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和平与战争的新闻100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尔干半岛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因为奥斯曼帝国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竞争中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所以更先进的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自然在帝国主义的驱使下瓜分了自己的领土。当时巴尔干国家在奥地利和俄罗斯的支持下,为了各自的利益,打了两场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在第一次战争中收获最大,导致第二次战争中保加利亚被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黑山和阿尔巴尼亚瓜分,加深了奥地利和俄罗斯的矛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深深的导火索。奥匈帝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尔盖沃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盟友: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盟友:英法俄,以及支持他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等27个国家。
主战场在欧洲,包括西线、东线、巴尔干和意大利。欧洲西线的法国战场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英、德、俄、法、日也进行过多次海战,以北海为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军首次用于实战。
德国的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德国割让土地赔偿;奥匈帝国彻底崩溃;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英法虽胜,但在战争中被削弱;美国从战争中获得巨额利润,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固有的基本矛盾没有一个得到解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增加了。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迅速发展的德意日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矛盾。为了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局部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二战两大阵营:同盟国(反法西斯国家)和轴心国(纳粹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
第一阶段1全面爆发,波兰灭亡2,法国沦陷3,国家为大不列颠而战。
第二阶段,二战扩军1,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第三阶段,二战转折点1,苏德战场转折点2,太平洋战场转折点3,非洲战场转折点3。
第四阶段,二战结束,1945,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影响:(1)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
(2)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
(3)两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一战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力量增强,社会主义超出了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东方集团;
(4)两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达到高潮。
(5)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国际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是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虽然它处于不断的调整中,但它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世界大战必将打破旧的国际格局,因此战后初期是建立新的国际格局的绝好时机;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建立国际格局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二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
2.总结一下冷战时期世界上一些主要局部战争的基本情况。
朝鲜战争:
背景:1945年8月9日,日本战败投降前夕,美国提出美苏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以北纬38度为界,得到苏联的承认。这演变成了后来朝鲜半岛南北阵营分裂的导火索。1948年9月,朝鲜正式分裂,美苏互相扶持,南北对峙正式形成。朝鲜的分裂是朝鲜战争的直接原因。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进程:
参战部队: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苏联秘密介入、南朝鲜军、联合国军。
1,美国参战(南北韩都想用自己的方式统一朝鲜。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反应非常强烈和迅速。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驻日美军远东空军协助韩国参战。)
2.因为美国不顾中方警告执意越过三八线,中国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6月1950+10月19。
3.朝鲜战争中的细菌战
4.志愿者向北撤退。
5、第一次停战谈判
6.军事分界线协定
7.正式停战1953 19年6月,朝鲜严厉谴责美国的挑衅行为,美国迫使李承晚作出保证今后执行停战协定。作为交换,美国政府承诺训练和装备韩国军队20个师,提供6543.8+0亿美元经济援助,并签署军事协议。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停火协议》和《停战协定临时补充协议》。
影响:朝鲜战争本质上是东西方的军事冲突,带有明显的冷战和大国斗争的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说,朝鲜战争的爆发是大国误判形势的结果。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以失败告终。朝鲜战争强化了苏联、中国和朝鲜的政治军事同盟,形成了东北亚的冷战格局和中国与朝鲜半岛各国的关系格局。朝鲜战争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是在中美关系中制造了台湾省问题。朝鲜战争剥夺了中国解决台湾省问题的机会。
越南战争:
背景:在冷战环境下,美国开始将东南亚国家联盟视为冷战的潜在关键战场。美国政府害怕资本主义的民主选举会把社会主义的影响带入越南政府,所以越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吴庭艳用美国的民主和法治在越南执政,这也导致了越南民主政府的被推翻。越南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引起了越南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恐慌。
战争进程:
第一阶段:1955—1960。美国政府支持吴庭艳担任总理,建立了亲美民主政权。吴庭艳集团发动了“控制* * *”和“摧毁* * *”的战役,屠杀了南越* * *生产党。
第二阶段:1961—1964。肯尼迪政府发动了一场“特殊战争”,试图切断游击队和北越的联系。1963年期间,南越政权内部纷争加深。美国策划了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吴廷易,随后杨、阮青等相继上台。
第三阶段:1965—1968。约翰逊政府将“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了战争规模,并开始对越南北部进行轰炸袭击。
第四阶段:1969—1973。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再次采取“以越打越”的方法。与此同时,出于国内压力和人道主义,美国于10月27日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协议,1973。12侵越战争到此结束。
第五阶段:1973—1975。美国军事力量撤出南越后,南越的阮文绍政权非常孤立。1975年,越南人发起总攻,打败了南越政权,解放了西贡,完成了南北统一。越南战争结束了。
对世界的影响:越南战争是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是冷战缓和的象征,也是冷战结束的前兆。越南战争的结束,美中实现和解,导致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划分势力范围和对抗为标志的冷战思维,走向了以对话与合作为标志的全球化时代,国际格局也因此走出了对抗的氛围,人类相互依存与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
3、论战争在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争的双刃作用:战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获得有限资源的同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损失。因此,没有一个国家会轻易发动战争。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意志被少数极端投机分子所掌握的时候,一个弱小的国家才会和它强大的国家相比而发动战争,或者说当利益一定会大于损失的时候,或者说当资源的极度匮乏使得国家难以生存和发展的时候。
战争:科技发展的动力,作为近代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互联网是脱胎于美军的技术;另一项高科技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也来自军方。很多高档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上世纪美苏冷战的产物,用来定位核潜艇。此外,现在广泛应用的无线电技术、声纳技术、激光通信技术甚至核技术,都来自军事领域。还有一些来自军方的不为人知的发明。比如塑料的发明源于火药的研究,而化学、冶金、陶瓷等学科和行业都源于军事。关于军事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斯特鲁普总结说,军事对人类有一种平衡的影响,既可以毁灭,也可以创造。
人类最初的战争往往局限于对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夺。这种战争在一些地区仍时有发生是很自然的。当一个国家出现严重危机时发动的对外战争。当国内矛盾过于激烈,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时,我们可以通过发动战争来转移矛盾和国民的注意力,从而削弱或消除危机。
人类为了自己的集体利益,与同类的其他集体进行斗争。这个时候只是为了商品,而不是为了人类本身。随着这种生产力的提高,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单纯的争货到合并。即从部落之间的斗争到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国家联盟之间的战争。随着国际联盟的发展,世界将真正两极分化。随着两极分化的融合,国家的概念将在世界上被消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将类似于现在的省与省之间的关系。但是军队不会丢。只要斗争不会消失,军队就不会消失。
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条件。人类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和平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