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徐州兰陵郡王高长恭简介:《兰陵勇士传说》邙山之战

导读:近日,电视剧《勇士兰陵》正在卫视热播,其中勇士兰陵高长恭一直是历史上的神秘人物。众所周知,北朝的历史总让人有一种黄沙扑面的苍凉感,但传说中的勇士兰陵却留下了柔美俊朗的身影。一曲《兰陵大侠破阵》让兰陵大侠名扬青史,其神秘的来历和美丽让人趋之若鹜。

传奇舞曲背后的莽山之战

据史书记载,高素,勇士兰陵人,字孝,长巩(约541-573),北齐大将,元年(560),高素为徐州兰陵郡王,世称勇士兰陵。他的一生既不波澜壮阔,也不精彩传奇。历史书上只记载了400多个字。有意思的是,在民间记忆中,战士兰陵的形象出奇的生动。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这位英俊的王子帅到每次带头都戴着狰狞的铁面具。这个传说很生动,但是正史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么这个严肃的传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早在唐朝,这个传说就已经定型了。崔在《焦芳纪》中记述黛面(又称大面)的由来时记载:“兰陵武士长得恭敬、勇敢,状如女子。他觉得自己不够厉害,就刻了木头做面具,临阵退缩了。”在端安节的《乐府杂记》中进一步解读为“以其美姿,每次入役皆蒙面,而后得胜。”正史中只提到邙山大捷之后,“武士们一起唱了一首歌,也叫“武士兰陵入阵”。“鲜卑人善歌善舞,武士兰陵‘声情并茂’,音乐相当和谐。所以帐下军士作词谱曲是合理的,会鼓舞士气。史书中记载,勇士兰陵只经历过两三次战争,而名垂青史的“邙山胜仗”也是与北齐名将段绍、胡一起获得的。率领这次战役的将军不是他,而是一个姓段的邵。

公元564年,北周的宇文护联合突厥攻打北齐。北齐重镇洛阳在北周被数百军队包围。北齐皇帝迅速调集军队开道,先派战士兰陵高长恭和大将胡,后又派都尉段韶与之会师。北齐会师后,以战士兰陵为钟君居高临下等待周军,周军前队为卒,于是冲上了山。段绍诈败,引入深谷。起初,他命令所有部队下马,奋力一战。此时周军精神已衰,瞬间崩溃,或坠崖或投河自尽,死伤无数,其余皆逃。高长恭,勇士兰陵,率领五百骑士,左右夹攻,冲入洛阳城下栏,手执。城里的人不知道是谁。直到兰陵武士避而不显,他才被自己的实力所鼓舞,派出数百弓弩手迎击兰陵武士。周将不愿意战斗,所以他将从周围撤退,并放弃了营地。从邙山到水谷,沿途将有无数英里。兰陵大侠深入敌后的勇敢,随着《兰陵大侠入阵》的演绎,逐渐名扬天下。当时北齐军装还是红色的,北周军装还是黑色的。试想,五百红袍铁甲铁骑,如潮水般席卷过北周军的重阵,犹如一片黑云。这是多么令人震惊。这场在历史上被称为“莽山大捷”的战役,以北齐军队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于是,勇士兰陵一战成名,从并州刺史升任官阶,从此登上北齐政治舞台。

美丽背后的神秘生活

唐代名曲《兰陵大侠入阵》表演时,扮演兰陵大侠的演员戴着“身穿紫衣,腰系黄金,手持马鞭”的面具,载歌载舞,并做出各种指挥、刺戳的手势。其夸张的面具被认为是中国戏曲面具的起源。《勇士兰陵》慷慨激昂的主题也被搬入军傩,在仪式上宣告军权。

今天日本武士兰陵的乐舞中面具眼睛和额头可以活动,这是受唐代以来金眼狮(舞狮驱邪)傩面具的影响。

但战士兰陵的标志性面具,在史书中其实是作为头盔明确记载的。历史包含了“长期尊重和回避的面孔。”这是什么?“周”是一种带面甲的头盔,流行于北齐时期,可以遮脸,并非战士兰陵独有。在史书中,东魏、北齐、西魏都出现过“铁面”装备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