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内容的历史阶段和性质是什么?

什么是道德教育内容的历史阶段(D)?

A.综合性

B.倡议

C.民主

D.国籍

德育内容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同性、民族性和历史性。道德教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基本含义:

1.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对社会成员产生有目的、有计划影响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道德教育、社区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

2.狭义的道德教育是指学校道德教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认识、体验和实践,使其形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活动。

模式如下:

1.主体性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以道德认知为主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德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特别是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体。

2.活动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以道德行为训练为主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道德是真正的人的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道德教育的手段。

3.情感德育模式:这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德育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关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线的整合结构,具有丰富的层次。

“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原始的、自发的“关心”情感走向理性的、自觉的“关心”情感,从责任中形成“关心”的品质,进而为整个德性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