的长度和高度与拉网相同,但网的设置地点固定在沙滩上。作业时,人分为三组,每组又分为打桩、插网、挂网(将网挂在桩上)、挑沙(填网脚)三个流程。这个塞网的设置是在涨潮前提前进行的。涨潮时,各种鱼虾随潮水移入塞网圈,落入渔民为它们预设的“尘网”。等到涨潮退潮的时候,鱼虾已经被渔网和沙子围成的沙滩包围圈挡住了去路,只好“伺机捕捉”,成了渔民的“俘虏”。这种“塞网”和“拉网”的区别在于,塞网侧重于固定的“塞”和“塞”,而拉网侧重于“拉”和“折”,两者的操作是不同的。
鲨鱼网是一种专门在深海猎捕鲨鱼的网。它的总长度是120英尺,高4英尺,网眼很宽。它由网丝、网漂(竹筒)、网坠(铅铁或石头)和网廓组成。过程中,四人主要乘木筏在鲨鱼活动的深海拦截鲨鱼(两人持木筏,两人下网),网的两头和中间脚用重石头丢进海里。下网后,人们回家休息等待,也有人在木筏上等待。直到午夜或者第二天早上,他们再次划着木筏看网漂浮。网里发现鲨鱼时,先让它们挣扎累了,再用鱼叉或鱼钩之类的工具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在长长的藤蔓或绳子上,绑在竹筏的尾部,成串地划回去。这种鲨鱼网每次下网都能持续捕猎三四天,鱼多的时候甚至能持续七八天。这是一次惊险又好玩的捕鱼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