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简史是怎样的?

夏朝简史

大禹在水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李煜立为继承人。?

于收九洲,以金铸九鼎,以示功德威名。?

禹的儿子齐继承了他父亲的位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虞时期。?

玉川即位,太康即位,依次为仲康、项、少康、朱、怀、莽、谢、布、易、孔嘉、高、法、。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

大禹治水与夏朝的新史料

在这篇文章中,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庆龙研究员带领一支国际科学团队,试图为中国历史的起源提供新的事实依据。

他们模拟重建了一个在青藏高原边界发现的古滑坡坝址,证明了当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溃决时,瞬间洪水足以造成黄河下游的分流和连续洪水事件。文章分析认为,此次决堤恰逢中原大规模文化转型事件,似乎与“大禹治水”的传说不谋而合,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除历史记载和考古证据之外的另一种形式的证据。

文章称,当时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一场强震引发积石峡(今青海省循化县)大规模滑坡,堵塞黄河6至9个月,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水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堰塞湖决口,多达11亿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形成了流量巨大的洪水。

“中国历史时期从未发生过如此规模的洪水灾害(已有准确记载),是非常罕见的巨大洪水。所以我们推断应该是与大禹治水有关的大洪水。”吴庆龙说。

本文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关于堰塞湖溃坝的。国内不少学者认为文章还是非常严谨的自然科学考察,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破坏喇家聚落(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和造成积石峡上游滑坡的很可能是同一场地震的观点。有争议的是下一个推论。对于这篇文章的推论,国内不少考古学家认为证据链不足,并提出质疑。

如上海博物馆馆员张经伟认为,黄河上游洪水可影响下游2000公里的推测,想象力大于科学依据。而且文章将古籍中记载的大禹“导河积石”与发现洪水的“积石峡”同名联系起来,虽然是否是巧合还有待历史地理学澄清。

而甘青交界的积石山、积石镇,却以隋文帝命名,文章明显有“望文生义”之嫌。而且学术界倾向于认为大禹治水的范围只能在郑州以东,不可能发生在黄河中上游。中上游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大禹不可能去青海治水。