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目标的历史演变

世界财务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演变。世界范围内财务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12-15世纪部分地中海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使得会计逐渐从单一记账阶段发展到双重记账阶段。纵观当时的会计环境,会计目标可以概括为:(1)为商人提供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交易和损益信息;(2)为经济往来各方提供债权债务信息。

第二,18的60年代到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机器工业时代,机器工业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大变化。这一时期,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企业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在这样的公司里,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这种会计环境的变化也引起了这一历史时期会计目标的变化,形成了新的会计目标:(1)为公司所有者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为公司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信息;(三)向债权人提供公司偿债能力的信息。

第三,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不仅进一步复杂化,而且不断变化。除了实现上述目标,会计还为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各种信息。到了现代,财务会计目标最早是在西方国家以书面形式提出的,应该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73的trueblood报告。它提出了四个问题:谁需要财务报表?需要财务报表的人需要哪些资料?会计师能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多少信息?需要什么样的财务报表框架来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信息?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借鉴西方优秀会计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关注会计目标,但尚未形成清晰统一的认识。只有在1992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这个规范隐含了中国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