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测绘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许多地理测绘科技成果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了于霞治水的故事,说“左则治,右则治,四季,以开九州,通九路”
秦汉时期,封建王朝视地图为权力的象征,非常重视。这时地图的种类逐渐增多,有陆地地图、户籍地图、矿产地图、世界地图、九州地图等等。
汉代画像石上画有禹的使臣,他们手里拿着画图的尺规和量器。在测量的基础上,地理学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三国以后,晋代著名制图家裴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制了《六体地图学》,对现代地图测量的原理几乎都有简要的提及,在我国地图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世的测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初期,中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治理,唐太宗和李世民曾规定,全国各州、各府每年都要修订测绘一次地图。可见地图的实时概念在当时已经确立。
宋代“王安石变法”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法实施的六七年间,共兴修水利65438多万处,灌溉农田3000多万亩,其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测绘工作。
北宋科学家沈括主持了一条420公里长的运河的管理工作。他采用“分层堰施工法”,测得长渠两端高差为19.486丈。沈括还下令12年编《天下郡县图》,将地图的方位由8个增加到24个,提高了地图的精度。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用自制仪器观测天文,发现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为23.33度,每年都有变化。按现在的理论,角度是23.32度,可见当时的观测精度相当高。
《明代郑和下西洋航海图》是我国古代测绘技术的又一杰作。
清朝康熙帝出生在指挥战争、巩固政权的时代,特别注重了解国家周边的山山水水。他亲自领导了国家大地测量和地图测绘工作。
清乾隆即位后,编制了《西域图》和《亚洲全图》,是当时世界上极为重要的测绘成果,标志着中国的测绘技术一度走在世界前列。
这些古地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今地理、水系、湖泊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纵观中国古代测绘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进步和发展基本上是以朝代为基础,以杰出的个人勤奋和才华而独立的。但是,基于历史的测绘成果,无一不是熠熠生辉,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