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6”坡街滑坡

1简介

2014年6月19日凌晨2时30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大坡街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中心地理位置为东经109 31' 16 ",北纬25° 09 ' 07 "。滑坡有两处,分别位于大坡街西侧人工路堑边坡顶部和大坡街东侧下方的河堤上。其中一处滑坡宽120m,长7.5m,厚6m,体积5400m3,主滑动方向123。另一滑坡宽70m,斜长25m,平均厚度2m,体积3500m3,主滑向95°。两次滑坡损坏大坡街道2 ~ 4层楼房8栋,1家摩托车维修店滑入河中,直接经济损失约30万。由于疏散及时,避免了39户173人的伤亡。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灾害较小。

2地质灾害概况

2.1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

滑坡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峰高256米,相对高差76米,山体自然坡度25° ~ 45°,植被茂盛,覆盖率90%以上。山丘中下部为大坡乡街,地面标高180m。街道两侧的建筑形成一个人工斜坡,高度为24 ~ 36m,西侧坡度为56°。东侧弃土回填形成人工边坡,高22m,坡度约50°。大坡河位于坡脚,河床高程158m,岸坡高度15 ~ 22m,平均岸坡45°左右。这条河从东向西流。

(2)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滑坡所在区域覆盖有第四系斜坡残积碎石土,厚度3 ~ 5m,碎石含量约40% ~ 50%。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土体沿残积土与基岩接触面易发生滑坡、崩塌。下伏寒武系清溪组()为黄褐色泥岩、泥质砂岩,抗水性弱,易风化,机械强度低。新鲜岩石干抗压强度为26.6 ~ 192 MPa,软化系数为0.25 ~ 0.94。

(3)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资料,滑坡位于大坡-雅瑶向斜的核心部位,由大倾角寒武系地层组成,轴向ne,长38km,宽18km。区域地层产状为140 ∠ 68。

(4)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裂隙水,赋存于砂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在冲沟底部和侧部排泄至地表,形成冲沟尾泉。枯水期泉水流量为0.3L/s,地下水径流模数一般为6 ~ 6L/s·km2,水量丰富。

2.2地质灾害特征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大坡街滑坡包括两处滑坡,分别位于大坡街后山上方的坡顶和下方的河岸。

H1滑坡:位于人工路堑边坡顶部,坡高24 ~ 36m,坡度56°。边坡上部为4 ~ 5m的残积土,下部为强风化泥岩和泥质砂岩。滑坡宽120m,长7.5m,厚6m,体积5400m3,主滑动方向123。滑坡后缘沿山脊线产生一条近南北向弧形裂缝,裂缝宽度0.1 ~ 0.8m,错动1m;;前缘多次发生小规模滑坡。近800m3土石方从坡顶滑落,砸到坡脚民房,造成大坡街8栋2-4层楼房受损,塌方已堆积至部分民房三楼。

H2滑坡:位于大坡街下河堤上,宽70m,斜长25m,平均厚度2m,体积3500m3,主滑动方向95°。滑体前缘受河水冲刷,大部分滑体已滑入河中,少量滑体堆积在边坡上。山体滑坡导致坡顶1摩托车修理店滑入河中。

2.3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滑坡的发生主要是自然因素,其次是人为因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

H1滑坡:滑坡所在山体边坡上部为4 ~ 5m厚的坡土,下伏基岩为泥岩;1997期间,大坡街削坡建筑形成了一个高24 ~ 36m、坡度56°的人工边坡,改变了边坡的自然状态,切穿了土石接触面,形成了高陡的自由面,为滑坡、崩塌的形成创造了空间条件。2065438年6月18日突降暴雨,3小时左右降雨量近200mm。雨水渗透,导致土壤快速饱和,土壤强度降低,自重增加。此外,由于泥岩的防水作用,雨水渗入强风化泥岩后沿土石接触面渗流,使土石接触面摩擦力减小而滑动。

H2滑坡:大坡街施工过程中,削坡开挖的弃土堆积在河岸附近,形成高22m、坡度约50°的人工边坡,易沿原地形边坡滑动产生滑坡、崩塌;另外,这里是大坡河的弯道,河水冲刷比较强烈。2014年6月8日,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河水水位暴涨,洪水强烈冲刷岸坡,侵蚀坡脚,造成岸坡滑动滑坡。

3 .地质灾害检查和监测

根据气象预警信息,6月17日2014日,受热带高低空切变线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局地暴雨或大暴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气象局、水文局利用各种预警预报信息平台,及时向全区各市县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预报。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是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区之一。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党委、政府按照预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时启动地质防治工作,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紧急部署全乡地质灾害防治、抗洪救灾等各项防治应对工作,要求各相关责任人, 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加强值班,对雨情、河水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隐患点进行巡查和监测,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和应对工作。 受强降雨影响,6月8日16之前的48小时内,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累计降雨量已达195毫米。到438+09年6月65日凌晨2点半,大坡街道地质灾害易发区一居民听到房屋后墙被砸的声音,立即起床查看。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检查监察组加强了监察。到6月19日上午6时,山坡滑坡后缘裂缝变宽,前缘土壤加速滑动,是滑坡的加速滑动现象。巡查监测组立即向大坡乡党委政府负责人汇报,乡党委政府立即启动滑坡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组织大坡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派出所全体民警前往现场,按预案开展应急处置。19年6月,上午10,山体滑坡。根据柳州市主要领导指示,融安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灾害现场,会同大坡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组成一线指挥部,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紧急有序组织受灾居民撤离,并作出妥善安排。由于预警及时、监测及时、决策果断、措施得力,融安县大坡乡成功避免了39户173人的伤亡,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4.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本次大坡街道“6.19”滑坡应急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提前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和应对准备。

2014汛期以来,自治区召开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加强防汛防灾应对工作。5月18日,为增强各级应对汛期突发事件的能力,自治区防汛演练在南宁举行。5月28日,自治区政府应急办、国土资源厅、钦州市人民政府在浦北县联合举行2014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救灾演练,并组织各市县观看电视直播,以创新的方式切实提高各地防汛防灾的应对水平,在汛期前及时加强我区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知识。

(2)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

大坡乡“6.19”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前,根据融安县降雨天气过程,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及时向各市县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黄色预警信息。融安县政府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组织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加强应急协调联系,做好雨情实时监测预报工作,根据雨情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报数据,对地质灾害进行短期预报,预测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地点、灾害范围和影响程度;同时,要求大坡乡政府加强应急值守,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监测,发现险情及时上报。6月18日,融安县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融安县通过农村气象预警喇叭多次发布气象预报信息和实时降雨信息,其中6月18日7时26分,大坡乡两小时降雨量达62毫米,18时降雨量超过195毫米,6月19日凌晨,灾民发现地质灾害前兆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裂缝和他们通过加强监测,迅速向大坡乡党委、政府报告险情,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必要依据,为成功避险赢得了宝贵的疏散时间。

(3)建立前线指挥部,负责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

灾害发生后,大坡乡党委、政府及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干部职工手持高音喇叭,挨家挨户通知受威胁群众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融安县主要领导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按预案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并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其他县领导担任副指挥长,成立了监测组、安保组、应急救援组、安置组、后勤保障组五个应急救援小组。每个组长由L县领导带队,组员由相关厅局领导组成。各应急小组立即按照工作职责开展救灾应急救援工作。监测队负责调查核实险情,组织监测预报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划定危险区域,在滑坡体裂缝处设置4个监测桩,对滑坡体变化实施24小时监测预警;安保组负责地质灾害重要路段的交通管制,维护交通秩序和现场治安秩序,在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和警示牌,用木板封闭危险区域,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禁止人员出入;救援队负责受影响居民的紧急救援和卫生保健。在专家的指导下,在滑坡后缘裂缝上方3米的山上开挖排水沟,将滑坡裂缝掩埋压实,并在滑坡体上覆盖彩条,防止地表水渗入裂缝,减少雨水和地表水的渗透,起到防滑的作用;安置组负责受威胁群众和重要财产的转移安置,通过走亲访友、设立临时安置点等方式安置受灾群众;后勤保障组负责灾区电力、通讯设施的紧急抢修和恢复,以及救灾物资的发放等后勤保障工作。在指挥部的统一统筹指挥下,各应急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有序组织救援工作,使39户受威胁群众173人成功避险。

(4)做好灾后处置工作。

灾害发生后,融安县政府委托地质灾害技术支持单位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提出了滑坡应急处理技术方案,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大坡乡“6 19”滑坡应急处理方案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了削坡清除滑坡隐患的方案,并迅速委托专业技术公司负责清理和工程监理。方案科学合理,委托公司专业技能强,信誉好,灾后后续工作将在短时间内有序、及时、扎实开展,隐患有望得到根本消除。

5经验与启示

(1)领导重视是前提。

险情发生后,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县领导带头,各单位快速响应。他们在滑坡现场组织疏散、隐患排查和灾民安置,确保滑坡危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融安县领导干部大力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地质灾害防治专题会议;下发文件明确预防重点。每年汛期由县领导带队检查督促重点隐患点,明确落实防范责任和防范措施。

(2)宣传培训是基础。

融安县十分注重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和培训。每年拨款近7万元用于灾害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利用地球日、土地日、三月三等节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每年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明白卡1200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灾害点、公路沿线设立警示牌260个,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真正到达“点”户。

每年汛期前,融安县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2名乡镇干部、村干部、中小学校长、班长等相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结合全县地质灾害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干部群众传授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使其掌握地质灾害的分类、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前兆,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监测,掌握正确的地质灾害应急措施。县政府每年还组织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深入全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让群众真正掌握和运用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不断提高地质灾害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

(3)群防群治是根本。

融安县政府历来重视群防群治工作,一直将其作为监测险情的重要手段。柳州市政府每年都与县政府、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监测员签订责任书,分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形成横向纵向的工作格局。融安县政府每年投入20多万元建立和维护全县群防群治系统的运行。目前,已实施地质灾害监测仪307台,分段进行管理,覆盖全县12个乡镇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确保每年汛期有效排查、巡查、核实。一旦发生灾害险情,能够及时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及时预警地质灾害是关键。

及时准确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在此次成功避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融安县收到区域、市级地质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后,安排专人收集整理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遇到极端天气情况,及时通过短信平台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全县防灾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提醒他们做好地质灾害巡查防范工作。2014年,先后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21000余条。同时,自治区气象部门在融安县12乡镇安装了14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实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在融安县雅瑶乡福田村大邦屯、董琦乡梁北村二窝屯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4台地质灾害自动监测仪器。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使广大群众及早了解和准备气象预警信息,及早发现、制止和处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5)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保障。

融安县根据乡镇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出台了《融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融安县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相应修订完善了乡镇和隐患点的防灾预案,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巡查等各项制度, 值班和快速报告,有效保证了县委、县政府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按照应急预案有序开展应急处置。

(6)科学处置地质灾害是重点。

强降雨过程中,融安县委、县政府要求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巡查监测;根据雨情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报数据,进行地质灾害短期实时预警预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决策果断、科学。在专家的指导下,应急救援队在滑坡后缘裂缝上方3米的山上挖排水沟,掩埋滑坡裂缝,并用彩条覆盖滑坡,防止地表水渗入裂缝,减少雨水和地表水的渗透,起到了防滑的作用。在滑坡裂缝处设置4个监测桩,24小时监测预警滑坡变化;在危险区域拉警戒线,设置警示标志,维护交通秩序和现场治安秩序,登上危险区域,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禁止人员出入;依靠亲友、设立临时安置点等方式安置受灾群众;定期通报灾害处置情况,加快灾后重建进度,积极与灾民沟通,稳定灾民思想情绪,是应对地质灾害的科学有效措施。

(7)传播创新是亮点。

融安县还合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利用手机微信建立了“本地融安”微信群,汇集了县乡政府领导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不仅加强了平时的业务沟通,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创新了信息沟通方式,也更好地发挥了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作用,便于现场指挥部及时、科学、有效地采取有力、更完善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