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我把中国陶瓷近万年的历史分为蒙昧、萌芽、确立、巅峰、独秀五个不同的时期,讲出来。\x0d\ x0d \中国陶瓷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1.7万到70万年前的元谋时代开始用火,烤出来的土地或泥土会变硬,激发了原始先民的灵感,从而发现了陶器。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摘要中认为,陶器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食物的来源,开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据说在炎帝神农时代,人们还发明了制陶技术。《周树》记载:“神耕制陶。”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改造和对抗自然的崭新一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虽然古代陶器的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制温度低,但它毕竟是人类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器皿的一种尝试,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原始先民的生活质量。在中国陶瓷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时期的陶器制造还处于蒙昧时期。虽然如此绚丽多彩,但相对于精湛的制瓷技术,一直处于蒙昧的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发现了大量早期制陶遗存,如距今约65,438+0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陶罐,广西桂林甑皮岩残存的灰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片等。此外,还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红陶,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黑陶。令人不解的是,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薄如蛋毂的蛋壳黑陶至今无人仿制。先民们用神奇的双手,借助天地间的圣火,烧制出黑陶,再次有力地印证了中华文明的进化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连续性和统一性,但中国的考古学证明,每个地区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渊源。\x0d\我先后考察了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溪遗址、仰韶遗址、马家窑遗址、龙山遗址、大汶口遗址、良渚遗址、红山遗址、三星堆遗址以及西藏、新疆、青海等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做了大量的对比鉴定。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个地区或某个部落古代先民的专属产物。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民族,都可以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自己独立的环境中创造出来。在欧洲已经发现了两万到三万年前的陶器。我看到的这些文物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土著文化,不是所谓的“中华文明来自西方”,不是中国史前文化只有仰韶彩陶文化和龙山黑陶文化的观念,也不是现代中国史家占主导地位的“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后受辱”的观点。不存在“文明来自西方”的可能性。虽然已知欧洲制陶历史早于中国,但几乎不可能从欧洲传播。当年发现马家窑文化的瑞典人安特生曾主张过这种观点,但到了晚年,他彻底改变了这种观点。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山脉、河流、森林、沙漠等。制造障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这导致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丰富内涵,最终逐渐走向融合,成为大中华区的主流文化,就像无数涓涓细流最终汇入浩瀚的长江黄河。\x0d\陶器的制造和使用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后来发明的瓷器相比,似乎处于一个孕育期。人们仔细欣赏这一时期的灰陶、彩陶、黑陶、白陶,从中汲取智慧,诱发灵感,激发自豪感和自信心,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x0d\x0d\中国陶瓷的萌芽期(约公元前13世纪-公元1世纪)\ x0d \中国陶瓷经过古陶的漫长孕育,终于在充满希望的元叶上发芽。大约在夏商时期,原始瓷器起源于江西和浙江。商代中晚期的“原始青瓷”已经很体面了。可能是中国瓷器的鼻祖,属于瓷器的萌芽时期,为瓷器的发明创造了重要条件。虽然在山西夏县东峡峰遗址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原始瓷器,但这只是偶然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x0d\当商代青铜冶炼之火在华夏大地上闪烁的时候,陶瓷艺术的光辉却日渐暗淡。这时,原始青瓷终于诞生了,在中国大放异彩。瓷器生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瓷土必须是高岭土;2.具有玻璃质感的釉色;3.通常烧成温度为1200 ~ 1300℃。与陶器相比,瓷器具有质地坚硬、干净美观的优点,敲击声清脆悦耳。在中国前各国铸造精美的大型礼器祭祀看不见的神灵的同时,越南人民用珍贵的青铜铸造工具、农具和武器,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努力务实发展经济,把“农战”作为国家大事的重中之重。越人根据山势修建了龙窑,提高了窑的温度。用泥条板筑法在原瓷上施一层薄薄的蓝黄色釉,瓷器因釉中含铁而呈蓝绿色,故名青瓷。\x0d\去年春天,我在江西省参观古窑址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范长生先生告诉我,鹰潭市童嘉镇焦山发现了商代最大的窑址。根据专家对原始青瓷的检测数据,它与现代瓷器没有区别。遗址占地3万多平方米,已出露400平方米。已发现馒头窑和龙窑近10座,出土完整。装饰性最强的图案有云雷纹、方格图案、脉纹和弦纹。在浙江湖州参观的时候看到了商代晚期的原始青瓷,在德清看到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碎片。在萧山、诸暨、绍兴交界处考察,印象特别深刻,那里有优质的原始青瓷。春秋时期就像今天的经济开发区:烟囱遍地,作坊遍地,窑子遍地。它是当时手工业陶器制作和贸易的中心,为越国赢得了巨额利润,也为越南人最终打败吴国做了财政准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比以前更加规范,胎泥精挑细选,釉料配制,坯体的绘制也由手工的盘条改进为轮制,并借鉴青铜工艺,逐渐美化了器皿的纹饰。这证明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在商代也有发达的文明。\x0d\秦汉时期的原始青瓷技术,理论上应该是不断进步的,实际上却是倒退了。战国末期史无前例的战役引发社会动荡,导致原始青瓷技术发展暂停甚至中断。秦汉时期的原始瓷器看似全新,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只能称之为“釉陶”。但原始瓷器在岳故里的复兴,似乎表明原始瓷器的工艺传统和影响并没有完全断绝。秦汉时期的原始瓷器,通常是模仿青铜礼器的壶、盒、罐、钟,很少发现战国时期盛行的碗、碗、盘、杯。装饰图案主要有弦纹、水波纹、云纹等。,甚至连战国时期常用的S图案都完全不用。\x0d\汉代由于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民间盛行厚葬之风。从出土的墓葬来看,器物还是沿袭了仿青铜礼器随葬的旧俗。西汉后期大量焚烧生活用品,主要是盘、罐、碗、耳杯等。同时出现了房屋、仓库、猪圈、羊舍、牛羊鸡犬等器皿和瓷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浙江隆尧汉代遗址从原始瓷器向瓷器演变的全过程,青瓷最终随着社会的进步从萌芽演变到成熟,这是历史的必然。\x0d\x0d\中国陶瓷建立时期(约公元2世纪-约公元6世纪)\ x0d \龙窑技术及其制品,作为古代越人智慧的结晶,在浙江日趋完善。经过战国秦汉数百年的动荡与停滞,以上虞小仙坛窑址为代表的宁绍平原东部终于率先烧制出成熟的瓷器,瓷器完成了历史上的“官居”。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中国”走进了世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x0d\青瓷,质地细腻,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经1260 ~ 1310℃高温烧制而成;器面上釉,胎釉结合相当牢固;釉层透明,有光泽,清丽淡雅,美轮美奂。越人率先奏响了成熟瓷器诞生的序幕,最终实现了青瓷的发明创造。这一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事件在浙江完成,是越南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x0d\瓷器比陶器耐用,干净美观,成本低;原料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易于推广和烧制。瓷器这一新生事物,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东部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西部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等地分别建立瓷窑,烧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南方有越窑、瓯窑、梧州窑、德清窑等众多窑系,相互竞争,空前繁荣。其中越窑发展最快,窑址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瓷器种类也更齐全,成为引领瓷器潮流的领头羊。\x0d\瓷器到了三国,吴国统治者盛行用青瓷陪葬。对于普通人来说,物美价廉的明器无非就是陶瓷。可想而知,重葬之风可以刺激瓷器行业,也促进了青瓷制作技艺的提高。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瓷器生产的大跃进时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瓷”字是在金代。“金瓷”不仅数量多,而且更加丰富多彩。青瓷制作地区也由南向北推进,尤其是山东北部淄博窑,在北齐时期就已生产出高质量的青瓷。我参观过淄博窑,那里青瓷的造型和上釉都是模仿南方越窑的。青瓷一统天下,烧制区域进一步扩大,但此时也发现了少量黑釉瓷和白釉瓷。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族融合以及佛教文化的传入,促进了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x0d\青瓷、白瓷、黑瓷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的建立已经完成。中国北方手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白瓷的出现,为瓷器工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从出土文物来看,白瓷最早出现在北齐时期,目前发现最早的白瓷是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崔墓的白瓷。隋四年(608年)李墓中也出土了一批白瓷,胚白,釉光,其中以龙柄双面瓶和龙柄鸡头白瓷壶最为精致。有了白瓷,才有可能有阴影、青花、釉下红,才有可能有斗彩、五彩、粉彩等五彩瓷。黑瓷的产地在浙江德清。前年参观遗址的时候还捡到了春秋时期的棕黑釉瓷器碎片。可见黑釉瓷的出现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东晋以后,北方也烧制黑瓷。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圆筒,表明北齐时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黑瓷。这一切为唐宋北方名窑的广泛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唐宋瓷业高峰期到来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