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各个时代的电视电影?最好详细一点
《雁南飞》、《一个人的经历》、《士兵之歌》、《晴空万里》等战争题材电影在五六十年代之交掀起了苏联电影创作的新浪潮。这些电影通过关注战争中个人的命运,研究人的道德问题,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和全人类的伤害。这一时期走上银幕,从精神和哲学层面进行研究的电影《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后来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70年代的战争题材电影,既有《解放》等展现战争进程的历史片,也有《为祖国而战》、《黎明在此无声》等展现局部战争的片。这些影片中的主角既平凡又普通,但在展现自己的坚定、可靠和信念时,却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过人之处。
2000年以后,表现二战题材的俄罗斯电影更多的是关于战争,强调反战思想,比如《布谷鸟》。还有一部电影《星》,继承了苏联战争片的优秀传统,表现了苏联军人的英勇抵抗和牺牲精神。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的新影视作品有了新的视角,不仅触及了以前没有触及的领域,还展现了战争中的重大悲惨事件,如“护卫舰PQ-17”“被军纪惩罚的人”。去年的电影《自己人》表现了三个红军在逃跑时被德军俘虏并逃脱的行为,揭示了人们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新浪潮电影中的普通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前苏联电影创作形成了新的浪潮。原因之一是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文艺政策的松动,创作空间的相对自由。在这种背景下,一批描写战争题材的电影,无论是人物的设定,还是艺术手法的运用,都颇有新意。在这些作品中,普通人开始成为银幕上的主角。影片通过他们在战争中的命运,通过他们的苦难经历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通过他们的个人经历和心理感受,再现了战争的全过程和苏军所经历的苦难。对人物、战局、生活环境的真实描写,使影片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吸引了广泛的观众。它们不仅在苏联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被载入世界电影史书。
组成这股浪潮的电影是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南飞》、《一个男人的经历》、《士兵之歌》、《晴空万里》。
电影《大雁南飞》(1959,卡拉托佐夫导演)描述了维罗妮卡的命运,一个在战争中心受到创伤的普通女孩,跌倒了又站了起来。并不出众的维罗妮卡出现在银幕上,与以往电影中的主人公相比,是创作上的突破。维罗妮卡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天真易受骗,空想不切实际,视野不够开阔,精神层次不够高。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她经受不住生活的严重打击,在困难面前失去了位置,被男友的哥哥马克诱惑,背叛了心爱的鲍里斯。当她得知马克的虚伪自私后,再次离开了他,几乎走上了绝望的道路。最后,她找到了自己,回到了人民中间。
影片通过维罗妮卡从充满爱的幸福,到她在困难面前跌跌撞撞,再到她鼓起勇气恢复和回归人民的整个心路历程,总结了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经历的各种磨难和考验。他们没有在敌人的进攻下倒下,而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影片的新颖之处不仅在于成功的人物塑造,更在于造型和表现手法的刻意创新,以及诗意的叙事描述。影片以情节剧的形式进行结构,通过散文式的描写,再现了一种诗意的氛围。诗意的体现不仅仅是通过比喻、象征、隐喻,更是通过电影的整体结构。作者首创的新表现手法,摄影师以“情感摄影”理念拍摄的“送行”场景,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维罗妮卡的角度,鲍里斯的角度,观众的角度,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焦虑紧张的心态和维罗妮卡在没有见到鲍里斯后的沮丧,深深吸引着观众,使他们融入其中,如同亲身经历。鲍里斯被击落时白桦林的旋转和牺牲前对婚礼的憧憬也成为电影史上的精彩片段。影片以主人公命运的共性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揭示了反自然、反人性的战争主题。
邦达尔丘克的《一个人的遭遇》根据肖洛霍夫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一名普通苏联士兵在战争中经历战斗、被俘和逃亡,最终看到胜利的命运。影片通过主角的行动,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特别是俄罗斯军人顽强的性格,以及面对敌人勇敢不屈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卫国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士兵之歌》通过一个普通士兵在回家看望母亲途中的遭遇和所作所为,展现了俄罗斯士兵善良的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人,俄罗斯经受住了战争的艰难考验。
全景电影复制的战争过程
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是全苏联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它经历了从撤退、逃跑、坚持、反击到最后胜利的全过程。前苏联电影《解放》剧情内容丰富,表现面广,成为最大的表现二战题材的史诗电影。与之类似的还有《围城》,表现的是列宁格勒围城战,还有《莫斯科之战》,表现的是莫斯科保卫战。
解放描述了从1943年夏天到1945年5月的整个战争过程。全片由五部电影组成。弧形火力描写库尔斯克战役;突破显示跨越第聂伯河,解放基辅。主攻方向再现1944年夏天苏军进攻白俄罗斯,希特勒中央战线全面崩溃;后两部电影是征服柏林的再现。
影片的剧情内容并不局限于前线活动,而是涉及欧洲各国的诸多历史事件。比如既有对谋杀希特勒的描述,也有推翻墨索里尼的再现。作者利用浩瀚的史料,将历史事件与惨烈的战斗场面结合起来,让观众看到这场战争广阔的历史全景。
在人物安排上,在再现这一历史事件时,作者尽量不抱任何偏见,不把战争的形象简单化。作者在剧中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和虚构的人物结合起来,使历史的真实和人物的真实得到统一和融合。既有军队领导,也有普通士兵与敌作战。最重要的是,在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时,作者强调了每个主角的独立角色,即普通士兵和高级指挥官。正是这些无私的牺牲和热情,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影片中,无论是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前线和军队的指挥官,还是普通士兵,都意识到自己在推翻法西斯战争中的责任,他们也真正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一就是演员乌里扬诺夫塑造了大军事家朱可夫元帅的形象。长相酷似但长相酷似的乌里扬诺夫生动再现了朱可夫在极度绝望和危险中总能找到出路从而走向胜利的战略思想。
电影艺术地结合了历史文献和诗意的叙述,日常生活的素描和壮丽的战斗场面的描述,涉及许多事件,展示了广泛的地区。既有苏军最高司令部,也有盟军司令部的大本营,还有苏军将领的指挥点。地理上,战争年代有莫斯科,伦敦,柏林,华沙。影片中表现的重要战役或战斗有:普洛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战、横渡第聂伯河、坦克穿越白俄罗斯沼泽攻克柏林的战役等。这一切既准确又宏大,真正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这部电影在再现战争场面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真实性。在影片中,观众看到了坦克进攻的艰难,穿越第聂伯河的恐怖,以及肉搏战站稳脚跟的真相。影片中的几个场景:朱可夫元帅亲临前线视察学习坦克穿越沼泽的场景、强渡第聂伯河的惨烈场景、苏军入侵柏林后在被淹的地铁中抢救妇孺牺牲自己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影片的这些成就,是导演的宏大构想,也是摄影师才华的体现。作者利用现代电影中的一切来使银幕上再现的事件真实可信。影片中,坦克在集中攻击时的快速推进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而坦克13更快的攻击动作是在起初平行移动的摄像车上拍摄的,而终点线高潮时最激烈、最紧张的战斗是通过坦克的观察孔从坦克的视角拍摄的,从而使观众感受到战斗的真实,仿佛亲身加入了斗争。
《解放》已在多个国家上映,评论家指出,这不仅是一部展现二战全景的诗意电影,也为展现前苏联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提供了广阔的画面。
局部战争塑造的士兵群像
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由大战役组成的,更是由无数个小战役组成的。在表现局部战斗方面,苏联电影有很好的传统,比如《这里的寂静黎明》、《热雪》、《他们为祖国而战》等等。这些电影大多改编自文学作品,通过小规模甚至不为人知的战斗,再现了前苏联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牺牲精神,也塑造了一群群普通士兵。
邦达尔丘克的电影《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改编自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是这类电影中的优秀作品。影片通过一支撤退的军队的战斗生活,展现了前苏联人民建立的伟大而永久的功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胸怀宽广、英勇无畏的前苏联军人。
影片一开始,作者就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沉重的氛围。炎炎夏日,紫褐色的草原上,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着。他们是38步兵团的撤退人员,在战争初期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在这里,作者用独特而立体的造型语言表达了军队撤退时的沉重心态。屏幕上是一双双士兵的粗糙皮靴。没有音乐,只有士兵撤退的沉重脚步声。随后的战斗,落下的炮弹炸出的弹坑,炸起的飞土,都是因为建模语言的出色。
壕沟是影片中重要的造型成分。对于军人来说,战场就是自己的战壕,是自己射击的区域。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覆盖的广阔平原上,战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片中对壕沟的详细描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战斗开始前,士兵们不停地用小铲子在砾石地上挖战壕。他们拣起石头扔了,让汗水滴在衣服上。在等待战斗开始之前,在射出第一颗子弹之前,他们把弹性圆盘和水壶靠在挖好的壕沟里的沟壁上,双脚反过来,尽量保持平稳,迎接敌人的进攻。
战斗场面也极其壮观和惨烈。屏幕上的空气充满了热浪和烧焦的味道,土地被炸弹炸裂,被太阳烤焦,重型坦克的炮弹呼啸而过。在这个陆与兵交融的空间里,疲惫的士兵正在与敌人决一死战。他们用生命保护着每一寸土地,用鲜血保护着身后的祖国。在死亡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可怕战斗中,他们保持了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生命力。在常人难以接受的紧张斗争的喘息空间里,不乏开玩笑和笨拙的幽默来缓解紧张的气氛。他们谈论女人和生活。尤其是舒克申饰演的列兵洛巴欣,他的每一个姿势,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心理状态都是那么的自然可信,从而成为影片中最丰满的一个性格。即使他话太多,有时也很无聊,这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死。影片通过这些军人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苏联人民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这部电影充满了悲剧元素。尤其是吉洪诺夫饰演的斯特雷·里佐夫(Stree Rizov)被严重震聋,在愤怒和绝望中大声呼喊,试图爬出战壕加入冲锋队行列的场景,更是悲剧,激起人们的极度同情。作者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再现了一群普通士兵的群体形象。正是这些士兵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还有一部表现局部战争的优秀电影《黎明在此无声》(1972),由著名导演罗斯托夫斯基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小说改编。如果说《他们为祖国而战》表现的是战争的主体和真正的军人,《这里的宁静黎明》描述的是本该没有机会战斗的少女的悲惨命运。影片讲述了驻扎在小站的五名女高射机枪手与16法西斯恶魔在准尉瓦斯科夫的带领下武装到牙齿的冲突与斗争。
高射机枪班长丽达晚上回家看望儿子,在森林里发现三个德国人。于是瓦斯科夫带着丽达等5名女兵去消灭敌人。结果不是三个敌人,而是10多。所以他把丽莎送回了车站去调兵遣将。没想到,丽莎掉进了沼泽。剩下的五个人开始对付敌人。战斗中,四个女孩被敌人一一杀死,只剩下瓦斯科夫一个人。他冲进敌人的巢穴,一举抓获了他们。
影片通过主角们在这场局部小战争中的行为,仔细分析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进而揭示他们的性格特征。这几个女生性格、气质、人生经历、经历都不一样。Galia最小,将军的女儿Rania开朗漂亮,班长Lida细心,来自明斯克的大学生Sonia不爱说话,Liza不久前还只是个农村姑娘。保卫祖国、抗击敌人的决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不同的理想,喜怒哀乐,在这里遇到了可怕的敌人,表现出了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与敌人的殊死斗争中,他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在这里,作者通过他们悲惨的命运,展示了一代人被推向战争的集体命运,并通过他们的形象,形成了一代人的群体形象,从而展示了他们取得成就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力量。
这部电影是用黑白和彩色叙述的。银幕上黑白镜头描述的少女与侵略者的斗争,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凶残。从而揭示了影片的主题:战争是与人类和平相违背的,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战争让这些本不该参与战斗的女性失去了生命,战争剥夺了她们繁衍人类的伟大使命。
备受瞩目的彩图,是他们战前生活的回忆,是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影片通过这些画面,展现了普通人渴望的幸福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幸福的生活,而是被战争推向了深渊。作者通过几个女孩的悲惨命运对战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电影《寂静的黎明在此》以其新颖的结构、独特的视角、唯美的画面成为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纵观以上影片,可以看出前苏联二战题材电影的几个特点:
1.剧情素材丰富,时空结构广阔。从总司令办公室到士兵战壕,从前线士兵到敌后侦察兵,从游击队到车床旁的妇女儿童,从大战役到小战役等等。,这些都是影片的剧情内容,也在影片中有所体现。
2.风格流派丰富,表演场景广阔。表现战争的电影不仅包括诗歌和历史电影、纪录片和政治艺术电影;有侦探片,心理分析片,等等。《解放》具有全景战争的特点,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则包含了相当的抒情成分。
3.适应受众需求,不断创新。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二战的电影内容和手法也在变化。二战电影更多展现人性,反对战争。手法更加丰富。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得以前做不到的场景得以制作,做不到的效果得以实现。
战争题材电影以其复杂多变的剧情、沉重的悬疑、惨烈的爆炸场面、残酷的打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新拍摄的电影也更加注重影片的观赏性。前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电影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反映了他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战争中逝去生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