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建校历史上的学科专业集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经数次历史变迁,现已核实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有以下49个专业:原武汉大学学院相关学科为1945-1949。自由层实验室电子信息学院源于国立武汉大学自由层实验室,桂志庭。1945年,时任武汉大学理学院院长的桂志庭教授从美国引进了一套电离层垂直探测仪,并于当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实验室——武汉大学自由层实验室。元旦(1946),该室开始对四川乐山电离层进行常规观测。同年8月,该室迁回武汉,进行电离层的长期定期观测,从而开启了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和射电物理研究的历史。在桂志庭教授的带领下,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的梁柏贤、龙显灵、、、舒生、莫继华、许宗岳、叶云静、杨恩泽、周、陈锦江、等人在自由层实验室共同工作。自由层实验室自成立以来,科研与人才培养并重(王诜是该实验室培养的第一位研究生),取得了大量成果,使其成为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桂芝庭教授入选美国著名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编委会。1949 ——1958电离层与无线电波传播专业1949年武汉解放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拨出专项经费,资助建设了电离层实验室。从此,武汉大学的空间物理和射电物理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65438-0953,全国开展“院系调整”。武汉大学以“自由层实验室”为基础,在物理系设立“电离层与无线电波传播”专业,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65438-0956,“电离层无线电波传播”专业被高教部认定为“重点专业”。1958 ——1966无线电专业的设立1958武汉大学物理系正式设立无线电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此后,无线电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从1957到1965,无线电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增加到近100人,学制五年。从“自由层实验室”到1966,该学科培养了10名研究生。1966-1976文革期间(1966-1969)因文革爆发,大一停课。从1970开始,物理系开始招生,包括无线电技术和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文革期间,科学研究从未停止,尤其是围绕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在电离层探测和电波传播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有70多人参加过核爆炸实验。1977 ——1984空间物理系、空间物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77恢复高考,被教育部认定为无线电电子与无线电波传播专业,继续招收本科生。1978由物理系组建空间物理系,设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空间物理学3个专业和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波传播、空间物理学、基础理论4个教研室,重新招收无线电物理学、空间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3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同年,武汉大学成立了空间物理系和无线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所。师生来自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和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两个专业。龙显灵教授是该所的第一任院长,并兼任所长。1981空间物理系设立空间物理博士学位授权点,梁柏贤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开始培养博士生。1984 ——1991无线电信息工程系1984。为了适应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武汉大学成立了无线电信息工程系。它的大部分师生来自空间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张素稳教授是第一任系主任。无线电信息工程系有无线电电子学(硕士)、无线电电子学和无线电技术(本科)三个专业。1990无线电信息工程系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授权。1984 —— 1991空间物理系设有空间物理(博士、硕士)、无线电物理(硕士)、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本科)三个专业。和侯先后担任部部长。1991年—— 1994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系1991年底,学校为了集中学科力量,形成更大优势,成立了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系。侯教授是这个系的系主任。1994 —— 1999电子信息学院成立1994 10。在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系的基础上,武汉大学成立了电子信息学院,先后由管教授和柯教授任院长。有四个系:电子信息系、通信与电子工程系、无线电物理系和空间物理系。两个研究所:武汉大学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图像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前者是国家级研究所,是我国从事无线电波科学和空间物理研究的中心之一。一个中心:教学实验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45万美元建成1990),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空间物理;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空间物理、无线电电子学、电路与系统、无线电物理;本科三个专业:电子与信息系统、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工程。1999 —— 2000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1999、电子信息学院与物理学院合并组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熊桂光教授任院长。1985——2000年,分析测试中心1985,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技术专业(专科)开始招生。90年代初,分析测试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科学系)精密仪器专业开始培养本科生。从65438到0996,分析测试中心开始培养精密仪器专业的研究生。1998期间调整了精密仪器专业名称:本科专业名称为测控技术与仪器,硕士专业名称为测量与测量技术与仪器。2001 ——电子信息学院2000年8月,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2001,1新成立电子信息研究所,由原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组成。柯教授任校长,蒋锁芬同志任党委书记,阎(2001 1至2001 5月),钟,郑建生教授,霍泰山,副教授任副校长。刘存、张艳任党委副书记(任职时间:2001 1至2002年3月);对原校区的专业和人员进行了重新整合。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光电信息工程系、教学实验中心和党政办公室四个系。2001上半年继续各校区原有顺序,包括教学计划。本科和研究生招生仍由各校自主进行(未划统一录取分数线)。下半年,学院统一了2001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调整了2000级学生的培养计划。1999及之前年级的学生仍按原计划培养。至此,电子信息学院实现了初步整合,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相关学科和专业1957-1978,电气检测室1957。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原院长张瑞金提出,为了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对模型试验中的各种非电量进行实际检测。于是,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系成立了以唐茂冠等老师为主要骨干的电测队。1963电测队划归电力部,电力部成立电测室,唐茂官任电测室主任,由此开始了非电量检测的专项研究工作。1978 —— 1989计量新技术实验室1978,电测室划归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名为计量新技术实验室,唐茂冠为实验室主任,曲本全、林为副主任。随后,新的测量技术实验室发展为非电检测技术实验室和传感器实验室两个实验室,分别由曲本全和唐茂冠担任实验室主任。在唐茂冠、曲本全、林、王晓东、黄天舒等同志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非电量检测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80年代中期,非电量检测技术实验室开始筹建一个新的专业——检测技术与仪器。1989 —— 1992检测技术与仪器专业经过多方努力,直到1989才开始招生。当时的专业是电力电子技术专业下的检测技术与仪器方向,招收大学生;本科开始招生1990;1991检测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并正式成立。最初几年,该专业一直隶属于“水电科学研究所”。1992 —— 2000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992。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决定将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调整到计算机系。1997,专业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2000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进入电子信息学院。2000年8月,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武汉大学。2001 1,新的电子信息学院成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整体进入电子信息学院。柯教授任校长,蒋锁芬同志任党委书记。
2008年4月,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前身)提出了“掌握物理测距、雷达测距、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即光学、机械、电学、测量学。同年7月,学院获准增设计量器具制造专业,随后成立计量器具制造系,由季增觉任系主任。这一时期,在、朱、季增爵等同志的领导下,为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9增加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和计算机技术专业(本科),同年招收无线电技术专业第一届本科。此后无线电技术专业不断发展,招生停止在1966。1966到1974,教学中断,学校取消。从1966到1973,停止招生8年,1970撤销学校,直到1974才恢复招生。1974 —— 1984光学测绘仪器系、电子测绘仪器系恢复招生1974。次年8月,测量仪器制造部分为光学测绘仪器部和电子测绘仪器部。刘宝良和袁分别是两个部门的负责人。9月,测量仪器制造专业更名为光学测绘仪器专业;无线电技术专业更名为电子测绘仪器专业。电子测绘仪器系有两个本科专业:电子测绘仪器、计算机及其应用;光学测绘仪器系有一个本科专业:光学测绘仪器。1984-1988光学仪器系、电子仪器系、计算机与无线电工程系1984电子测绘仪器系更名为电子仪器系,袁任系主任;光学测绘仪器系增加了一个专业:光学仪器校准,开始招生。1985,电子仪器系更名为计算机与无线电工程系,系主任为袁。65438-0986,光学测绘仪器系更名为光学仪器系,高宝山、陈晓东先后担任系主任。1988 ——1994光学仪器系和电子工程系1988 3月,计算机与无线电工程系发展为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两个系,袁任电子工程系系主任。电子工程系有无线电技术、电子仪器、测量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应用电子技术。1989成立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为袁。光学仪器系统没有调整。1994 —— 1996电子信息工程与精密机械学院1994 11。10月,光学仪器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成立电子信息工程与精密机械学院,袁任院长。学院拥有光学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三个专业:电子工程、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光电技术、光电仪器;四个专业:机械制造技术与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1996 —— 2000光电工程学院1996电子信息工程与精密机械学院更名为光电工程学院,何平任校长。同年新增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物理电子学、测量技术与仪器。1999,谢保康、蒋锁芬分别调到光电工程学院任院长、书记。2001 ——电子信息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2001 1新的电子信息学院成立,光电工程学院进入电子信息学院,柯教授任院长,蒋锁芬同志任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