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历史
公元280年,晋国名将王浚的水军攻打建业城,东吴主将孙皓在几乎徒劳的抵抗后投降,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画上了句号,大晋朝统一了全国,后来被称为“三国归晋”。
乃司马懿之孙司马燕、司马昭之长子、司马家诸人,皆有能人。与诸葛亮打了多年交道的祖父司马懿,终于把这个千古功名拖死,夺取了魏国的政权,而他的父亲司马昭不仅控制了魏国的政权,还征服了南方的蜀汉。刘姓流传了这么多年,最后彻底断了。到了这一代,他终于取代了魏,统治了国家。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一分为二,但能统一全国的君主真的很少。与其他人相比,司马燕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仁”。司马燕取了曹魏,但没有杀魏帝曹桓,而是封其为陈留王,并允许其用皇帝的仪礼,所以写信时也不用做诸侯。这种事情在晋朝也出现过,但原来是蜀汉王朝。或许是因为司马家出身于士族。司马燕和身边的大臣们关系很好,大臣们说话都很随意。即使他们说他的坏话,他们也一笑置之。仔细看。晋朝就是如此,君弱臣强。大臣比皇帝横多了。
司马燕不能称之为贤明的国王,因为他只是为这个国家打下了基础,却没有为这个国家打好基础。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他选择一个白痴皇帝和一个诸侯王带兵出国的制度,为西晋的崩溃埋下了祸根。
如果他的皇帝儿子不是傻逼,藩王就算想作乱也没有机会,如果没有藩王带兵的制度,那么国家大事的混乱就不会像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就像一场绞肉机,中原所有的力量都被消耗殆尽,中原形成了一片真空。曾投降中原的游牧民族以各种借口进入中原,后世常称之为五乱中国。
中原一片混乱。先是匈奴,然后是桀、鲜卑,蜂拥而入。先是和金朝作对,然后是内部争斗。真是一团糟。司马燕的远亲司马睿跑到了司马燕打下的东吴都城建康。在王导的全力支持下,他们过着小朝廷的生活。
也许是突然成了皇帝,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也许是江南的风景太好了,舍不得离开,司马睿不想回到战火纷飞的北方去。
南方还算稳定,北方却苦不堪言。能走的只能被胡人压迫。即使他们不受压迫,生活也会很艰难。人每一次痛苦的时候,最大的希望就是从地平线上降下一个神,至少是一个英雄,来拯救自己。
祖逖试过了。他在北伐中以仲六靖的英雄气概与后赵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没有私心。他真的是一个大英雄,但是他没有完成北伐的使命就去了。
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有项羽转世之称的冉闵身上,但是这个希望被慕容柯的连环马扼杀了。
然后大家把希望转向南方,一个叫桓温的将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但是将军到了长安,大家才知道将军更看重南方的势力,于是掉头回去了。
曾经,仁者傅坚和摸虱子的王蒙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但王蒙早逝,仁者傅坚突然好像失去了主心骨,开始了南征。可惜人心还是向着东晋,运气还是在南边。东晋在泗水一战中大获全胜。虽然失去的土地没有全部收复,但前秦还是分崩离析了。
或许慕容家族才是希望?这家人长得帅,又不凡,用慕容柯和慕容垂统一全国,可能不难。可惜,世事难料。一战后,慕容家族衰落。
大家都不知道这种痛苦会持续几百年,直到建立一个叫隋的王朝。这期间所有的人都只是匆匆路过,在史书上留了几个笔记就走了,只是有的人走的多,有的人走的少。
我们总是崇拜那些留得太多的人,哪怕是虚名,但至少能给后人留下无尽的话题。他们中的一些人,我们称他们为英雄,比如祖逖。英雄中,有人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们创造了历史。
请记住这个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他的名字叫刘裕。
第二,主人公出身贫寒。
公元363年,东晋武帝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出生。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苏徐州),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当年说上天要让西楚之地的霸主项羽转世,大家都以为是冉闵,说是刘裕还行。当然,刘裕和项羽的关系并没有和项羽的死敌刘邦那么亲密。
也许是两个汉朝的关系太辉煌了。在那个时候,人们总是把刘和始祖刘邦联系在一起。所以真正恢复汉朝的刘秀,说自己是汉朝的一个宗族。分天下三分天下的刘备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日后成为王朝主人的刘裕也说自己是汉朝的宗亲。
但是,他的汉室离得很远。钟山王静之后,刘备可以算是刘邦的直系后裔,而刘裕的祖先是刘邦的弟弟蛟刘。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旁系。而且这个时候不是汉朝末年,而是东晋。他的汉室身份对他来说得不到任何好处。他的汉族身份只能作为一个谈资。实际上,匈奴人刘渊也自称为汉室,建立了汉国。或许正因为如此,刘裕选择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宋”作为自己的朝号,而不是重建汉朝。
那是另一个故事。公元363年,我们未来的皇帝刚刚出生,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一个皇帝诞生,大家会给什么吉兆?相对于吞红日的梦想,龙凤下凡,总之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刘裕出生时有什么吉兆?可惜有没有这样的吉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刘裕的母亲赵,在刘裕出生后就去世了。
刘裕的家境不太好。他的生父刘俏只是个没油水的小官吏。埋葬他的妻子会花很多钱,抚养一个婴儿也不是那么简单。古人没有像现代那样用奶粉喂奶的习惯和条件,只能母乳喂养,只好请奶水充足的女人做奶妈,不过要花钱。古代小说里,读书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得带着孩子到处求人,吃几百奶。刘俏估计他没有那个时间和面子,况且他一想到孩子死去的妻子就气得准备抛弃刘裕。
按照古代的演义,这个刘裕一定是被某个达官贵人的仆人抛弃后捡回来了。然后这个权贵家庭没有孩子,可以当自己的孩子养。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将继承家业,并在未来与自己的父亲交朋友。爱上自己的姐妹是喜剧,爱上自己的姐妹是悲剧。这是一场雷雨。按照西方历史的写法,刘玉会被狼群收养,最终成为英雄并建立一个叫罗马的国家。如果按照武侠小说的写法,刘玉会被哪个和尚道士收养呢,还是山里的师傅,长大学了武功,后来发现身世扑朔迷离,原来是个...
打住,刘裕的故事没那么戏剧化。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被舅舅刘万和和舅妈杜救了,舅妈是他的奶妈,寄宿在他家。作为姑姑和奶妈,杜对他很好,甚至对他,连他的二儿子刘的奶都没有喂过。据说刘后来智力有点问题,因为他断奶太早。刘裕日后很照顾刘的家人,而他又如此厚道地报答这份恩情。但如果杜甫看到的是日后刘裕的成就,那就言过其实了。刘备当年之所以受到刘的器重,是因为刘备已经成长起来,表现出了一定的潜力。说起来很不可思议,杜氏能看出宝宝的刘禹佑是个皇帝。杜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同情。
刘裕在姑姑家住了两年才回家,然后,用一句更通俗的话说,茁壮成长。他变成了一个大方,七尺六寸长,性格刚强,不卑不亢的奇人。
不过,这个奇怪的男人没什么好评论的。此时,刘裕的生父刘俏已经去世,由他的第二任妻子、刘裕的继母萧抚养着刘裕和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刘裕对后妈很孝顺,但事业不太好。他靠卖鞋为生,和他的前任刘备很像。说也奇怪,当时的柳家也不是没有人才。当时刘备的个人条件刘张都比刘备好得多,北朝著名官员也在刘裕时期。但总是刘备和刘玉出身贫寒,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不过说起来,刘家四大最有名的皇帝,刘邦和刘秀,刘备和刘裕,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好习惯。刘邦被父亲看不起,认为他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刘秀年轻时喜欢窝藏罪犯,显然是个土豪。刘备虽然还是想读书,但也喜欢拉帮结派,做小混混。看他打杜佑的脾气,火气挺大的。到了刘裕的时代。甚至因为欠钱,还被捆绑殴打。如果他的好朋友王米不帮他还债,我们只能在史书上看到一个例子,一个叫刘明宇的赌徒因为欠钱不还而被打死,以警示世人。当然这个例子只会出现在一些笔记里,不会出现在皇帝的传记里。
将来刘裕会不会改掉这个坏习惯,不得而知。但是,看到他将来要打仗,他胆子很大,胆子也很大,经常能成功。不知道是不是从赌练上来的,他手下的将军比他手下的赌徒强多了。
其实,刘裕不仅爱赌,还喜欢吹牛。有一次在Chikurinji,众僧都说他有龙光,他一箭射伤了一条蛇,这是一个王者的传说。这和他的前任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差不多。估计是刘玉书读书少,编的故事不圆。然而,在刘玉成死后,这些故事有尊严地进入了正史。
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整个世界。此时在西方,罗马帝国的首都已经迁到了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很快就会被分为东西两部分,罗马很快就会被蛮族征服。东方的中国,北方的前秦帝国,就像传说中的大秦帝国一样欣欣向荣。百年难得一见的巫师王蒙,在仁和蛮王苻坚的辅佐下,统一北方后死去。此时的付建正处于事业的巅峰。中原,塞北,西域,辽东,巴蜀,汉晋原有的疆域,大部分都在他手里。只有南方的东晋还保留着汉人正统的名字,真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然而,这个眼中钉太难啃了。东晋政权虽然偏安一隅,但依然大行其道,也出了几个将军。当时的汉人也很会打仗。苻坚压制不住自己一统天下的野心,终于不顾劝阻,率领百万大军南下。然而一战,东晋白面书生谢玄大败苻坚,前秦帝国内部矛盾集体爆发。转眼间,东晋已无力北进,天才名将谢玄很快病死。
且说刘,淝水之战时,已有265,438岁。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参加了这场百年罕见的大战役。事实上,此时他还没有参军。或许是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的勇猛引发了他的骄傲,又或许是他想脱颖而出,他准备参军。
东晋时期没有科举制度,做官的方式主要是推荐,大部分有权有势的官职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像武帝这样一个没有背景、家境贫寒的平民,顶多是像他父亲那样的小官,运气好的话也许可以做个地方官,但做大官是不可能的。
但两晋承袭汉制,因军事成就获得诸多嘉奖。普通人成就事业的唯一途径就是参军。当时并没有后世那种“好汉不当兵”的习惯。虽然大多数普通人以务农为生,但并不存在对参军的歧视,法院也不会在士兵的脸上刻字。特别是金朝的兵制已经从官制军制发展到募兵制,著名的北府兵也是从北方招募流民组成的。
但是,参军容易,成大事难。金朝士族势力强大,大多手握实权。像桓温、谢玄都是贵族家庭出身,所以能掌握实权。像武帝这种冷酷的人,要成大事,掌大权,并不容易。
然而,这是唯一的办法。刘裕参军,也许是因为自己条件好。成为状元将军孙无极司马,开始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
-
——作者:秦剑山河
-发布日期:2005年4月-19 3: 14: 00。
-
第三,酒后看剑。
说到刘裕参军,就不能不说刘裕加入了北府兵。东晋后期主要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桓温主动在泾阳加强军队,是当年桓温西征的主力。虽然上次北伐损失很大,但元气未伤。经过桓冲、桓玄两代经营,实力相当,是东晋西线主力,但朝廷对桓家又恨又怕。为什么?当年桓温明明是想篡位,只靠谢安的拖延战术和晋帝的哭闹才混得下去。之后,虽然桓冲对朝廷还算忠心,但朝廷并不放心把泾阳军控制在桓家。
我们不能依靠泾阳来加强军队,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这就是金代后期第一支强兵北府兵。这支北府兵是谢玄为了抵抗前秦,招募北方流民而建立的。这支军队建立后屡立战功,在一战中更是赫赫有名,北府军大本营就在刘裕出生的京口,名声在外。想参军自然要加入北府军。
起初,刘裕在老将孙无忌手下工作。此时北府兵的创始人谢玄已死,王恭掌管军队。但公元398年,清兖州为王恭刺史,广州为桓玄刺史,南郡为杨盖对口。禹州的余凯对朝廷的司马道子不满,造反了。由于刘牢之的叛乱,王恭被抓获和杀害。刘牢之代表王恭掌握了北府兵的大权。其他三镇与法院达成协议撤诉。在这里,刘裕应该是随军的,但没有他作战的历史记载。我们再看到他的时候,是孙恩智的反叛。
东晋政局腐败,使他人有谋反之心。这一次不是因为别的强镇,也不是因为朝中权臣篡位,也不是因为北方的胡人南下,而是因为东汉以来一直流传的五米豆刀。
东汉末年,太平道策动黄巾起义。事实上,与此同时,蜀中还有一个由张道陵创立的“五”道。他和太平道虽然同属道教,但不属于一个体系,黄巾起义也没有造反。日后校尉张鲁也以诸侯身份占领汉中,张鲁日后投降。但是五米豆刀在各地都有发展,东晋也受到很大影响。很多火葬。和当年的张角一样,五斗米道的首领孙泰(他也是朝廷的官员)也是造反的,但是被司马道子杀死了,他的侄子孙恩却逃了出来,成了海盗。三吴之地不满朝廷的“乐书”(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佃农再当兵),就上岸聚众造反。在短时间内,他聚集了几十万人,他要求法院杀死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司马原宪,这很可能会闯入健康。那是公元399年。桂圆三年。
(说个好笑的事,王羲之信了,但信了也伤了他儿子王凝之,信的太深了。主帅孙恩造反了。他居然说可以用道术克制自己,他真的忘了对方的身份。之后逃跑,被杀。幸好他的妻子谢安的侄女谢道韫组织了一个家庭进行抵抗,并得到孙恩的赏识,避免了全家遭殃。)
朝廷自然不会听他的,下令谢衍和刘牢之去围剿。此时的刘裕被列为刘牢之元老院的军事,应征入伍,也就是远征,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名将。
在这次探险的开始,一个传奇的事件发生了。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上的记载。”打了孙恩,引于从军,以致数十人被捕。当有千贼,迎之,众将皆死,余落于岸。当小偷准备上岸时,于芬用长刀杀了几个人,但他上岸后仍然大喊大叫。贼都走了,余杀了很多人。刘责怪于久久不归,便领兵去找他。当他看到余一个人带动了几千人,他叹了口气。因攻贼,破之,俘千余人。”
历史上有很多武将被称为“万人敌”、“千人斩”,但大多是指这些武将骁勇善战。他们并不是真的说能打一万人一千人,其实也就几十个人。否则就没必要花钱养军队了。找几个这样的超人就够了。但是,我们真的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一个。《南史》被后人怀疑造假,夸大事实,声誉不高。但是司马光是极其严肃的,他的《资治通鉴》通篇引用了这段话。真的有一千个敌人吗?
敌人数量多应该是事实,不然跟着他们的人都不会死,但肯定有一些因素。孙恩的基督徒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大部分人都是乌合之众,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第二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强大的战斗力。第三是他们非常迷信。
强大的战力已经表现在刘裕身边的人都死了,另外两点我觉得可能是刘裕一敌二的关键。史书上说“于芬用长刀杀了几个人”,可能是敌人的首领,或者是最有战斗力的人。杀了他们对敌人有威慑作用。其次,杀死首领在组织指挥上有一点混乱,这甚至是严密组织然后有迷信。迷信一方面会造成巨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会造成战斗力的崩溃。刘裕的勇猛和一些具体的细节可能会让人以为此人是某神的转世,人不与神斗,就会出现独驾千人的场面。
当然,刘裕的勇猛和智慧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说别人是怕早死或者逃命,那么从小喜欢赌博的刘裕是极其嗜赌的。其实不止这一次,以后无数次,他都是通过风险的。这次千人独驾,最大的好处不是造成了这个奇观,而是这个奇观被的儿子刘看到了,他叹了口气。他非常钦佩刘裕,两人成了不离不弃的朋友,刘的器重使对他刮目相看。(说起刘牢之的祖籍,和刘裕一样,他们都是程鹏人,而且同姓。不知是不是一家人,但刘裕在某些方面很像刘牢之。更何况这场“千人之战”让他的军队名声大噪。
有了刘裕这样的五虎将,北府兵自然更加强大。东晋第一强军对付乌合之众还不是小菜一碟。不久,孙恩逃回当了海盗,江东局势得到缓解。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扭转了局势。这是谢衍之死。说起东晋的士族,我们会想到王谢的两个家族。其实他们说是家人,但是没有能力和信用。这个家有什么用?王家对东晋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导几个朝代的宰相都曾说“王妈* *天下”。可惜王敦造反了。也许这是基因突变,而是谢那一代的名将,而谢玄是天才的儒家大将。淝水之战让他们的名气上升到了最高点。不幸的是,谢宣相继去世。这个谢衍是谢安的儿子。当年,他和谢玄在淝水立下赫赫战功,是现在谢佳唯一的大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得到。长此以往,他成为继父亲之后的朝廷或军事领袖也不是不可能。至少他在,说明士族和朝廷还是有实力的,各镇也要筹划叛乱了。但建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卷土重来,谢衍被部下张猛所杀,朝廷无用,只好抽调北府兵围剿。
原来朝廷是用世家大族谢衍牵制北府兵,再用北府兵牵制泾阳。现在谢衍死了,朝廷只希望北府兵效忠。不幸的是,刘牢之不是一个忠诚的人。这是后话。
是刘裕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怎么的。刘裕经常要以少胜多,在其他章节,在海晏。但是,他总是屡创佳绩。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北府兵的正规军比孙恩的乌合之众强大得多,而且还占了守城的便宜。另一方面,也是刘裕的惯用伎俩。
比如涉及海贼时,“北方产海盐,高祖追之,城筑于海盐。每天都有贼来攻城,城内兵力非常薄弱。高祖选了几百个敢死的人,脱了铠甲,举着短兵,闹了一场。贼大惊夺气,因惧而逃,弃甲而散,斩首其将姚盛。连战虽胜,但寡不敌众,高祖深感忧虑。一天晚上,旗子被藏在公众面前,如果它被躲避了。明早开门,好让几个人进城。贼问刘曰:“夜已深矣。“贼若信,必领众人。高祖乘其懈怠,奋勇出击,破之。”(《宋武帝传》)
这两次攻击都是趁敌不备,让敌不知情,偷袭成功。现在我们自然认为这个计划很简单。其实要知道,孙恩不是傻子。要愚弄他并不容易。刘裕做了很多努力来迷惑他。俗话说的好,一脚上去,魔鬼也上去了。这是个有风险的买卖,像诸葛亮这样谨慎的人只会偶尔做做。这个刘裕生来就是赌徒,不怕冒险。不,几天后,他又来了,只不过这次是野战。
追击时,海晏让鲍露派的儿子兼继承人带一千士兵去帮助他。这个兵并不比团练强多少,也不比孙恩的兵强多少。此外,人数很少。刘裕劝他把吴冰带在身后,也是一番好意,但这份好意却被当成了驴肝肺。正因为如此,他被认为想独占胜利果实。(孙恩抢了不少金银。)包思志不同意。刘裕只好设下埋伏,制造更多的旗帜和战鼓,战争一打响,就弄出点动静。古代一般有很多旗鼓,这是固定的。于是,孙恩的军队先被吓退了,但这次撤退是主动撤退,不是溃退,也是战力。继承人的弟弟迫不及待地追上来,自然就被消灭了,他就完了。而且前军战败,自然冲到后军。(不然中国为什么这么重视先行者?)刘裕不得不战而退,但也是大伤元气,像上次一样即将全军覆没。他又走了一步。他不是退到原来的空伏击地了吗?他让大家停下来,说每个人都应该休息一下。如果他们有空,可以收拾一下,看看别人有什么好衣服,好拿回去当旗子或者拿去当铺卖。这种习惯在部队很常见,但通常在拿战利品的时候会被打败。这一次,撤退的军队如法炮制,震慑了追兵。
这也是被刘裕几次撤退吓到了才再次进攻。如果是新手就不好说了。追求者只是想先看看是怎么回事。又有埋伏了?这时,刘裕出来呼救。他是赌博的老手。他出轨的时候要求脸不要跳,眼皮都不眨一下。这种虚假的求助也欺骗了别人。)主动退出。这比《三国演义》的片段更神奇一点。但是,危险并不像我们这些读书的人那么简单容易。双方肯定尝试过几次,心理也有了很大变化。
刘裕真是这个孙恩的克星。之后,不满一千人,厌倦千辛万苦的刘裕军队,在丹徒被孙恩击败。后来刘裕水陆追击孙恩,硬是把他赶回了海上。元兴元年孙恩回来,刘裕不在,却被新靖打败。他投海自尽,而他的妹夫鲁迅却继续投游斗,这给日后的刘裕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是后话。
在讨伐孙恩的叛乱中,刘裕屡战屡胜,已成为北府兵的一颗新星。他的名气仅次于刘牢之,为建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已经把他当成了一个常胜将军,但更应该关注的是他对军纪的掌控。
古代军队纪律很差。不仅是小偷,连官兵也经常闹事。其实这很正常。当兵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军人心理压力大,需要调整和发泄。如果法院奖励他们好,说他们只是拿钱过夜就可以了。但是朝廷大多数时候都很吝啬。(有慷慨的,但那些皇帝都叫败家子。)大乱时,朝廷无钱赏赐,只好纵容士兵劫掠。(唐朝安史之乱,回纥兵帮助收复长安,皇帝答应带着回纥兵搜长安。如果不是郭子仪向文武官员求情,长安城的城墙早就被挖开了。)其实大部分军人都是穷人。这个兵吃的是幼粮,不可能一直干下去。这个工资多少?以前没有养老保险,所以经常看到每次打仗都有扔掉衣服丝绸财物骗敌人抢的计划,而且每次都奏效。敌人衣服不够,谁来抢!(但这也没办法。英国侵略印度中国的时候,不缺烧杀抢掠。现在连发达国家的士兵都抢劫了。)这支北方政府军正在招兵买马,无异于政府建立的变相雇佣军。这个军纪也好不到哪里去。刘牢之输给慕容垂,就中了弃钱骗北府兵抢钱的老把戏。老家的人我都认识,不好意思抢。到了三吴异乡,就乱了。北府兵在三吴,军纪实在不好,所以孙恩经常回来聚众。但刘裕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始终克制士兵肆意掠夺,对外界的评价很好。世界上令人钦佩的名人之一是努力战斗,另一个是热爱人民。很多人能做到这第一,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第二,而岳飞做到了,所以我们称他为英雄,一直敬仰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记录,还因为他的军队的军纪。)刘裕此时的表现也很好。如果将来他不是篡位者,我们会把他当岳飞那样的名将来崇拜。现在我们只是称他为一代帝王。
但是,此时的刘裕还是一个初露头角的建武将军,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