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小结

第二单元小结-第四课夏商周的兴衰

1.夏的都城是阳城,阳城是夏的统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2.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这个王朝的暴君征服了这个国家。

夏朝夏杰夏杰

商朝

西周舟周厉王王猷

4.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5.商朝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6.约公元前1600年,唐败桀,尚俭灭夏。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木叶交战。商朝灭亡后,吴王建立了以鹤嘴锄为都城的周朝,又名濠京,史称西周。

第5课辉煌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当时农业以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著称。

2.商周同一时期,中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上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中国古代把米、粟、黍、麦、豆称为五谷。

这一时期的青铜铸造

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晚期。

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

商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

西周青铜器种类较多,广泛用于祭祀。

第六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公元前1年和公元前770年,周平和王栋迁居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2.齐桓公任命管仲为宰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兵制,组建一支“尊王拒洋”的强大军队。

3.公元前7世纪中叶,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公元前7世纪晚期,楚谨在城濮作战,晋军获胜。晋文公成了中原的霸主。后来,楚庄王成了中原的霸主。

5.战国七雄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齐、楚、秦、燕、赵、魏、汉。

6.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的决战是长平之战。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铁制农具: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普及。

牛耕:最迟在春秋末期使用,战国时期普及。

1.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

2.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建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4.都江堰建成后,赢得“天府之国”美誉的是成都平原。

5.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繁荣的封建国家。

6.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要进行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如下: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田,多产粮布者,可免徭役;根据兵役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不服兵役的旧贵族特权。(3)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末期最繁荣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国文化的繁荣(1)

1,中国有文字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的文字称为“铭文”或“铭文”。西周晚期,有人把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也被称为“夏历”,据说起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医生。他能用针灸、按摩和煎药来治疗疾病。他总结了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这些方法已经被中医所采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李:遇骚:愁。

7.“钟鼓乐”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有一次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的日期。

第九课中国文化的崛起(2)

命名时期作品主旨评述

1.春秋末期的《论语》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以德治国”。《论语》是孔子弟子编纂的。

2.春秋末期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战国时道家所编。

3.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反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切战争。“仁政”治理国家,不计赋税,保护环境。

5.战国末期,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

6.春秋末期孙武的《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